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紙上談兵?荒天下之大謬!
史書曰:公元前262年,秦國入侵韓國。韓王獻上黨郡於趙,形成韓趙同盟,共抗強秦。秦趙兩軍於長平僵持,數月不戰。後趙王受秦反間計,撤前軍主帥廉頗之位,改任年輕的趙括為帥。趙括只識紙上談兵,而無統帥之能。後輕敵冒進,陷入秦軍包圍。最後趙括突圍不成而為秦軍流矢所殺,所餘四十萬趙軍,具為秦軍坑殺,倖免者不過數百,從此趙國一蹶不振,退出爭霸的舞台。長平之戰——趙括大罪矣。
以上的言論朋友們應該很熟悉吧,這大概就是書本上,史書中耳熟能詳的紙上談兵,長平之戰的故事。歷史是很殘忍的,成者王,敗者寇,本來無需贅述。但倘若將長平之戰的罪因歸集到趙括身上,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為什麼趙國會臨陣換帥?為什麼接任者會選定趙括?而趙括是不是真的要為長平之戰的慘敗負責?
首先談一下為什麼趙國會臨陣換帥?果真是秦國挑唆?兩軍對壘,臨陣換帥本是兵家大忌,這一點趙孝成王不可能不知道。況且,此時趙國朝中還有能臣平原君趙勝,藺相如,田單,樂毅。藺相如與廉頗素來交好,不可能坐視趙王中計而不理。而且孝成王本人也不是無能之輩,臨陣換將的大事他早和諸臣商議過,趙勝,虞卿,田單皆無異議。也就是說,換帥之事是非換不可?而且得到滿朝大臣的支持,為什麼呢?
我來談一下長平之戰時秦趙兩國的國力兵力對比。公元前262年,秦國商鞅變法早已成功,國力雄厚。而且巴蜀兩國已為秦國所滅,成為秦兼并戰爭的糧倉。毫不誇張地說,秦國的國力,必將一日強過一日。再看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趙國軍事實力大增。但是後來趙國經歷了沙丘宮變,趙國的國力受到了重大的打擊。此次兩軍對峙,秦國有多達60萬兵力,趙軍則有45萬。可以這樣說,秦國的國力數倍於趙,但軍力只是稍強於趙。
那麼廉頗對敵的策略又是什麼呢?秦趙兩軍對峙三年,主將廉頗的策略是無利不戰,也就是沒有戰機就守關不出。以至於趙孝成王多次促戰,廉頗也不為所動。廉頗並沒有錯,戰機未至為什麼要倉促出戰?但是趙王也沒有錯,因為趙國耗不下去了。數十萬軍隊空耗三年,秦國雖然也是疲憊,但趙國早已傷筋動骨。趙國不得不戰,而且要速戰。只有速戰才有一線生機!
其次。為什麼要選年歲尚小的趙括為帥呢?趙國朝中尚有名將樂毅,李牧,為什麼會是趙括?樂毅乃是一代名將,可以這樣說,他是可與白起齊名的不世名將。趙王不是沒有考慮過他,但他或許是出於安享晚年的心思,也可能是真的身患重病,樂毅辭官不出,拒不出征!至於李牧,那時的李牧還不是那個北抗匈奴,撐起趙國後期的一代名將。他年歲剛過二十,堪堪可算是後期之秀,名望比起趙括尚且不如,怎麼可能成為數十萬軍隊的統帥。無人可用就要用一個幾乎毫無經驗的毛頭小兒?我們可能真的輕信史書太多太多了。數十萬軍隊的前軍主帥,哪兒可能是一個等閑之輩?況且面對的還是六十萬虎狼之師的秦軍。
趙括,少在軍中,素有才名。惠王時舌戰其父,將其父趙奢憋得啞口無言。後來,趙括入宮陪太子讀書,簡直就是趙國響噹噹的人物。在秦趙對峙的三年間,趙括負責前線的糧草軍械後勤,對於長平的形勢地形和軍務十分清楚。如此一個將才,就當是趙國的形勢來說,已是不二人選。如果哪兒個朋友有更好的人選,筆者很有興趣聽一下。
再次,讓我談一下長平之戰的情況。長平之戰之前,白起被秦國秘密調入軍中。秦軍主帥名為王齡,實為白起。這就難怪趙括一直認為自己的對手是王齡,也就是說,趙國在長平大決戰前已經先輸了一籌。趙王臨陣換帥,目的就是進攻,而且是強攻。面對人數多於自己,裝備也不逞多讓的秦軍,趙括唯有一戰!不戰必死,戰才有生機!
王齡名為主帥,白起則掌控三軍。白起命前軍佯敗,以誘敵深入。一軍包抄至趙軍身後,斷敵後路;一軍切斷趙軍糧道。趙括率軍強攻,一戰便斬首三萬有餘,這對於秦軍的衝擊極大。毫不誇張地說,秦軍幾時受到過如此挫敗。由此可見,趙括的軍事才能,還是遠在王齡之上的。也因為這個原因,趙括自覺王齡不是對手,因此一軍突入,猛衝猛打。這時候有人也許會問,趙括不知自己面對的是虎狼之師秦軍?怎敢如此輕敵冒進?熟讀兵書的趙括不可能不知,那他為什麼還要急於求戰?答案是:趙國撐不住了,趙軍也後力無繼了。兵力本就劣勢,現在只能一鼓作氣,才能有一線生機。但是秦國也確實陰險,秘密換帥。戰神白起之名,凶名赫赫。倘若趙括知道秦軍的實際主帥是白起,可能也會謹慎一二。
趙括確實很有才能,在猛攻秦軍無果之後,便知是計。立刻調轉軍隊欲打破包圍圈。那時候,他大概就知道了對方的統軍主帥是白起了。白起善埋伏,善圍殲戰。起初趙括心中一定是絕望的,年方28,第一次統兵作戰就遇到戰國殺神白起。但他卻沒有束手就擒,反而展現出了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趙括命全軍攏兵,建起車城圓陣死守,絕不漏出破綻。但是,秦國的國力和兵力是令人絕望的。長平之戰後期,秦王徵召全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奔赴前線,而趙國真的是無力為繼了。趙括盼望了許久的援軍,卻一直沒有到。殺馬,無濟於事。趙軍後期竟然出現了人相食的慘劇。趙括深知趙軍已經到了奔潰的邊緣。他收編部隊,率軍突圍。但是,這時候,他做了讓筆者深受觸動的事情。
這也是筆者最後要說的,自己對於趙括敬仰之心的由來。趙括,年少統兵為帥,深受國家器重。後率趙國幾乎全部能戰之兵,禦敵於國門之外,他卻敗了。因為他的原因,趙國國運毀於他手,他絕不能活!最後時刻,就在突圍的時候,趙括寧死不願穿鎧甲,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全軍主帥沖在數十萬軍隊的最前方!
我可以想像到,當趙括見到秦軍帥旗上的「白」時心中的滋味,他就應該知道,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一場堵上國運的戰爭,他真的不甘心!趙括最終為秦軍強弩所撕裂,後來白起派人尋找趙括的屍體,也只剩下殘存的衣冠。可能白起心中對這位年輕的將軍也是懷著深深地敬意吧。
最終,白起坑殺趙軍二十萬,趙國從此一蹶不振。有人也許會問,不是四十萬嗎?四十萬?長平之戰,秦軍傷亡四十萬,戰場上受傷就是喪命。即便只有一半的秦軍陣亡,那是多少?二十萬!五萬趙軍殲滅二十萬秦軍?如果真的這樣,秦軍的戰力也真的滑天下之大稽!稍微合理的解釋,趙軍陣亡二十萬,被坑殺二十萬。坑殺如此多的降兵,白起真的是殺神嗎?他不怕激情六國的圍攻嗎?我認為,白起惱怒了,甚至是白起害怕了。戰無不勝的戰神白起,險些敗在一個毛頭將軍手中。他目睹了趙國的兵力,他不能再給趙國機會。
長平之戰最終以趙國兵敗,秦國退兵結束。有人問,為什麼白起不一鼓作氣滅掉趙國?那時候的趙國國內已經十室九空,全國可戰之兵也就只有鎮守邯鄲的五萬。我認為唯一可能的原因是,秦軍受創太重,四十萬趙軍給了秦軍殘酷的打擊。已經沒有能力再拿下趙國了。由此可見,趙括之軍事才能,絕不是史書所說的那樣不堪。
歷史,虧欠這位少年統帥太多了,真的太多了。紙上談兵?算了吧。你是否真的相信過那些獲勝者所撰寫的歷史?歷史欠趙括一次正名,他僅僅28歲,他第一次被委以重任,就要肩負國家存亡!就要破釜沉舟!就要面對最為精銳的秦軍!就要面對戰神白起!他是失敗者,但更是一個值得自傲的失敗者,此刻在我心中,他並沒有輸,他的失利,非戰之罪,非他之罪!
這原本只是一場根本不可能嬴的戰爭!
※趙高 _一個長平之戰遺孤的復仇者
※山西高平持續陰雨綿綿,有何傳奇故事?
※古代打仗為什麼總有糧草短缺的現象?比如長平之戰就是如此!
※戰國四大戰神,武安君白起,被後人封為殺神的男人
※戰國秘聞 趙括的長平之戰是替廉頗背黑鍋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