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值得為了一幅世界名作,去打卡的六間美術館

值得為了一幅世界名作,去打卡的六間美術館

DAILY INSPIRATION

大抵每個人都在著名美術館遭遇過相似的尷尬經歷:人們摩肩接踵,擠在某一幅世界名畫或者展品前,里三層外三層,舉著相機、iPhone和iPad,伸長脖子和手臂,努力將自己的臉和美術作品納入一個取景框里——也許還要加上嘟嘴和小樹叉的可愛姿勢。你頓時興味索然,恍然覺得自己走進的大概是某個國內風景區。

每一座美術館都不是為了某一件展品而誕生的。它們被精心打造,是為了容下美學各異的萬千作品而沒有絲毫衝突,只看其中人人皆知的一幅,實在是太可惜了。有些不那麼為人所知的美術館裡,也靜悄悄地展示著美術史上舉足輕重的畫作,而著名美術館裡世界名畫的旁邊,也許正掛著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油畫。

不管是美術館抑或是畫作,好的作品當然值得你千里迢迢與之相會,但若只是為了拍一張人人都有的照片,也太小看逛美術館的樂趣了。Voicer為你介紹六間不那麼熱門卻相當有價值的美術館和畫作,下一次逛美術館就來這些地方吧,不用拍照,不用上傳社交軟體,帶著眼睛和愛美的心即可。

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博物館

明星館藏:莫奈《睡蓮》(1916年)

莫奈《睡蓮》(1916年),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博物館館藏

當然沒有人不知道莫奈的名字:印象主義開創者,光影色彩,點觸式的畫法……莫奈1840 年出生在巴黎,從小擅長速寫漫畫,與馬奈、雷諾阿、巴齊耶、西斯勒等藝術家私交甚好。

莫奈的自畫像

藏於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的《睡蓮》創作於1916年,重點描繪的是水面與花,睡蓮品種豐富各異。畫面構圖緊湊,讓觀者以為自己置身水面之上。

莫奈的花園

莫奈痴迷於表現日光照射和四季更替在自然景象上產生的種種效果,因此常常反覆描繪同一場景。他特別建造了一個玻璃牆式花園工作室,將畫架裝上滑輪,以便根據睡蓮池塘光影的變化更好地進行調整。莫奈共計創作了近300幅以睡蓮為主題的作品。

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博物館

而收藏這幅畫作的,位於東京上野的西洋美術館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它的本館由法國建築大師柯布西耶設計,有著典型強烈的現代主義風格,線條簡潔優美,是柯布西耶在日本留下的唯一作品。西洋美術館於2016年和世界各地16件柯布西耶的作品一同被認定為世界遺產。

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博物館

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7?7

www.nmwa.go.jp/en/

日本倉敷大原美術館

明星館藏:高更《樂園》(1892年)

高更《樂園》(1892年),日本倉敷大原美術館館藏

後印象主義時代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保羅·高更,他也是20世紀最重要的象徵主義畫家之一。他一生在世界各地輾轉顛簸,與梵高是摯友。高更從未接受過正規藝術訓練,所以他的畫作奔放自由且極富幻想色彩;直至過世以後才成名於世。高更這樣描述自己的創作過程:「用心而非眼,滿腔熱情,畫筆飛走」。

高更的自畫像

《樂園》凸顯了他的創作風格:實驗性的,專註當下強烈的明暗對比以及無處不在的強烈色彩。在當時殖民主義的背景下,高更通過象徵手法繪製出了充滿異域風情的理想化樂園。畫中的伊甸園就源於他私人的一張印尼爪哇島婆羅浮屠寺的照片。高更筆下性感豐滿的夏娃伸手去摘的是一枝花,而非蘋果,紅翼蜥蜴在她耳邊竊竊私語,畫面並非正統的西方表現,反而充滿了東方風情。

日本倉敷大原美術館

這座位於日本岡山縣的美術館是日本設立最早的以收集西方美術作品為中心的私人美術館。除了高更之外,莫奈和馬蒂斯的畫作也藏於館中。

日本倉敷大原美術館

美術館由日本建築家藥師寺主計設計,為了呼應西方美術的主題,入口處設計為古典羅馬柱樣式,而館內卻充滿了日式風情,庭院迴廊折射著四季變換,與入口混搭成趣。

日本倉敷大原美術館

岡山県倉敷市中央1-1-15

www.ohara.or.jp/201001/jp/index.html

巴黎奧賽博物館

明星館藏: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3年)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3年),巴黎奧賽博物館館藏

愛德華·馬奈被譽為現代藝術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在巴黎的一個富裕家庭,卻是富裕階層的反叛分子。拒絕當律師,也拒絕參軍,選擇成為一名畫家。他每日花費數個小時在盧浮宮臨摹大師的經典作品,反映19世紀巴黎社會圖景的寫實畫作為他贏得了廣泛讚譽。

馬奈的自畫像

憑藉《草地上的午餐》,馬奈引領了西方美術從現實主義到印象主義的轉變。他挑戰傳統,痴迷於探索攝影光線、淡化視角等現代技法。這幅畫作的創作靈感來自提香和拉斐爾。畫中兩名身著時裝的年輕男性,與一名裸體女性並坐,裸女面無羞色,直視觀者。左拉曾因這幅畫,在《費加羅報》上對馬奈大加讚賞。

巴黎奧賽博物館

《草地上的午餐》現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奧賽博物館是巴黎的近代美術館,除了馬奈之外,還有畢加索、塞尚、羅丹的作品藏於館中。其前身是奧賽火車站,19世紀時巴黎市中心的火車終點站。

巴黎奧賽博物館

博物館的改建由建築師維克多·拉魯操刀設計,外部採用折衷風格的石頭對火車站的金屬結構進行立面改造,內部則保留了現代主義和工業革命的痕迹:貨物升降機和電梯都被原樣保留,天頂的鋼筋裸露,是當年為了迎接1900年巴黎世博會而改造的建築作品之一。

巴黎奧賽博物館

1 Rue de la Légion d Honneur, 75007 Paris

www.musee-orsay.fr

倫敦泰特美術館

明星館藏:透納《古羅馬》(1839年)

透納《古羅馬》(1839年),倫敦泰特美術館館藏

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在浪漫主義時期,被譽為「光線畫家」,因對自然栩栩如生的描繪備受推崇,他是水彩風景畫的開創者,也是油畫大師,被視為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以及抽象繪畫風格的先驅。

透納的自畫像

《古羅馬》以古喻今,表明了他的時政觀點。阿格麗皮娜是一名忠貞的將軍遺孀,將被害的丈夫的骨灰帶到羅馬埋葬。這一悲劇性場景預示了羅馬帝國的衰亡,也從側面烘托出透納對自己所處時代的悲觀看法。畫中白日月升喻示著羅馬帝國氣數將盡。畫家將經典羅馬建築籠罩在橘黃色的日光中,給觀看者帶來了極強的衝擊力。

倫敦泰特美術館

透納的這幅《古羅馬》現藏於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泰特美術館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區,比起對岸有著高聳煙囪大名鼎鼎的泰特現代美術館來它要低調許多。它收藏了公元1500年至今的各式藏品,是英國最古老的美術館之一。

倫敦泰特美術館

泰特美術館的前身是米爾班克監獄,1983年由建築公司Higgs and Hill改造,最著名的部分是科洛爾畫廊,由普利茲克獎得主詹姆斯斯特林爵士設計,被認為是後現代建築的重要作品之一。它的建築表皮將鄰近建築的材料和細節都引入其中,形成了互相呼應的結構。

倫敦泰特美術館

Millbank, Westminster, London SW1P 4RG英國

www.tate.org.uk/visit/tate-britain

德國慕尼黑美術館舊館

明星館藏:布歇《趴在沙發上的裸女》(1752年)

布歇《趴在沙發上的裸女》(1752年),德國慕尼黑美術館舊館明星館藏

法國洛可可風格大師弗朗索瓦·布歇是18世紀最具名望、最時尚的裝飾藝術家,以洛可可式田園風格的繪畫著稱,布歇1703年生於巴黎,是大畫家尼古拉斯·布歇的獨子。1765年,布歇成為國王的首席畫師,1770年於盧浮宮逝世。

布歇的自畫像

《趴在沙發上的裸女》中的人物Marie-Louise O』Murphy是一位15歲的畫模。布歇突破傳統框架,摒棄了那種可望不可及的維納斯式美人的固有套路,把這位故作放蕩姿態的弄情女子刻畫得如孩童般天真無邪。

德國慕尼黑美術館舊館

《趴在沙發上的裸女》現藏於德國慕尼黑美術館舊館。這座美術館是慕尼黑藝術區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術館之一,也是收藏早期「繪畫大師」作品的最著名美術館之一。

德國慕尼黑美術館舊館

美術館由王儲路德維希一世委託建築師利奧·馮·克倫澤建造。在當時,這座美術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建築,二戰中建築的中部被嚴重破壞,至今被修復的建築物依然可以看得出過去被破壞的情況。

德國慕尼黑美術館舊館

Barer Str. 27, 80333 München, 德國

www.pinakothek.de/besuch/alte-pinakothek

倫敦國家美術館

明星館藏:尼古拉斯·普桑《潘神的勝利》(1636年)

尼古拉斯·普桑《潘神的勝利》(1636年),倫敦國家美術館館藏

尼古拉斯·普桑是17世紀法國巴洛克時期重要畫家,也是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的奠基人。普桑出生於法國諾曼底安德利鎮,是貴族之後。為當時的路易十三世國王畫了不少作品。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於神話、歷史和宗教故事。普桑死後,法國繪畫界為推崇他對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專註,出現了有「普桑主義」之稱的派別。

《潘神的勝利》是一個酒神式狂歡的場景——普桑最愛的主題,展示了仙女和森林之神以一種極為正式的布局環繞自然之神的場景。在這幅畫作中,潘神俯視眾人的慶祝活動,面部被煮沸的常青藤汁液染紅。象徵符號包括戲劇面具、牧羊人拐杖、牧神簫以及獻祭的麋鹿。這幅作品是情色的慶典盛會,因其創意性和精準性被認為是普桑作品的里程碑。這幅傑作是受紅衣主教黎塞留委託完成的。

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幅畫作現藏於倫敦國家美術館。這家美術館的大名無人不曉,幾乎是倫敦的必去景點之一。國家美術館成立於1824年,原址是國王馬廄,由威廉·威爾金斯(William Wilkins)負責美術館設計。1876年,建築師E.M.貝利為美術館增設了穹頂和東翼展廳。至今國家美術館有東西南北四個翼廳,美術館面積總計為4萬6千多平方米,還藏有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的作品。

倫敦國家美術館

Trafalgar Square, Westminster, City of London

Louis Vuitton大師系列第二彈

與六幅大師畫作朝夕相處

Louis Vuitton X Jeff Koons的大師合作系列即將推出第二彈(回顧Louis Vuitton大師系列第一彈),這次被Jeff Koons選中的作品正是剛才介紹的六幅名畫。

仍然延續藝術家的「凝視球」系列作品的創作靈感:「在『凝視球繪畫作品』的籌備過程中,我接觸到了眾多風格迥異的作品,並將它們一併收入到路易威登大師作品展中。我的藝術DNA在這些傑出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而此次選擇這六幅作品的原因,Jeff Koons認為,莫奈的《睡蓮》是最優美最衝擊感官的自然繪畫之一。畫面在具象與分散間達成了微妙的平衡,生花妙筆完美展現了瞬間之美。

「高更的《樂園》以充滿力量的筆法再現了夏娃這一豐滿的形象。同時,通過運用象徵符號和色彩,充分展現了作者的象徵手法。」

馬奈則一直以來都是Jeff Koons最為重視的藝術家之一。《草地上的午餐》令他認識到了藝術家之間相互借鑒學習的重要性。

GIF/848K

「這幅作品能夠看到提香《田園合奏》以及萊蒙特版畫《帕里斯的審判》的影子;無獨有偶,後者又是以拉斐爾的同題材繪畫為藍本。人文主義傳統就是藝術家互鑒互賞,並從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布歇的《趴在沙發上的裸女》則伴隨著Jeff Koons的童年回憶:「我和家人常到德國慕尼黑美術館舊館,仔細端詳布歇的《趴在沙發上的裸女》。這幅畫作是我見過的最具感官張力的作品之一,每次觀看都能帶給我極大的震撼。」

而選擇透納《古羅馬》的原因,是畫中表現了古代歷史,瞬時光線的運用也很精妙。Jeff Koons說這是一幅他見過的最迷惑人心、最使人愉悅的畫作之一。

而普桑的《潘神的勝利》,Jeff Koons認為它是一幅蘊含著歷史厚重感的畫作。畫中體現了自然之力、古老藝術、神話傳說,還受到了奧維德等作家的影響。「一直以來都是我最喜歡的普桑作品之一。」

這六幅畫構成了Jeff Koons的藝術生涯底色,美術館也許就是這樣影響和塑造了每一個未來的藝術家。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Jeff Koons,但下次去美術館,至少我們可以擺脫社交軟體,在不為人知的名作面前做回真正的自我。

GIF/897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oicer 的精彩文章:

宜家已經不滿足於只為人類提供傢具了......|Voicer Now
色彩趨勢 | 2018年的家是什麼顏色?
2018年的家是什麼顏色?
黑色是一切顏色的盡頭

TAG:Voic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