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精神健康你所應該了解的

關於精神健康你所應該了解的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2017年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共享健康資源,共建和諧家庭」。

目前,全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達1億人以上,重症患者超1600萬人。截至2015年底,我國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已達到510萬人。精神病是一種危害身心健康的疾病。那麼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精神病的發病原因及危害有哪些?我們該如何治療精神病呢?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精神病的發病原因

1

遺傳因素(25%)

遺傳因素在分裂症發病中有一定作用。對精神分裂症的遺傳研究主要有:

家系調查發現親屬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約高10倍,與病人的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雙生子研究報告發現單卵雙生比雙卵雙生同病率約高4-6倍。寄養子調查也提示明顯的遺傳傾向。細胞遺傳學與分子遺傳學研究至今缺乏一致性結果。分裂症的遺傳方式目前尚不肯定,有人認為分裂症屬多基因遺傳。即分裂症的遺傳是多基因的積累作用所致,具有一個遺傳閾值,超過這一閾值就顯現疾病。也有人認為分裂症家族像糖尿病家族一樣,是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分裂症的遺傳性是否顯現,需由環境因素對病人的影響決定。

2

個體與心理社會因素(25%)

部分分裂症病人有特殊的個性,如孤僻、少言、怕羞、敏感、沉溺於幻想等,這種個性偏離正常者稱分裂型人格障礙

Mednick等(1987)提出部分分裂型人格障礙病人以後發展為分裂症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圍生期損傷、幼年生活不穩定和缺乏父母照顧等。在美國紐約附近的社區調查發現分裂症患病率在低社會階層為高階層的9倍。我國12地區相關調查發現分裂症患病率在經濟水平低的人群為1.016%,明顯高於經濟水平高的人群0.475%,可能與物質生活差,心理負擔重和心理社會應激多有關。

3

年齡因素(25%)

青春期內分泌系統發育逐漸成熟,植物神經系統不穩定、情緒易波動、對外界應激因素敏感。分裂症易發於這一時期,可能與內分泌變化有關。(以上資料來源於尋醫問葯網疾病百科)

精神病的危害

1

語言、思維障礙

患者通常具有語言交流問題,主要表現為對語言理解困難,不能進行正確的思考活動,導致患者不能理解他人所講的意思,言語表達困難,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傳達自己的知識,無法進行有效的語言交流。

2

動作、行為表現異常

患者可能會出現許多適應不良性行為。這些行為問題包括:對自己或他人產生嚴重的軀體威脅,如自傷或衝動攻擊行為;自我孤立,不與外界交往,抓咬等行為;喜怒無常,尖叫,辱罵,生活不能自理,衛生較差。

3

影響人際交往能力

精神病患者不論在家庭或在社會中,也不論是工作或娛樂,他們程度不同地喪失了與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一種情況是由於長期住院,使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退化,不會與人交往。

4

喪失工作學習能力

有的患者嚴重以致於不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由於病症導致失業,辭職,喪失生存技能,不能滿足自己和家人生活底線,貧困潦倒,受到社會遺棄和歧視。對患者造成很大心理負擔。

5

社會功能低下

患者長期患病及長期住院往往導致其社會功能喪失,他們不知道自己在社會環境中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對自己所應承擔的社會角色也不能完成。

精神病的治療

西醫治療

主要採取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工作治療,娛樂治療,心理治療及各方面疏導,以消除或減輕病者的種種障礙。另外,飲食療法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1

藥物治療

主治: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癲癇。

西藥方:齊拉西酮、氯氮平、奮乃靜、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富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托嗪、奧氮平等。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不斷增大,我國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國有精神病患者1億人,精神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有的間歇發作,有的持續進展,並且逐漸趨於慢性化,複發率高、致殘率高,如不積極治療,可出現精神衰退和人格改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完成對家庭和社會應擔負的責任。

2

心理治療

傳統觀念認為,精神病是不可治癒的,一旦患上精神病,只能長期服用藥物來維持正常的精神狀態。隨著社會的發展,通過心理療法可以徹底治療部分精神病,在北京等地,部分對精神病有深入研究的心理諮詢機構已經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幫助病人徹底治癒精神病。

中醫治療

中醫藥的治療關鍵有三:其一是以疏通氣機為根本大法。氣行則血流通暢,臟腑功能運行正常,病證能得以解除。其二是潛陽、安神法的密切配合運用。亢越清竅內的邪濁得以降逆,清靜之氣得以上升,陰陽交合則安卧如常。其三是注重臟腑經絡的絡屬、毗鄰、傳變關係的治療

例如:脾胃功能失調則會出現痰迷心竅、心血不足、氣血失調等證。脾與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人體所需的營養(氣、血、津液)是依靠胃受納腐熟水谷以及脾的運化功能,來共同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對氣、血、津液的疏布,從而滋養全身。故亦稱脾胃為「後天之本」。若脾失健運胃失降和,則氣血生化無源,津液不歸正化而形成濕、痰、飲等病理產物,且「脾胃虛寒證」生也。以「脾胃虛寒「為「癲、狂、郁」證的辨證論治之核心,是我院治療精神疾患,同其它醫家以「鎮靜安神」辨證論治的根本不同之處。

關於精神疾病的誤區

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方面,不少人甚至患者和家屬,都存在一定的誤區。

× 精神疾病就是精神分裂症

√ 失眠、抑鬱問題等也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並不一定是精神分裂症。精神疾病主要分為輕型精神疾病與重型精神疾病。常見的輕型精神疾病有強迫症、抑鬱症等。常見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等。

醫院的門診患者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比例約為30%,其餘則為抑鬱、焦慮、失眠等患者。

× 治療後不穩定最好少接觸

√ 不少患者治療後可回歸正常生活

有些精神疾病常常以軀體不適為主要表現,不少患者都是之前在綜合醫院就診多次的。因而醫生會建議患者去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就診。

至於治療效果取決於具體的病種。一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經過治療,情況可出現明顯好轉,只是相較於普通精神疾病患者,治療時間稍長。對部分軀體疾病來說,及早進行心理干預,也有利於患者及早康復。不少患者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和狀態,可以回歸正常生活。

× 電擊療法等會經常使用

√ 一般來說適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影視劇中,經常有對精神疾病患者使用「電擊療法」的鏡頭。「電擊療法」,又稱為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屬於物理治療。在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尤其是較為興奮的患者,效果比較好,如有自我傷害傾向和行為的患者等。相較於藥物治療,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改善患者癥狀的速度也更快,能夠儘快幫助減輕患者的痛苦。無抽搐電休克療法有嚴格的適應症,一般適合重症和難治的精神疾病。輕症精神疾病不建議使用「電擊療法」。

結語

精神病並不是不治之症,需要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分享經驗,讓更多醫生受益

微信平台合作、報紙訂閱以及文章版權問題請聯繫:

010-8311 613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床合理用藥 的精彩文章:

TAG:臨床合理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