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智庫炮製「2020攻台論」,被機智的網友看穿了

美國智庫炮製「2020攻台論」,被機智的網友看穿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所謂「兩岸統一時間表」一直是台媒熱衷的話題,近日的台灣政論節目《政經看民視》話題就是中國大陸的「2020年攻台計劃」。引出這個討論的緣由,是近期美國智庫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在其新書《中國的侵略威脅》中聲稱,解放軍已為2020年奪取台灣擬定秘密作戰計劃。

易思安本人在受訪時解釋「2020共軍攻台」的說法,是引用自台灣2013年出版的「國防白皮書」,並強調2020本身「不是重點」。他澄清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大陸2020年會攻打台灣,並表示「台灣是安全的」,「台灣人沒有理由驚慌」。

而後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舉辦的研討會上,史文(Michael Swaine)、容安瀾(Alan Romberg)等人又接連為事態降溫。史文指出最先對易思安新書進行報導的美國記者格茨(Bill Gertz)的解讀是「完全扭曲的解讀。」他認為,「中國的軍事計劃包括在特定時間內在特定領域獲得特定能力,有一定的基準,比如在2020年、2021年要達到什麼樣的能力,但那並不表示攻台計劃。」容安瀾也認為中共近期不會訴諸武力,但維持軍事能力以對付「台獨」是很重要的。

看似神秘的「2049計劃研究所」

幾個回合之間,易思安及其所屬的「2049計劃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可謂聲勢大漲,這個以「2049」敏感時點為名、一副神秘機構氣質的美國智庫究竟是什麼來頭?又何以一夕暴紅?

還記得不久前憑藉《外國太空能力》報告對中國反太空武器發展的評估而搞成大新聞的「國家公共政策研究所」(NIPP)吧?其實正如「國家公共政策研究所」並不真的代表「國家」,「2049計劃研究所」也無關美國政府搞的什麼大計劃。這兩個智庫算是深諳命名之道,但真實影響力都和「美國國家隊」級別的智庫相去甚遠。

和NIPP一樣,「2049計劃研究所」也與《全球智庫報告》中的世界智庫排名(通常入選不到200家)及全美智庫排名(通常入選不到100家)無緣。論規模,成立不到十年的「2049」比NIPP還差上一截,如果不算一些兼職的撰稿人或訪問學者,專職人員(staff)僅有8人(包括一個實習生)。論預算,「2049」目前也僅有每年約100萬美元的水平,與主流智庫相去甚遠。可以說,從人員到資金,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微型智庫」。

換句話說,這個智庫先前默默無聞並非因為有什麼神秘背景籠罩,實在只是因為想搞個震動中文言論市場的大新聞太不容易了。

「小而精」智庫的經營之道

然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些小智庫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以小博大」的兩大手段,一是「不求全面,但求專業」,二是藉助多種媒體渠道進行議題操作,從而放大自身影響力。而美國肥沃的智庫發展土壤以及網路空間的傳播效率,更讓小智庫站上了時代的風口。

美國是世界上智庫發展最為成熟、影響力也最大的國家,智庫運營和發展的體系非常完善,這大大降低了成立新智庫的門檻。只要有與主流智庫關係密切的人士牽頭,憑藉既有的智庫資源及對智庫機制的了解,新建、經營一個規模較小的新智庫並非難事。微型化或虛擬化、研究領域較為單一,成為世紀之交以來勃興的「第四代智庫」的主要特點。

過往大型智庫通常力求全面,不可能將所有地區、議題研究都打造成為王牌。而小型智庫如果輕裝上陣,專註特定的地區和議題,就可能在少數幾個領域形成品牌。小智庫的創辦人完全可以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再藉助大智庫的發展經驗和人脈資源實現新智庫的專業運作。與此同時,網路的發達使得小智庫的資源劣勢被大大抵消,爆點一到,十萬+百萬+也是分分鐘的事。

「2049計劃研究所」總裁暨CEO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曾官至美國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副助理國務卿,主要工作及研究領域就聚焦東亞、兩岸。在進入國務院工作之前,薛瑞福就是美國頂尖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獨立顧問及訪問學者,至今也仍在CSIS掛職。可以說,薛氏創立「2049計劃研究所」,正是其作為美國智庫、政府之間「旋轉人」(in-and-outers),整合政府及主流智庫資源再造新智庫的範例。

薛瑞福的經歷背景,使其不僅深諳智庫經營之道,還能更輕易地將既有政府、智庫資源對接到「2049」,而在中國研究、台海問題方面的專長,成了他開拓新業務的招牌。「2049」從創立到發展的過程中,就得到了諸多美國頂尖智庫的加持,除了CSIS之外,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外交關係協會(CFR)等,常常與「2049」合辦各類會議,主題大多聚焦「中國」、「台灣」。

此外,薛氏在美政府任職時積累的政商資源,也體現在「2049」的圈子中。除了「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位列理事會之外,民進黨「立委」蕭美琴、政大教授、前「國安會」副秘書長何思因和前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等人都是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儼然一派「美台親善」的畫風。

靠著這套人馬及清晰的研究範圍,「2049計劃研究所」雖然離一流智庫尚有差距,卻很快憑「小而精」上了軌道。據其歷年官方資料,「2049」的賬目逐年擴張,尤其在2015年收支規模顯著上漲。

筆者根據2049計劃研究所歷年官方報告整理

「更安全的亞洲」是怎麼個意思?

而宣稱「在2049之前,引導決策者走向一個更安全的亞洲」(Guiding decision makers toward a more secure Asia by 2049),「2049計劃研究所」的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呢?

2049計劃研究所官網可見其口號

縱覽其各研究領域、項目及主要業務與活動範圍,包括其機構成員背景及主要觀點,可知「2049」所持「亞洲安全觀」的核心其實是更緊密的美台關係和美日台同盟。

雖然表面是以整個亞洲為關懷,事實上「2049」的關切始於台灣,及於日本,並以「美日台VS中國大陸」作為假想劇本。

從官網列出的薛瑞福個人介紹不難看出,其近年發表文章絕大多數涉及台灣,同時積極關注中國解放軍、美國亞洲同盟、台灣和日本的防禦戰略、美日軍事合作等。

而至今佔據「2049計劃研究所」六大主要項目之二的「台灣訪問學者計劃」(Taiwan Visiting Scholars Program)和「台灣交換計劃」(Taiwan Exchange Program),更是其最早開展的涉及直接人員交流和政策討論的重要業務。在成立之後不久,「2049」便積極派團出國鞏固其亞洲關係網,與台灣政界的來往首當其衝。「2049」堅信人員交流對實現其目標至關重要,2011年在入不敷出(收入約46萬美金,支出約75萬美金)的財政狀況下,差旅經費仍高達近17萬美金,而同一年度花在研討會、論壇等活動上的經費竟僅有不到9千美金。

2012年由美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率團訪問馬英九及蕭美琴

及至近年,「2049」在對台聯繫成果穩固之後,以「美日同盟」為戰略背景,將其對台項目幾乎如法炮製到了對日合作領域,啟動了「日本的全球參與和美日合作」(Japan's Global Engagement and U.S.-Japan Cooperation)等項目,從而進一步實現其願景中的美、台、日三角連線。

除此之外,從前文提到的國際顧問委員會,到歷來的訪問學者、特約撰稿人甚至實習生,「2049」的「國際友人」也明顯是「台灣為主,日本為輔」的配套。歷任8位訪問學者中就有5位為台灣背景(日本1位),目前該智庫唯一的實習生也出身台大和喬治城大學。

而在「2049」於2013年開始設立的「私人圓桌會議」(Private Roundtables)中,其「台灣聯結」顯而易見。2014年的三位圓桌嘉賓中有兩位來自台灣,其中包括目前當紅的「賴神」。而2015年的七位嘉賓中也有三位來自台灣,分別是前「副總統」呂秀蓮、前「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以及「立委」蕭美琴的助理。

馬英九應該感謝薛瑞福嗎?

長期以來,如此「深耕台灣」的「2049」不只是美國對台軍售的積極鼓吹者,也是深化美台關係、加強亞太聯盟的推動者。在其官網上有一段很博眼球的褒獎,正是來自執政期間的馬英九。2012年3月27日,贏得連任不久的小馬哥對「2049計劃研究所」不吝美言,將之形容為「台灣的重要支持者」以及「驅散『棄台論』的要角」。

而「2049」也禮尚往來,將馬英九的原話放在首頁,置於對阿米蒂奇和約瑟夫·奈的引言之上。看來,這段來自「馬前總統」的評價,正合「2049」的自我期待。

但馬英九應該感謝薛瑞福,將其視為「台灣人民的老朋友」嗎?答案恐怕恰恰相反。試想,一旦「棄台論」在美國成為主流,那麼以台海問題傍身的薛瑞福何以立足?在美台關係上享有巨大利益的「2049」飯碗何在?

單看對台軍售,作為薛瑞福左右手的「2049」執行長馬克·斯托克(Mark Stokes)就具有濃厚的軍方及軍火公司背景,不止曾任美國導彈生產商雷神公司高管,還曾是美國售台武器的四大?幫辦之一。而與「2049」來往密切的陳永康在其海軍司令任內大力提倡潛艇自造及購美潛艇,正與「2049」軍事報告中對台軍潛艇戰力的重視一唱一和。

顯然,「2049」力戰「棄台論」遠不如馬英九的美言中那般大義凜然,也不過是小智庫在國際關係夾縫中理性的經營之道罷了。恐怕薛瑞福們才是那些應該說感謝的人吧,沒有台海問題的現狀,「2049計劃研究所」會從天而降嗎?就像此次「2049」拋出「2020攻台論」,還是網友看得穿:又想要錢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台當局「斷交」危機再現 台媒:台6個「友邦」同時鬆動
香港高鐵車廠首次開放 車廂告示繁簡併用
卡達航空要求台機組人員國籍改為中國 台當局:無籌碼可反制
香港旺角暴亂續審:9名嫌犯涉10項罪名表證成立
一天兩艘軍艦被撞 台「防長」:漁船撞軍艦是「習俗」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