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絕大多數老闆都不知道的事,如何管理和領導?

絕大多數老闆都不知道的事,如何管理和領導?

口才中國

8年專註人際溝通與公眾演說培訓

導讀

開創天下靠領導,治理天下靠管理。

至口才中國成立發展8年以來,已經有3萬多老闆、企業家學員在這裡學習。有許多學員問我們「管理」和「領導」的區別是什麼?而我們自己也常常在思索這個問題。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語言培訓機構,我們經常受邀去各地巡迴演講。入住酒店時我們常發現,這些酒店的洗漱台的水龍頭的水量都特別大,早上接水刷牙的時候,水龍頭的水量又大又急,但關上水龍頭之後,漱口杯卻經常裝不到半杯水;可是,倘若把水龍頭關小一點,讓水慢慢流出,漱口杯的水往往能夠裝滿。

這與管理同理:假設這個杯子就是你的屬下,要裝進杯子里的水就是你賦予屬下的任務。當你交付的任務又多又急時,屬下往往沒有辦法百分之百接受這個任務,或許是能力的原因,或許是心裡抗拒的原因,所以時常會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

那麼,如何運用技巧讓杯子裝滿水,就如同運用科學化的方法,讓員工能夠接得下這個任務,並且全力去達成,這就是「管理」。反過來想,人不是杯子,人是可以改變的。如果可以透過主管的影響來改變屬下,讓杯子變成個大臉盆,那麼不論水龍頭的水多急多大,臉盆都可以裝滿水,而且裝的比杯子還多得多,這就是「領導」。

口才中國第142期學員照片

官僚文化與幫派文化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企業經營中,是「管理」更重要,還是「領導」更重要?我認為管理和領導都同樣的重要,不可偏廢。乍聽之下這個回答似乎很取巧,迴避了問題的核心。那麼我舉兩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明何以「不可偏廢」。

如果一個企業或部門只強調管理,而不重視領導,那麼這個企業或部門就會形成一種「官僚文化」。一切按照制度規章或標準作業程序來處理,欠缺應有的彈性,就很容易形成一種「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組織文化,屬下也大都變成「推事」,而不是「任事」。

反之,如果一個企業或是部門,只強調個人領導而不重視制度化管理,那麼這個企業或部門就會形成隨領導者好惡的「幫派文化」。

幫派文化,主要有四種現象:第一個現象是「造神運動」。官僚文化講體制,幫派文化講人治。幫派文化的組織體制不必健全,簡而言之就是聽老大的,因為老大說了算,所以必須樹立完全的領導權威,造神運動應運而生,各種語錄亦於此誕生。

第二個現象是對屬下的考核以對主管的忠誠度為主,能力和績效在其次。只要忠於主管,就算能力差點、績效差點都無所謂。在面臨選擇交付重要任務的人選時,就可以看出來,主管最終是信任誰。

第三個現象是爭權奪利形成內鬥。在幫派裡面,靠的是拳頭大打群架,誰掌握的人多、誰掌握的資源多,誰就是老大,因此爭權奪利和內鬥的現象特別明顯。

第四個現象是逢迎拍馬。這一方面表現了你的忠誠度,二方面可以爭取到許多「咬耳朵」的機會,用以爭取領導的支持,並可適時給予競爭對手背後插刀的一擊。因此在這種文化氛圍裡面,特別盛行逢迎拍馬。

口才中國第142期羅老師的激情演說

義氣與「度」

我曾經召開員工大會,鄭重向全體員工宣示,在公司裡面做事不能憑「義氣」。義氣這兩個字,是一種「領導的工具」,而不是「管理的工具」。我自小學習禮義廉恥的意義:禮就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噹噹的行為,亷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反觀當時對義氣的解釋是這樣的:如果你為朋友做你職責上本就應該做的事情,這個不叫義氣;如果你為了朋友兩肋插刀,做了你職責上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才叫做義氣。這個和我了解的「義是正正噹噹的行為」,完全是兩碼事。因此,我鄭重地向全公司員工要求,在公務上,絕對不能講義氣;在職責上,應該遵循公司的規章制度。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應該講管理?什麼時候應該講領導?領導和管理之間怎麼拿捏?

我認為,領導和管理一樣重要,不可偏廢,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就要靠一個「度」字來平衡。開創天下靠領導,治理天下靠管理;但是這其中二者的分量該如何權衡?這個就要靠主管的智慧了。比如說,天底下所有的政黨本質上都是幫派組織,所有的政府運作都是官僚體制,但是政黨也要做好管理,政府也需要做好領導。對新創的企業而言,也是一樣的情況。在創業之初,領導的分量要多得多,制度管理的需要會少一點,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後,管理的成分就要多一點,領導的成分就相對少一點。

口才中國第142期學員照片

三點不動一點動

羅老師曾跟我商討過,大企業要創新,這是生死交關的大事。但是大企業的創新要像攀岩一樣,「三點不動一點動」

這該如何解釋呢?三點不動,才能持續積累核心競爭力和維持運營能力,三點不動主要靠「管理」。而大企業的創新阻力大,必須要靠最高的主管親自推動,因此一點動靠的是「領導」。如果一個企業,四點都不動,那麼就永遠沒有辦法攀登到最高點;如果一個企業的最高主管,想法每天變來變去,讓屬下無所適從,那麼就像攀岩時四點全動,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一個成功企業的經營者,最高的智慧就是在領導和管理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就是一個「度」。許多領導者能得天下,但未必懂治天下,更多管理者會循制治理、卻又欠缺開疆闢土的本領。隨著所處產業的競爭環境、本身發展階段,管理者必須檢討本身企業文化,審視自己心中的一把尺,拿捏「管理」與「領導」之間的「度」在何處。

*每天晚上7點更新*

感謝您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才中國 的精彩文章:

你距離老闆,只差這三步
有助於晉陞的11個習慣,你有幾個?
幹活的領導不是好領導,這才是好領導!
為什麼我們寧願當1分錢的老闆,也不願意當月薪上萬的打工仔
中國首善陳游標:成功與失敗,有時真的就只差一件衣服

TAG:口才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