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一個人的兩腿無力,就是衰老的開始

南懷瑾老師:一個人的兩腿無力,就是衰老的開始

一個人的兩腿無力,就是衰老的開始

人的身體分為三部,分別代表了精氣神。神的主要在頭部,氣的主要在胸部,精的主要在下部。按照《無根樹》的說法,人是無根的。人真是無根嗎?不,人的根在上面,在人身所代表的,腦部是神,人的根卻從腦部上行,入於虛空。所以人的根是在虛空之中,也是神識的根。在針灸的原理上來說,頭為諸陽之首,是最重要的地方,也代表了「神」。

人體的下肢多麼偉大,真是不可想像。嬰兒睡在搖籃里,不停地在舉著他的兩腿,左右上下地搖動著,像舞蹈一樣,但卻從來不知道累。《內經》中提到,嬰兒的氣是在兩腿。

人到了中年,兩腿的力量就減弱了,腿的活動也無形中減少了,喜歡坐在沙發上,常常休息自己的兩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設想,坐在沙發還不夠,兩條腿還要翹在桌子上才行,因為人體是從腳下面開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漸進行的,由腳開始而上行。在佛教的唯識理論中,談到了「識」、「暖」、「壽」是一體的,人體的冷觸一旦開始,漸漸就變為麻痹。所以,一個人的兩腿無力,就是衰老的開始,換言之,如果一個老人,兩腿依然發暖,兩腿仍然有力,就證明是長壽的現象。

摘錄自《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我經常說,人的衰老死亡,先是腿,兩條腿拖不動,已經死了一半。修道的人,如果後來還是如此,那就是一點工夫都沒有,還要想悟道,那不是自欺欺人嗎?就像年紀大的人,路走不動,衰老了,工夫到了,一旦氣脈真通了,身輕如葉,行路疾如奔馬,不要練輕功的,自然走路很快。所以啊,趕快修行或者趕快吃藥,死亡是從下面一節一節死上來的,也就是這個法則的道理。

道家有句話,「精從足底生」,氣也從足底生,兩個腳底心的穴道叫做「湧泉穴」,生命來源都從下面起;相反的,一個人衰老了怕冷,也是從足底開始冷。所以老年不管男女,足底心發燙不怕冷,走路舉步如飛的,那就是長壽之相。

六七十歲老朋友來問我說,老師啊,我有便秘的毛病,我說恭喜!你七十歲了還便秘,因為人老時氣漏了,專門放屁的。年紀大了便秘固然痛苦,但是那個元氣還在,還充實。如果老了以後光放屁,已經不對了,這個道理要注意。你看到這些雖然都是很瑣碎的事情,但同生命都有密切關係,尤其是修道的人要注意。

精從腳底生,所以我常常講,你看老年人,如果兩個腳底心冬天都發燙髮暖,走路兩腿非常靈活有力的,一定是長壽之相。老化是從下部先開始老。你看嬰兒愛玩腳,躺在那裡兩個腳蹬來蹬去。大了就愛跑,所以小孩子六歲七歲狗都嫌,他閑不住的,非跑不可,在成長中他精力旺盛。到了二十幾歲,就要坐咖啡館不大動了。到了四十多歲,坐在那裡兩條腿蹺起來。六十歲的時候腳蹺得更高,才叫做舒服,因為兩條腿硬棒子一樣彎不動了。所以打坐也坐不住,當然會腿發麻,下半身早已經報銷到閻羅王那裡去了。兩個腿的氣走通以後,打坐時兩個腿是無比舒服!坐在那裡不肯下座的,那個就叫真正地得樂了。

摘錄自《我說參同契》

死亡從哪裡開始呢?我常說,身體健康要注意活動兩條腿。你看健康的嬰兒生下來,這個手一定握拳,拇指握在拳內。這個也就是密宗的護身拳。你看嬰兒躺在床上,主要的活動是兩條腿,手不大動的,他的生命力很足,腿喜歡動。我也經常說,人生下來就抓,世界上什麼都要抓,愛情、人情、兒女、錢財,到死的時候一定放掉。人死了就不能抓了,都放掉了,都「大徹大悟」了,哈!抓不了啦。

孩子是喜歡動腿的,到了大一點喜歡亂跑,到七歲八歲,狗都討厭,那個狗在睡覺,他偏跑過去踢一腳,因為兩腿愛動。所以到上小學中學,愛打球運動。等到做了老闆,像你們這些中年人,兩個腿不行,開始架二郎腿了。當年楊管北到辦公室,抽根煙,腿架到桌上去,這樣子去指揮。所以,你們的健康對不對,看你們兩條腿,到了老年兩條腿就這樣走路了(師示蹣跚艱難狀),只要看自己兩條腿是否靈活,你就測驗出自己的身體狀況了。

所以衰老、死亡是先從腳底開始的,以前講「寒從足底生」,老人冬天那個腳底心還發燙的,就會長壽。所以我經常叫你們加衣服,尤其女人,褲子要穿厚些。我們小的時候看到祖母,兩個褲腿都綁起來,所以婦科的病少。現在穿個三角褲,又穿裙子,要美麗,不怕凍,所以婦科病特別多。寒從足底生,精也從足底生,兩腿、兩足是非常重要的。

我經常說一個閑話,也可以說是笑話。我說,你們出家人早晚課,念經——「皈依佛兩足尊」,佛是兩足尊,怎麼兩足尊呢?依道理解釋,福德具足,智慧具足,所以叫兩足尊。這個世界上,一般都是有錢人沒有學問,有學問的人沒有錢;有福報沒有智慧,有智慧沒有福報。人生有富貴功名,智慧又高,學問又好,那了不起,那是兩足尊;教理上是這樣解釋。

實際上,做工夫兩個腿和足最重要!如果一個人,走路時不靈活,腰以下都不行,那就是衰老了。假使說年齡大的人,還可以把腿放到頭上,可以做瑜伽,還那麼輕鬆的,就了不起了。

摘錄自《人生的起點和終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蓮池大師: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
文化思想:教育孩子——量大福大
夢參老和尚:對三皈依生起決定的信心《十五》
南懷瑾老師:一個人想做到隨時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難的
太湖七都:南懷瑾先生著述研讀心得及心性修養報告會在七都舉行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