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知我者鮑子: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

知我者鮑子: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

導讀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史記·管晏列傳》里記載管鮑之交曰:

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春秋時期,齊國的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侍奉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

兄弟爭位,公子小白打敗了公子糾,做了齊國的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丞相幫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丞相的能力,他大力舉薦管仲。

齊桓公不同意,因為管仲當年輔佐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位的時候,在爭鬥中一箭射到小白腰帶的掛鉤上,差點要了小白的命。

但鮑叔牙還是衷心地再三勸說齊桓公,齊桓公終於被鮑叔牙說服了,讓管仲當了丞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

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也被稱為「管鮑之交」。

管仲曾說:「我當初貧困時,曾經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分財利時自己總是多要一些,鮑叔牙並不認為我貪財,而是知道我家裡貧窮。

我曾經替鮑叔牙謀劃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頓不堪,陷於窘境,鮑叔牙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時運有時順利,有時不順利。

我曾經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國君驅逐,鮑叔牙不認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

我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鮑叔牙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需要贍養。

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之殉難,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

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誠信的人交朋友,和見識廣博的人交朋友,就有益了。和諂媚奉承的人交朋友,和阿諛奉迎的人交朋友,和圓滑善辯的人交朋友,就有害了。

因為正直的朋友為人真誠、坦蕩、剛正不阿。他的人格可以影響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也可以在你猶豫不定的時候給你果決。誠實的朋友為人誠懇、不虛偽。與這樣的朋友交往,我們的內心是妥帖的、安穩的。當你在一些問題上感到猶豫彷徨、難以決斷時,有廣博見聞的朋友可以幫助你作出選擇。

在損者三友中,便辟就是諂媚奉承;善柔就是阿諛奉迎;便佞就是圓滑善辯。和這種人交朋友,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啊!

對於管仲易主和不能殺身成仁,子路深感迷惑,請教孔子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對於「苟且偷生」的管仲,敢於「衽金革,死而不厭」的子路頗有微辭。子路看到的是表面的小仁,或者說是面子問題,而孔子看到管仲忍辱負重、苟且偷生背後的大仁大義:不以兵車之力而讓齊國九合諸侯。

魯莽的人轟轟烈烈地死去,成熟的人卑微地活下來。子路因為一頂帽子而死於非命,管仲卻為華夏斯文火種的延續而功不可沒。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每周詩語丨《詩經·淇奧》:中國的男神丨語音播報
窮慷慨,富摳門,越摳門,越快樂!
事不避難 義不逃責 義之所在 勇往直前
有一封騰訊網儒學頻道的實習崗位邀請函,請您查收!
志存高遠 甘居低處 不爭名利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