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史上混得最差的國寶
答應我,不要來中國吃熊貓
本文來自周刊君家族成員
壹讀
(ID:
yiduiread
)
今年,澳大利亞政府計劃消滅100萬隻袋鼠,並呼籲民眾食用袋鼠肉。作為澳大利亞國寶的袋鼠,跟中國的大熊貓待遇比起來著實可憐,可以說是混的最差的國寶。
袋鼠寶寶那麼可愛,為什麼要吃它?
其實,作為國寶的袋鼠在澳洲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在澳洲大陸上,袋鼠基本處於無天敵狀態。澳洲大陸上,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十分缺失。原有的塔斯馬尼亞虎已經被本地土著滅絕,澳洲野狗也在殖民者的圍獵下消失殆盡。澳大利亞的國土也相對遼闊,草場也很充足。現在能威脅到袋鼠生存的也只有人類的汽車了。
良好的環境非常利於袋鼠的繁殖。也正因如此,澳洲的袋鼠數量激增,已經從2010年的2700萬增長到了現在的5000萬隻左右。而同時期澳大利亞人口的增長卻只有200多萬左右。澳洲袋鼠的數量已經達到澳大利亞人口的兩倍多。
圖片來自攝圖網
所以,在澳大利亞,你可能老遠都看不到一個人,卻能看到3、4個袋鼠在扎堆啃草皮。
國寶袋鼠是過的幸福了,但是當地的生態環境就讓人愁得慌了。袋鼠是啃草皮的一把好手,吃草的時候也沒什麼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常常是連根拔起,所過之處也都是吃完為止。
這樣的吃法,讓70%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澳大利亞生態堪憂。覆蓋地表的草皮沒有了就容易引發沙塵暴啊、沙漠化這些問題。
也讓其他食草動物覓食艱難。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高中課本中介紹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作為一個畜牧業占經濟很大比例的國家,袋鼠的泛濫也直接影響到了牛、羊的生存。你們的綿羊油、你們的澳洲奶粉都有危機了,怕不怕?
除了畜牧業,袋鼠的泛濫還對澳洲的交通造成的很大影響。剛剛說袋鼠剩下唯一的天敵可能就只剩下汽車了。在澳大利亞,袋鼠衝上馬路被撞死的事情屢見不鮮。壹讀君悄悄的問過在澳大利亞的小夥伴,在他住的小鎮外面,經常有袋鼠被車撞死。澳大利亞由動物造成的車禍,有70%都是由袋鼠引起。這樣看來,袋鼠才是名副其實的馬路殺手。
當然,在大多數人的心裡,袋鼠還是很萌萌的動物啊!都是長成這樣的,為什麼要吃它?
圖片來自Unsplash
壹讀君覺得提出這種想法的人一定是沒有看過這個形態的袋鼠。
跟人活動區域重疊的大多數是灰袋鼠,這種袋鼠雖然相對溫順,但是袋鼠打人的新聞還是經常被爆出。畢竟這個體格,戰鬥力驚人,打一頓就是十天半個月好不了的事兒。
袋鼠這麼猖獗,科學家們就坐不住了,紛紛出來警告說,必須控制袋鼠數量,防止袋鼠泛濫成災!
澳大利亞政府也只好含淚發布捕殺令,並且呼籲澳洲人民多吃袋鼠肉,並向全世界吃貨們發出了邀請,來澳洲吃袋鼠肉,管夠!(Too young too naive)
吃還是不吃,這是個問題。
雖然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天朝吃貨團蠢蠢欲動。可是吃袋鼠這件事,還是富有爭議。
不吃派
作為吃貨,最關注的還是味道好不好吃。但對袋鼠肉的描述都是這種畫風的:「香味獨特」「有很大膻味」「味道有點酸」······emmmmm,這樣看起來,袋鼠肉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吃啊!所以有很多吃貨,對吃袋鼠肉這件事產生了疑惑,畢竟這個袋鼠肉不像丹麥生蚝或者美國鯉魚一樣暢銷和好吃。
圖片來自the stock
此外,不吃派還包括澳大利亞的政客們。雖然數量龐大,但袋鼠畢竟是印在國徽和硬幣上的動物,讓政客們提倡支持吃袋鼠肉,政客們表示做不到啊!
吃派
最支持吃袋鼠肉的還是澳大利亞的環境學家們了,其中有個代表人物:大衛·林登教授。他一定吃過袋鼠肉,並給袋鼠肉的味道正了名。稱讚袋鼠肉排「他很嫩,還有香味」並對本土人很少吃袋鼠肉表示很可惜。
還有一部分的吃派是澳大利亞土著人民。他們一直有以袋鼠為食的傳統,並保留著一整套捕食袋鼠的獨特手藝。據說有一道烤袋鼠尾巴味道就相當不錯,酥脆可口。但是由於殖民活動,澳洲土著居民數量急劇減少,加上居民向沿海地區的外遷,無需再過原始生活,肉類供應也相對充足,袋鼠肉也就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圖片來自the stock
最後一部分吃派就是我們中國的吃貨團了。澳大利亞對全世界的吃貨發出邀約之後,最感興趣的還是中國吃貨。中國吃貨以人數多、戰鬥力強、口味覆蓋廣為特點,有把多種動物吃成瀕危甚至滅絕的經歷,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戰鬥力的吃貨團體。
這個消息一出,中國網友紛紛表示準備組團去吃。而且還提出了幾個級別,您是想讓我們吃成什麼程度?珍稀、瀕危、博物館還是書上?
對於袋鼠肉的味道不符合國人口味的問題,解決辦法也非常簡單。中華有川、閩、魯、粵、蘇、浙、徽、湘八大菜系,相信總有一種做法能把袋鼠肉做的好吃。
所以,組團去吃澳大利亞,你準備好了嗎?
參考資料
1.被袋鼠暴打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知乎。
2.http://www.chinanews.com/gj/2017/02-17/8152034.shtml
3.澳大利亞再次向全世界吃貨發出邀請,這次是吃袋鼠。新文化報。
4.互動百科-澳大利亞
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值班編輯:俞楊
▼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攜程在手,還能走嗎?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很多一流成功人士的鬧鐘都定在早晨5:57?
點擊圖片閱讀 | 聰明人是如何傷心致死的?
※翻譯憶晚年郭沫若:專門叫我去家中講「小道消息」
※竇唯給手游寫歌怎麼了,說他為五斗米折腰的人,你們都是真仙女嗎?
※當固守方陣撞上夢想馬車 中國中央空調產業將交棒國產品牌
※10款最不值得買的SUV(15-25萬)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