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派閩人三十六姓移居日本沖繩,在當地建立唐營
中國對琉球的影響是骨血上的,明太祖朱元璋於1392年,即洪武二十五年,將福建沿海地區的「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在琉球的歷史進程中成了中流砥柱。他們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知書達理,開一代風化,不少都成了朝廷重臣。
當年琉球派使臣乘船到中國納貢,上岸的落腳點就是福建泉州,當地專門設有「琉球會館」。而「琉球會館」就成為中琉之間的連接紐帶。這種影響至今還在,在沖繩街上就能時常看到有傳授「書道」的標識,就是中國的書法,看所書的內容也都是唐詩宋詞。
日本沖繩縣那霸市久米吳江會梁氏宗親就是閩人三十六姓之一的梁氏的後人,於明朝遷往琉球(今沖繩),開基第一世祖是梁嵩。
如今在沖繩許多日本人的姓氏,實際上是由中國姓氏改過來的,而且有跡可循。沖繩有一家民宿,主人姓平良,實際上就是「閩人三十六姓」之一轉過來的,雖然表面上與日本人無異,但是若細緻觀察,還是保留了不少中國、尤其是福建的生活習俗。
閩人三十六姓後裔蔡溫
琉球曾與中國有貢屬關係,定期到中國納貢,王位更迭,要經中國正式冊封。現存於沖繩那霸的當年琉球朝廷的文書,無一例外都是中文,那時根本還沒有日文的影子,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對琉球的影響根深蒂固。
福建文史研究者齊上志提供了「閩人三十六姓」的有關文史資料。據介紹,明朝伊始,海外貿易就被限定於嚴格的朝貢儀式之下,明朝統治者為維護其政權利益,對私人海上貿易實行海禁政策。另一方面,明朝統治者對官方的朝貢貿易極為重視,為幫助航海力量薄弱的古琉球國解決中琉朝貢及東南亞諸國通過琉球國對明朝的朝貢的海上交通問題,明朝統治者賜琉球「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即明王朝派遣了善操舟能航海的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從此不僅使中琉關係更加密切,也使商賈不通的彈丸島國琉球一躍成為貿易中轉國。閩人三十六姓一到琉球,琉球國王「即令三十六姓擇土以居之,號其地曰唐營(俗稱久米村)」,三十六姓中最出名的的5個姓氏是金、梁、鄭、林、蔡。閩人三十六姓不僅是琉球對外活動的主要角色,也是先進科技文化的傳播者。
※不剃髮被清軍殺,剃髮被明軍殺,明朝皇帝下詔書解決了這兩難問題
※明朝張居正將一得意門生當做接班人 培養多年他卻反咬自己一口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