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頭上的1200顆的珠子,竟然都是畫出來的!效果逼真讓人驚艷...
藝術常被視作脫離現實的一種方式
是能夠解開世界隱藏意義的一把鑰匙
今日不多言
大家說說中國超寫實的一個畫家
一幅作品
▼
《
格桑
》《格桑》
她的名字,叫做格桑。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被那少女髮飾,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些珠子,足有一千兩百顆,放大來看,每一顆的光澤都不同;每一顆,都獨一無二。
一千二百顆珠子
……
這是多強悍的畫工?
可能會有人嗤笑一聲說不過是炫技罷了——可那每一筆中,所包含的專註與耐心以及作者積年的沉澱,如何能夠被忽略呢?
第二眼
「
女孩柔和的面龐
」
嘴角浮現淡淡的微笑,藏語中,格桑即幸福。
第三眼
「
少女髮髻」
如雲鬒髮,竟也根根分明,清晰宛若眼見。讓人心生撫摸之意,想去證實到底是畫,還是真實的秀髮。
第四眼
「少女的衣著
」
清晰的布料材質與紋絡,指尖似已傳來細膩觸感,還有那光澤溫潤的紐扣,隱約可見少女的倒影。
這一幅畫
從底色開始
一層層的完善
畫了半年之久
...
《格桑》創作過程圖
透過畫作,似乎能看到那握著畫筆的手
在紙上溫柔落下的每一筆,都是凝聚的心血
(耳環細節)
有人說,超寫實沒什麼意義,想要真是,照相機不是也能做到?可是,繪畫所表現的真實,冰冷的攝影機器如何能替代?
畫家筆下所飽含的溫情
玻璃制的鏡頭如何能夠捕捉?
(格桑五官細節)
有句話叫做「此曲只應天上有」
這幅畫,堪稱「此畫只應天上有」
那麼,能作出這種畫的,是何人?
↓↓↓
(蘇勇本人照)
蘇勇從十一歲開始學畫畫。
那時文革尚未結束,孩子們課只上半天,有充足時間可「揮霍」,因此去學音樂、美術的學生特別多,基本每所中學都有美術組。蘇勇也是其中一員。
1972年,蘇勇15歲。
山東藝術學院(文革期間更名為山東五七藝校)來招生,初試素描,複試命題創作,全省一共招了15人。這些應該是文革之後普通美術專業招收的第一批人,蘇勇是其中一個。
這群人聚在一起,對未來的前途發展完全沒概念,整日里想的,都是如何畫得更好。除了上課,業餘時間全用來臨摹連環畫了,整本整本的臨,最後全體的繪畫水平都飛速提升。
在那段時間裡,蘇勇還結識了一票好兄弟。
前一陣,他們還在一起開了畫展——「具象中國」,在畫展中共展出了27人的畫作。
(蘇勇與好友在畫展)
名家參展作品
《天
珠》(蘇勇)
《深山寄情》(王沂東)
《陽光下的威尼斯》之五(姜衍波)
(蘇勇在創作)
蘇勇畫《格桑》時,設計過許多樣稿,各種構圖和背景。一開始的設計是有遠景的,不過考慮再三,還是去掉了。由於主體已相當繁雜,再有遠景,非但對主體表現無幫助,還會造成凌亂感。
除去女孩兒頭頂的一千二百顆珠子,蘇勇在畫耳環的時候,差點崩潰了。
——「好像永遠畫不完了。」
蘇勇在回憶時說,
他之前還從沒畫過這麼繁雜的飾品。
儘管一度想著乾脆不畫了,但他最終還是控制住情緒,一邊想著堅持到底,一邊開始死磕,每一處細節都不放過。
完成這幅肖像,用了半年時間。
《格桑》刊登在《具象中國》
提到超寫實,我們想到歐美
提到匠人精神,我們想到日本
我們也有很多優秀的國人
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在快節奏的當下,能夠沉住心氣,日復一日做著相同的事情,精益求精。這樣的繪畫死磕精神難能可貴。不得不說,《格桑》又刷新了我們對超現實繪畫的概
念~
— 完 —
【除了手串,還有這些值得我們關注】
來自指尖的雕件,如此有趣又有意義!
遊客在雲南手滑摔落28萬翡翠掛件,竟然只賠3000元化解?!
中式庭院與西式庭院,你更喜歡哪個?
▽
我們總是喜歡拿
「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
卻很少承認,真正的順其自然
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
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值得戴一輩子的好玉:和田之美,不容辜負
※【廣告】和田玉收藏7大誤區,快看看你中招了沒!
※看顧景舟談供春壺的製作工具,難得遇見!
TAG:文玩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