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廈門日報》讀者節,我一定要去湊熱鬧!

《廈門日報》讀者節,我一定要去湊熱鬧!

每年的「廈門日報讀者節」都會發行一枚紀念郵資信封,許多讀者,特別是讀者中的集郵者,都以集全從2001年到2016年這15枚讀者節紀念信封「大全套」引以為傲,我也是其中之一,不過這些紀念封都是新世紀的產物。

我還有一枚上個世紀「90後」的,那是1994年10月22日《廈門日報》創刊45周年的紀念信封,是由廈門日報社和廈門市集郵協會共同印製的,我珍藏的這枚紀念封是時任主編方漢生先生實寄的,當時方主編還兼任廈門集郵協會的副會長,因此彌足珍貴,也可見廈門日報與紀念封早有淵源。我與霸氣的方漢生主編私交不錯,但我從未在編輯面前有過任何透露。

我不僅有《廈門日報》上個世紀「90後」的紀念封,還藏有上個世紀「廈門深田路46號」《廈門日報》「80後」和「70後」的兩枚公函實寄封以及信封裡面的親筆信:「80後」的實寄封是《廈門日報》「海燕」副刊的編輯洪泓1984年4月16日給我的約稿信,而「70後」的則是1979年6月4日《廈門日報》「海燕」副刊編輯王者誠給我的稿件留用通知,兩位老報人老編輯也是老作家(詩人),雙雙用毛筆寫信寫信封,濃濃的書卷氣歷久彌新……

我決定以「信封上的廈門日報」為主題,展示《廈門日報》從1979年5月1日復刊以來38年的各種實寄封和紀念封,平鋪直敘書信年代編讀寫的人間溫情,以及從書信到數碼的時代變遷,從而展示該報曲折卻又堅定不移的歷史足跡。

《信封上的廈門日報》開放類郵集的展出也是推介書信文化的一次積極嘗試,一次挖空心思的身體力行。在內容上期望能成為集郵文化和書信文化一道互通的小橋,形式上將信封和信函都置於郵展的標準貼片上,再裝入書畫展的硬框,六個貼片一框,並以台灣前立法委員曹源彰先生的書法捲軸——「信封上的廈門日報」為導引,希望能與展覽的其他詩書印展品在布局上相互協調,瞻前顧後,在規範和創新之間尋求一個支撐。

其實,採用書畫展的硬框不僅僅是一個融入展覽總體布局的考慮,還有一個展覽效果和成本核算的問題,書畫展硬框的售價甚至低於郵展標準框的租金,且清晰與硬挺上都明顯優於郵展透明軟框。

實踐證明,《信封上的廈門日報》的展出,表達了該報一位老讀者老作者的愛報之心,半個世紀了,矢志不渝的一個縮影!

「廈門日報讀者節」,我一定要去湊熱鬧!

廈門日報公函實寄封(左起:稿費封、樣報封、約稿封)

《海峽生活報》的創刊紀念封(2001年10月1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鄭啟五 的精彩文章:

廈門知青往事1:帽村客棧
廈門大學最傳奇的一座樓

TAG:廈門鄭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