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而「大」天下,既是境界,更是情懷
——《道德經》第二章之二「恭謙談」
放眼泰山之巔,讚歎登泰山而「大」天下,既是境界,更是情懷。在氣勢磅礴的華夏大地上,在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裡,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個人只是一個渺小匆匆過客,哪怕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也不例外。因此,誰還能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呢?
【經典原文】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經文大意】
因此,有無,難易,長短,高低,聲音,前後等雙方,互相依存,互相和諧,互相協調,互相對立,同存一體。
【讀經悟道】
《道德經》認為,有無、長短、高低、聲音、前後等矛盾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互相轉化,在不同的條件下也必然轉化。比如有無,以前是有,現在可能無,現在無,將來可能有。大學生與小學生相比,可算博學多才,但與博士、博士後相比,他那點學識就少得可憐。
如此類推,長短、高低、聲音、前後等都是一樣。這就告訴我們,「強中更有強中手」,任何「優勢」都屬相對,沒有絕對,只有自戀者才會自認為高人一等。此理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把握好度,不要做得太滿,要懂得給人留餘地。做得太過,會適得其反。這就像吃飯一樣,頂多「八成飽」,若吃到十成,定會撐壞胃。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告訴我們,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環境為轉移,要懂得知變、善變。這就像難易、長短、高低等一樣,對立的雙方互為參照物,參照物變了,對立方的性質立刻會發生變化。譬如,與嵩山相比,泰山勝出一籌,與喜馬拉雅山相比,泰山遜色了許多。若在喜馬拉雅山面前,還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就是睜著眼說瞎話,欺人自欺。
「登泰山而小天下」,幾乎成為思維定式。極目泰山之巔,視野無限遼闊,大地橫無際涯,泰山之側,還有浩瀚大海,頓時,你會感到眼界無限伸展,心胸無比寬廣,華夏之大,無以言表。此時此刻,難道不會迸出「登泰山而大天下」的感慨?
讚歎「登泰山而大天下」既是境界,更是情懷。在氣勢磅礴的華夏大地上,在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裡,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個人只是一個渺小匆匆過客,哪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也不例外。因此,誰還能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呢?
謙虛和驕傲也是一對矛盾,而且是每個人必須時刻處理好的矛盾。
大凡有真才實學和卓有建樹的人,都非常謙虛;驕傲者必是驕狂無知者,無知才無畏,無知才傲人。
華羅庚和陳景潤都是赫赫有名的數學大家。
一天,陳景潤研讀《堆壘素數論》時,發現了其中隱藏的錯誤。於是,他寫了一篇論文寄給作者華羅庚,並附上一封信。他在信中謙虛地說:「明星上落下的微塵,我願意幫你拭去。」
華羅庚看後非常興奮。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數學討論會上,華羅庚鄭重宣讀了陳景潤的論文,並建議請他參加數學討論會,後來又推薦他到科學院數學所,並安排到自己身邊工作。這讓陳景潤如虎添翼。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善於運用充滿智慧的談話啟迪人們。每當人們讚歎他學識淵博,智慧超群時,他總是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無知。」
毛澤東同志說:「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的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決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度——《實踐論》。」
毛澤東同志還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為什麼說,驕傲自滿會受損失,謙虛謹慎能得到益處?謙虛謹慎的人,拿自己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不斷進取;驕傲自滿的人,拿自己的長處丈量人家的短處,沾沾自喜,不進反退。在這世界上,沒有人會喜歡驕橫、狂妄的人。無論你有多大能耐、多大權勢、多有錢財,與人相比,你人格不會比別人高,大家人格平等,如果盛氣凌人,就是在侮辱別人的人格,當然不會受人待見。這就是驕兵必敗的道理。
《易經·謙卦·象》說:「地中有山,謙。」
一座高山,藏在平地之下,毫不顯山露水,可謂謙虛之至。難怪《易經》六十四卦,「謙卦」是唯一全「吉」無「凶」的卦。因為至謙,所以大吉。
孟子認為「仁者無敵」。因為仁者能得民心,面對強敵,仁者能得到民眾擁戴,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當然無敵於天下。
與仁者一樣,謙者也無敵。謙者並非僅僅為不會樹敵。謙謙君子,財(才)大而氣不粗,不以權勢壓人,靠的是謙和誠懇、博大精深的見識感化人,使人心悅誠服。只聽說人們口服心服謙者,沒有人心甘情願臣服於以權以勢壓人者。
謙謙君子強大得無敵,是因為有底氣,智慧就是謙者的底氣。這底氣使其明察秋毫、遠見卓識,看到自己的缺陷,看到自己與時代、與將來的差距;鞭策自己永不滿足,學而不止;告誡自己低調做人做事,謙和儒雅待人。
謙者的低調、謙和、儒雅、不卑不亢,也絕不盛氣凌人,絕無做作和虛偽,充滿著溫柔而強勁的穿透力。這就是宋人陳師道說的:謙謙君子「勝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誠服之也。」
※山景秀美須慎看,踏錯半步即深淵
※心有所依便是「幸」,歸途通暢即為「福」
※「二十四孝」孝子以仁德撿來皇帝寶座
TAG:智匯中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