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乞讨三年,获得三大收获,为日后打天下做好了准备
朱元璋出生在元末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民家庭,因为朱家被元朝定性为淘金户,每年都要向元朝缴纳一定数量的金子,朱家刚开始还拿钱买金子上交,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因为交不出税款,朱元璋祖上开始不停的迁徙,从沛国相县迁至句容,又迁至泗州盱眙,在朱元璋幼年时,其父朱五四带领全家迁至迁往濠州钟离县东乡。
朱元璋的童年很不幸,他的记忆起源于跟随家人迁徙,终于在濠州定居下来,朱元璋父母、哥哥也可以通过给地主干活赚取一点口粮,但还是因为元末的水灾和瘟疫,他的父母、兄长都死了,年幼的朱元璋无处可去,只得和其他兄弟姐妹分离,各自谋求生活,朱元璋最后来到了皇觉寺,做了一个小和尚,要说这皇觉寺,和朱元璋还有一些渊源。
相传朱元璋刚出生时,由于生了重病,眼看已经无法救活,他的父母就打算把他送去寺庙寄养,朱五四抱着朱重八来到附近的皇觉寺,发现寺里一个和尚都没有,于是还是抱回了家,没想到刚一到家,发现一个老和尚正在自己门口坐着,而且上前来抚摸朱重八的头,说是替他“受了记”(记入佛家名单),一问才知他就是皇觉寺下来的和尚,自此朱重八的病就好了。
上文说到朱重八的父母、兄长死后,朱元璋来到了皇觉寺,自己毕竟是受了记,所以也算是回归到了本行,在寺庙里虽然是辛苦了一点,整日干一些琐碎的杂活,时不时还要受到别人的欺负,但总算有一口饭吃,朱元璋也就这么一天天过着,但他毕竟是皇帝的命,这样平静的生活注定要被打乱。
随着元末战乱范围不断扩大,皇觉寺的香火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到头来寺庙内和尚吃饭都成了问题,寺院住持不得已暂时解散了自己的团队,让寺众们自己去谋生路,这些人很多都是无家可归之人,自谋生路其实就是让他们去云游化缘,也就是乞讨,年仅17岁的朱元璋也只好离开寺院自谋生路去了。
朱元璋一走就是三年,足迹踏遍了今天安徽、河南的大部分地区,朱元璋所做的事就是乞讨,从濠州向南到了庐州(今合肥),向西走过固始、信阳,向北走过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1348年,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此时朱元璋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到汤和的一封来信,他决定加入红巾军,人生也发生了转折。
朱元璋在起义军中表现出色,从一名亲兵,一步步成长为将军、吴王、明朝开国皇帝,他的成长轨迹其实和三年流浪乞讨生活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三年的云游,朱元璋看到了、学到了很多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他思想开了窍,也懂得了为人相处之道,李老师总结,朱元璋三年流浪乞讨的收获主要有三点:
第一,开阔眼界,积累经验。朱元璋是一个农民出身,没什么文化,虽然做过和尚,但也并未接触到佛家经典,对于外面的世界,他是一无所知,见识也仅仅局限于脚下的土地,朱元璋流浪三年,用脚步度量了江淮大地,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三年乞讨流浪开阔了他的眼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红巾军队伍中很多人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第二,形成坚毅、果断的性格。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朱元璋打天下时,他的这种性格吸引了很多将士、谋臣,因为这是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世人也都看得很清楚,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尤其是他不让任何人威胁自己的江山统治,对于开国功臣该杀就杀,对于贪官污吏也是加大处置力度,不留任何可乘之机,他的这种性格再次体现。
第三,内心有了信仰。朱元璋在外流浪乞讨正是元末农民起义盛行的时候,他不仅接触到了“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也接触到了北方白莲教各种宣传活动。试想一下,如果朱元璋一直留在皇觉寺当一个和尚,也许他每晚都在思念自己的亲人,永远都在为一口饭而忙碌,他又怎么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别提改变那个时代。
※此人数次打败朱元璋,投降后也未有大战功,却被封为明朝开国公侯
※朱元璋对待“胡虏”,打天下和坐天下喊出相反口号,效果却都很好
※明朝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解决了多年饥荒,如今被大面积种植
※建文帝手下一文臣,朱棣杀进南京城时献上一言,因此成为四朝红人
TAG:历史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