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星八卦致癱網路,這個讓黃河變清的英雄卻無人問津

明星八卦致癱網路,這個讓黃河變清的英雄卻無人問津

文丨國館

謹以此文對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致以最深的敬意!

——國館君按

看到上面的圖片,

你一定想不到她是黃河吧,

反正最開始我是不相信的。

但是,你沒看錯,

她就是黃河。

那個被稱為「一曲黃河水,半碗黃河沙」的黃河,

如今,她真的變清了。

變得清澈見底、變得碧波蕩漾、

變得讓人難以置信,

而且持續時間之長遠超歷史記載。

看到這一消息時是多麼的激動,

那個在古代只有「聖人出」,

才能「黃河清」的現象,

竟然悄悄地出現在了我們的身邊。

黃河清了,

可那個「唯願黃河流碧水」的卻走了,

他叫朱顯謨,

我國著名土壤學與水土保持專家、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將畢生的精力都默默地奉獻在了

那片廣袤而光禿的黃土高原,

他只有一個夢想:

「黃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如今,黃河清了,

朱顯謨卻走了,

就在前幾天,10月11日上午10時,

朱顯謨因病逝於西安,享年102歲。

死時,默默無聞,

因為人們都在關注著某某男星,

和某某女在一起了,

據說還刷癱了微博,

真的是英雄枯骨無人問,

戲子八卦天下知。

圖片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官方微博

有人會問,不就是水清了嗎?有什麼了不起,

我家門口的河天天都是清的呢!

那我只能對你的無知表示「呵呵」了,

在所有的歷史記載中,

「黃河清」的現象僅有可憐的43次,

平均一個朝代還不到兩次,

其中最長的一次在1727年,

持續時間才20天。

你可能更不知道,

治理黃河到底有多重要,

1887年黃河決堤,

200多萬人死亡;

1931年黃河決堤,

300萬人喪生;

1938年同樣是黃河決堤,

50多萬人被淹死。

而這不可過是冰山一角,

在2千多年的歷史記載中,

黃河下游發生決口泛濫的次數就有1500次,

幾乎每一次都是哀鴻遍野。

在古代,要是治理不好黃河,

是很有可能導致王朝覆滅、

皇權易主的。

康熙親政後,

曾在宮殿的柱子上寫了

「河務、漕運、三藩」六個大字,

作為其治國安邦的三件大事,

其中排在第一的為河務,

指的就是治理黃河,

他的重要性甚至比平定三藩、

維護領土完整還來得緊急。

而終其一生,

康熙也沒能讓河水變清。

這下你該知道,

治理黃河,讓河水變清

是有多麼的重要、多麼的偉大吧!

一位家在黃河邊的山西網友感嘆到:

「只有身在山西,

才知道黃河變清意味著什麼,

老先生千古!」

1915年,朱顯謨出生於上海崇明的貧苦家庭,

除了上課之外,砍柴、下地、收割,

樣樣都是好手,

然而辛苦的耕種,

卻只能換來微薄的收穫,

這讓朱顯謨深感古老耕種的落後以及農民的悲涼。

那時候,他決心要做一名科學農民,

以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方式。

上海中學畢業後,

朱顯謨放棄了前程遠大的交通大學,

轉投中央大學農業化學系,

並選擇了一輩子都要同土地打交道的

土壤肥料專業。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曾感嘆到:

「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

也只有在那個時代才有,

要是現在的人說這樣的話,

那簡直就是個笑料了!」

是啊,要是朱顯謨出生在現在的話,

他的選擇估計就是個笑話了。

資料圖 黃土高原地貌

高慶國 攝

資料圖:陝西黃河壺口瀑布

圖片來源-CTPphoto

大學畢業後,朱顯謨考進了中央地質調查所,

隨著指導老師侯光炯

奔赴全國各地開展土壤調查工作。

也正是這位恩師,

教給了朱顯謨一生受用的嚴謹學風,

做土壤調查一定要做到「四到一問」:

走到、摸到、看到、訪問到,

最後問一個為什麼。

一位水保學科的學生感慨道:

我讀的許多水土保持土壤侵蝕方面的基礎性文章

都是朱先生所著,

說是學界泰斗,一點都不為過。

然而,這都是朱先生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

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在黃土高原工作的50多年中,

朱顯謨兩度入疆,

三次跨越昆崙山

實地考察黃土高原的溝溝坎坎20多遍,

先後撰寫有重要學術意義的論文200餘篇。

如今,又有幾個人做得到呢?

又有幾個人沉得下心來

寫一篇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呢?

就像袁隆平說的:

「我培養研究生、博士,

第一條件就是要下田吃苦。」

是啊,你連實地考察都不去,

你連苦都捨不得吃,

還搞什麼研究、做什麼成果呢?

同樣是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

同樣是腳踏實地的民族脊樑,

這樣的英雄,

才真正值得我們永遠瞻仰。

朱顯謨院士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吳普特副校長探討黃土高原的治理

圖片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

1959年,為了支援大西北建設,

朱顯謨放棄了南京優越的生活和工作,

舉家遷到了地處西北農村的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所。

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李振聲院士回憶:

「朱老為了國家的需要,

舉家西遷楊凌小鎮,

獻身於黃土高原土壤科學研究,

深深感動了當時年輕的我,

使我堅定了紮根楊凌

同樣可以做出世界性科學研究成果的的信念。

幫朱顯謨先生搬家的經歷,

影響著我一生的科學事業。」

朱先生很明確地知道:

他不是來享福的,

他是來尋夢的,

他的夢叫「黃河清」。

朱先生曾立下誓言:

「黃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而黃河治理的關鍵

就是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經過40餘年的研究和實踐,

朱先生提出了整治黃土的「28字方略」:

全部降水就地入滲攔蓄,

米糧下川上塬、林果下溝上岔、

草灌上坡下坬。

從根本上消除地面超滲透徑流

而導致的水土流失。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吳普特說:

「依據國內外研究黃河流量與泥沙

運送量的平衡值8億噸來講,

黃河已經變清,先生的夢已經實現。」

是的,黃河變清了,

先生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只是,先生卻再也看不到了!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學部官網

推動人類進步的,

難道不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嗎?

中國的居里夫人何澤慧,

中國的光學之父王大珩,

偉大的氣體動力學專家王承書,

開創了中國大氣物理學的顧震潮,

以及解決了人類溫飽問題的袁隆平,

……

那些對我們來說遙不可及的極限,

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被他們刷新、

被他們打破:

可我們卻總是把目光一次又一次地

投向那些無聊至極的東西上:

某某明星又出軌了,

某某明星又家暴了,

某某明星又結婚了,

……

動不動就刷爆朋友圈,

動不動就致癱全網路,

我們不但從未反思,

反而樂此不彼、沉迷不醒。

對科學家來說,他們或許並不在乎,

他們不希望博人眼球,也不希望人人追捧,

他們最大的願望是,

自己的發明和貢獻能帶來社會的進步

人類的向前。

只是,

對於享受著科技帶來無限幸福的我們,

難道不應該給這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

致以最深的敬意嗎!?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子悼念朱顯謨院士

圖片來源:西北農林大學新聞網

本期編輯:刀子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我採訪了1000個離婚女人告訴你:千萬別嫁這5種男人
錢鍾書的飲食之道
李約瑟與中國科學技術史
不知邊塞征戰苦,古來征戰幾人回?寫詩吐槽打仗只為葡萄籽?

TAG: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