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輿論理智看待沙特國王到訪
若把紛亂的中東當作舞台,那裡從不缺乏戲劇性。近日,沙特國王訪俄,與俄羅斯達成一系列協議,不少內容是美國堅決反對的,考慮到美沙長期的盟友關係,這種變化讓人大跌眼鏡。但俄羅斯分析人士對俄沙此次「蜜月期」態度冷靜:比起沙特國王的突擊「秀感情」,他們認為克里姆林宮更應該和伊朗這個老朋友「加深感情」,才能在新一輪中東「權力遊戲」中更有所作為。
謹慎看待軍購
此次俄沙兩國簽署了30億美元的軍售合同,但俄羅斯《國防》雜誌主編伊格爾·科羅特琴科稱,俄沙曾簽署過類似的武器採購合同,但最終沒有實施,因此不排除此次簽署合同是沙特的策略,目的是讓俄羅斯在敘利亞和伊朗問題上讓步。
科羅特琴科透露,2013年7月,俄總統普京曾會晤沙特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蘇爾坦親王,後者提議購買約150億美元的俄羅斯武器,並在俄羅斯進行巨額投資,同時保證不讓海灣天然氣威脅俄羅斯作為歐洲天然氣主要供應者的地位,條件則是俄羅斯拋棄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與伊朗拉開距離。但普京當時直白地說:「我們決不改變戰略。」
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主任魯斯蘭·普霍夫強調:「這是沙特的一貫做法,買你的東西,換取自己的利益。我們已經經歷過類似的離婚,不能保證不被第二次拋棄。」
不能放棄伊朗
「與其有個被迫的盟友,不如有個公開的敵人。」曾在阿拉伯國家當過外交官的俄羅斯《政治雜誌》主編彼得·阿科波夫用拿破崙的名言提醒克里姆林宮在中東棋局上要有「敵我認知」,在同沙特等親美國家發展關係的同時,不能失去伊朗的戰略關係。阿科波夫指出,2017年3月,伊朗總統魯哈尼訪俄,兩國簽署了互免團體旅遊簽證、俄羅斯向伊朗供應列車機車以及俄羅斯企業開發伊朗油田等協議,標誌著俄伊共同經歷美國施壓後達到高度信任,簡單來說,兩國不必用「秀感情」來獲取外交利益,「中東政治上的很多東西,取決於俄伊之間的互諒水平」。
阿科波夫指出,對俄羅斯來說,與其和沙特虛與委蛇,不如加深同伊朗合作來得實在。「有些俄羅斯人看不上伊朗,那是因為習慣以西方為中心,沒有充分認識到與這個南部鄰國合作的重要意義。」
《專家》周刊記者安娜·科羅廖娃強調,如果莫斯科圍繞敘利亞衝突建立的「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三角得以鞏固,將為地區歷史翻開全新一頁。通過三國合作,靠地區大國的力量解決爭議,減少外部「玩家」如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的影響,不僅莫斯科、德黑蘭和安卡拉的影響力會增強,其他鄰國也將看到,沒有西方參與,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地緣政治獨立
阿科波夫認為,鑒於美國用「什葉派威脅」來恐嚇阿拉伯國家,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必不可少。俄羅斯可以藉助自己與地區主要遜尼派國家(尤其是埃及、約旦、阿聯酋和沙特)的友好關係,成為什葉派和遜尼派接合處的「穩定器」。
另一方面,中東問題的西方「玩家」在該地區已不再享有權威,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劃定的殖民邊界引發許多衝突,更因為他們的直接軍事入侵,徹底失去中東國家殘存的信任。對俄羅斯來說,能否利用好這一局面非常關鍵。俄羅斯需要中東的和平與穩定,而那裡發生戰爭的原因恰恰是外部力量的干涉,所以俄羅斯要把外部干涉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為此,俄羅斯只能結盟,依靠地區大國伊朗以及土耳其,還有未來重建後的敘利亞和伊拉克。與伊朗的合作對俄羅斯來說具有地緣政治意義,而美國千方百計想阻止這一局面的出現,正在利用宣傳和情報手段製造輿論環境,讓伊朗領導層和社會質疑俄羅斯的可靠性。
科羅廖娃認為,俄羅斯明確選擇了「地緣政治獨立」的道路,2017年至少有兩件大事證明俄羅斯不會改變與伊朗親近的方針:一是接納德黑蘭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二是莫斯科對特朗普政府的反伊朗政策採取抨擊態度。 本報記者 吳健
※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年平穩上升
※「偷車賊」時隔一年重出江湖 滬90後女警花一眼認出設局智擒
※大量青蛙源源不斷上岸 希望所有人手下留情
※這種看起來兇殘無比的豬,卻有個好聽的名字——鹿豚!
※人臉識別,看穿性取向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