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創新傳承激發非遺活力

創新傳承激發非遺活力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日前,綿陽首屆國際兒童戲劇展暨童博會上,市非遺中心精心組織了孩子們感興趣的吹糖人、捏麵人、平武剪紙、羌族草編等集綿陽地域性、民族性、產業代表性於一體的20餘項非遺項目與國際兒童戲劇亮相炫技,家長和孩子在傳承人的引導下自己動手編製鳥蟲草編,吹起糖人,手捏面娃娃,體驗非遺製作技藝......

這僅是我市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創新傳承非遺隨意擷取的片斷。近年來,我市不斷激發「非遺」活力,從娃娃抓起,以創新傳承的手段破除非遺傳播、傳承、融入生活的困局,培養了一大批學生非遺愛好者和受眾,一批學校被授予傳習基地,許多瀕臨失傳的非遺傳承人因此物色到了傳承人,綿陽「非遺」從娃娃抓起,碩果累累。

非遺傳承「孩子演繹」

近日,記者走進火炬三小,遠遠地便能聽見一些孩子稚嫩的川劇唱詞,遠遠望去,不少學生戴著不同的川劇臉譜,絲竹婉轉悠揚,唱腔字正腔圓,小演員們秀唱功,擺身段……孩子們正在向非遺中心老師學習川劇唱腔和身段表演。

作為寶貴的文化財富,「非遺」大多散落在偏遠鄉村和大山深處,其傳承方式往往是口傳心授。然而,許多項目傳承人年事已高,加上生存困局,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面。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無疑是最理想的地方。

據市非遺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我市正式啟動了「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市非遺中心創編部很快和高新區火炬三小達成開設「川劇教學」課的協議,項目最初在1至3年級的學生中開展,因為受到家庭和孩子的喜愛,後來擴大全學校的教學範圍。隨後,警鐘街小學開設了「北川草編課程」、劍南路小學開設了「金峰雄獅課程」、綿陽九中開設了「剪紙課程」等,這些學校的非遺教學課程納入常態化課程。

「聯姻」全市77所大中小學校

「剛開始,沒有想到孩子們對這些土生土長的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積極性異常高漲。」該負責人說。

非遺進校園活動主要選取綿陽本土的適合於校園學習和傳播的非遺項目,與區域內大、中、小學合作,各項目傳承人通過親自授課的形式進行學習傳承。

2014年6月,綿陽市高新區火炬第三小學等5所學校被授予綿陽市第一批非遺進校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去年,隨著四川省綿陽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類11所)傳習基地的授牌,綿陽市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面進入全面普及推廣階段。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全市77所大中小學中展開教學,涉及項目有羌族草編、金峰雄獅、川劇、川西北民歌、羌藏民歌、四川手工剪紙、聾派指畫、羌族沙朗等46個項目。掛牌成為「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的校園單位16家。

常態化教學激起「傳承熱」

「非遺進校園」活動主要分為常規性教學和重大節慶假日集中展示兩種形式。同時,還在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共建了非遺文化工作室,通過非遺進校園活動的定點教學和長期開展,各校受課學生均能進行簡單的項目技藝操作並對非遺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上一頁12下一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綿陽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秋雨霏霏秋色濃……
「綿陽造」機器人不僅口碑、銷量雙豐收 還上了央視
綿陽學生志願者開展「雙節」志願服務
國慶長假哪裡嗨?綿陽人家門口竟然有這樣的活動!
綿陽開展「二十證合一」改革 現已發放869張新版執照

TAG:綿陽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