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我國救援機器人發展提速,補上這些「短板」或迎爆發

我國救援機器人發展提速,補上這些「短板」或迎爆發

近年來,救援機器人乘著行業迅猛發展的東風,正加速實現前所未有的成長。救援機器人不僅在技術水平和應用水平上不斷突破,發展方向也日趨多元化。不過,由於現實因素的限制,我國救援機器人行業發展仍面臨著諸多問題需要一一解決。

相對於工業機器人已經在製造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以及服務機器人正在醫療、教育、娛樂等多個領域實現爆發,特種機器人的發展一直頗為「低調」。不過,近年來,隨著在技術上的突破和商用上的進展,特種機器人正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新生力量,市場也迎來加速增長。

在特種機器人中,發展最為迅速、且又最具現實效益的自然包括救援機器人。雖然救援機器人應用場景特殊、固定,市場潛力還處於蟄伏期,與工業機器人相比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一旦出現地震、泥石流等災害,其能夠快速實施探測、救援的優勢便體現出來。因此,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推動下,救援機器人近年來正提速發展。

不過,從目前來說,由於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經濟性上考量,一般的傳統機器人企業或是大型公司都聚焦於工業機器人及服務機器人的開發,救援機器人反而不受這些公司關注,也給許多中小型企業和初創技術企業提供了難得機遇。

目前國內外諸多初創企業都在加緊研發新式救援機器人,特別是以日本為代表的機器人技術雄厚且實際需求龐大、市場潛力巨大的國家,對於救援機器人的研發尤為重視。我國由於地震、颱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多發,近年來也非常重視救援機器人的發展。

今年科技部發布的《「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公共安全科技領域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涵蓋了社會安全、生產安全、綜合保障與應急等公共安全科技領域。救援機器人作為其中明確的重大技術裝備,成為國家大力支持的自主研發項目之一。

雖然形勢大好,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國在救援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

首先,核心技術能力有待提升。據統計,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4000家,但是在這樣的熱潮背後,許多機器人生產製造企業,在核心技術上依然突破有限,不得不受制於國外機器人巨頭企業。而部分中小型企業還處在從事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組裝、代加工角色當中。因而總體來說,我國機器人行業在核心技術能力與自動創新能力上還有待提升。

其次,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目前,我國機器人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高端人才基本集中於國家級科研單位和部分高校、以及大型龍頭企業,這樣的人才體系構造顯然不利於我國救援機器人行業的全面發展,也無法滿足我國在救援機器人領域研發的需求。因此,國家需要在政策上予以引導和支持,加快推進相關人才體系的完善。

此外,智能化水平較低。雖然目前我國在一些人工智慧關鍵技術,尤其是核心演算法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在人工智慧整體發展水平上與領先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例如在高精尖零部件、技術工業、工業設計、大型智能系統、大規模應用系統以及基礎平台等方面,要真正實現「人機一體」化的自主型的智能機器人的目標,依然需要巨大的投入。

未來,要想推動救援機器人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國家需要通過統籌規劃加速救援機器人的拓展應用,提高實地派遣救援頻次,在運用中找不足、求突破;另外,還需要繼續提升對救援機器人研發的重視程度;最後,需要進一步完善稅收減免、專項補貼等各項措施,以激發市場活力,鼓勵創造創新。

由於救援機器人行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一旦在主要「短板」上取得突破,那麼這一片藍海將有望繼續擴張,迎來歷史性的風口,推動機器人領域的持續爆發,並更好地實現其服務於救援工作的社會效益。

文章來源:中國智能製造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熔個性化和經濟性於一爐,3D列印讓珠寶業新變迭出
康復機器人行業站上風口 三重力量將助創領域新突破
製造企業勇立時代潮頭 智能工廠加速步入現實
角力航空市場,波音、GE與空客齊送3D列印上天
搭上智能製造快班車,中醫藥產業迎來發展新契機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