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筷子架起東亞之橋:中日韓三國筷子文化有何不同?

小筷子架起東亞之橋:中日韓三國筷子文化有何不同?

筷子,古稱箸,是東亞民族常用的飲食工具。筷子不僅造型符合當地人們的飲食習慣,極具實用性,而且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的越南、新加坡等國都在使用筷子,其中尤其以中日韓三國最為普遍,形成了一個「筷子文化圈」。

漫步在各國大大小小的筷子商鋪,細細比較你會發現,這些筷子看上去相似,但在形狀、材質以及使用習慣、風俗上都存在一些差異,各有千秋。

中國

中國的筷子長而粗,形狀近似圓柱體或長方體,一般頭圓尾方,暗合「天圓地方」之意。

竹、木是中國筷子最為常見的兩種材質,由於竹子生長較快且分布廣泛,所以竹筷的使用率最高,此外也有用玉石、象牙等名貴材質製成的筷子。

在三個國家的筷子中,以中國的筷子最長,這與中國人十盤八碗、眾人圍坐的就餐習慣有關。過去沒有轉盤,一桌滿漢全席,筷子若是短了便夠不著菜、夾不到肉,這可不急煞人也。

看筷子知貧富,筷子越長也說明家境越殷實。除了用來吃飯,筷子在婚喪嫁娶等民間禮俗中也都有廣泛運用。

韓國

朝鮮半島是最早引入筷子文化的中華境外地區,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筷子在韓國被稱為「??? 」,由漢字「箸」發音「? 」(jeo)加上固有語「?? 」(garak,意為條棒)組合而成。

韓國的筷子比日本的長、比中國的短,具有長方形的橫截面,上下的粗細基本一致,其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材質多為金屬。

這主要是因為古代戰亂之中,為使筷子更為耐用,人們就用扁平的兩片金屬來製作筷子。貴族富人多用金銀質的,布衣平民則用鐵質的。

今天,不鏽鋼筷子是韓國各大餐館以及家庭里最為常見的類型。這一方面是受到傳統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韓國的法律有關。韓國認為一次性木筷不利於生態環保,一律禁止使用,所以各大餐館裡的筷子以及水杯都是金屬質地的,這樣不僅節約木材還方便清洗。

與中國、日本的筷子比起來,金屬筷子更為纖細,而且比較重、比較滑,控制起來難度更大一些,但這卻也符合韓國人的飲食習慣。眾所周知,韓國人喜歡吃燒烤,用筷子撕辣白菜,這時金屬筷子耐用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若是換成竹木筷子上了炭爐不但燒烤吃不成,還會產生「安全隱患」。

與中日不同,韓國人吃飯從不端起碗來(他們認為這是乞丐討飯才會做的事),也不用嘴接觸飯碗,吃飯用匙,夾菜用筷,匙的使用頻率要超過筷子。

日本

與韓國人截然不同,日本人吃飯只用筷子不用匙子。

在日本,筷子的名稱沿用中國古語「箸」(はし、hashi),同時也繼承了中國固有的制筷工藝,其材質、設計都極為考究。

日本筷子多為木製,其中以柳木居多,因為人們相信柳木可以避邪,遇有節慶喜事使用被稱作「嬉箸」的柳制箸;桑制的箸意味著延年益壽;在宮庭和貴族們的宴會上,則使用金屬筷吃日本式的飯菜,以示尊貴。

據說筷子剛傳入日本的時候,只有神和天皇才能使用,聖德太子時期才逐漸在貴族中流行,後逐漸普及到尋常百姓之家。

日本筷子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比較短,這是因為日本人用餐一般把飯菜湯碗都放在一個托盤上,單獨享用,所以筷子短點也無妨,在日本也有特別為烹調用的巨型長筷,日語稱為「菜箸」;第二個特點是形狀上成尖尖的錐形,這主要是因為日本人喜歡吃魚以及有殼的海產品,短短的尖頭筷子不僅夾菜很輕便,剔除魚刺也很靈活。

在日語中,筷子有「橋」的含義,意味著人與食物的橋樑,筷子在日本飲食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日本人在動用筷子前必先說聲「感恩了」,餐後放下筷子則說「蒙賜盛饌」。

此外,為感謝筷子一日三餐為人們服務,日本確定每年 8月4日為筷子節。而且,在過年或者有喜事時,人們通常會準備新的筷子使用。

在日本,還有許多跟筷子有關的諺語,如「筷子和棍子都拿不起來」形容處理棘手的事情,「筷子和一家之主都是粗的好」形容丈夫和筷子一樣都要牢靠等等,筷子在日本文化中所佔的位置可見一斑。

(選自中日文版《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院刊

認識中國,了解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學院院刊 的精彩文章:

記憶猶新的開學,我在中央民族大學留學的一年

TAG:孔子學院院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