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5種地質現象:聽過不一定見過,見到卻不一定認識!

65種地質現象:聽過不一定見過,見到卻不一定認識!

地球上流動河水

運動的冰川

舞動的微風

走動的生物

無時不在改變著地表的地貌

隨著歲月的沖刷

世間便出現了諸多奇特的地質現象

下面就隨小桔一起來感受一下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力量吧!

岩基

地殼深處的岩漿冷卻形成的大規模侵入岩

岩基主要由長英質岩石、花崗岩

石英二長岩、閃長岩等組成

台地

構造抬升的水平岩層

遭受差異風化和侵蝕作用

U型谷

由冰川作用形成

有陡峭的側邊和平坦的底部

谷底常見被搬運的礫石

褶皺

褶皺類型多樣

背斜,向斜,腸狀褶皺

穹頂,單斜褶皺,尖棱褶皺等

規模從微觀到巨型

是由水平岩層經構造作用形成

岩蓋

酸性岩漿侵入到沉積岩層理間

因粘性較大

向四周流溢能力弱

於是將上覆岩層拱起形成底部平直

頂部凸起

厚度向邊緣漸變薄的穹窿狀形體

上覆岩層被剝蝕殆盡

僅留孤立的火山錐

火山塞

充填在火山口附近的岩漿冷卻形成

火山塞形成後

下部的揮發性岩漿不斷積聚

就會導致火山噴發

火山塞周圍的岩石被剝蝕搬走

形成近圓柱狀的火山岩地貌

陡斜坡

沉積岩被侵蝕搬運

或者發生近垂直的構造運動

岩脈

岩漿沿著岩層裂隙

或斷層貫入而形成的板狀岩體

岩床

岩漿沿層面流動鋪開

或岩漿沿著層面流動侵入

形成與地層相整合的板狀岩體

岩床厚度一般較小、均勻,而面積較大

裂谷

裂縫或斷層的作用

所形成的幾個高地

或山脈之間的線形低地

形成於兩個構造板塊相互分離的邊界

豚脊丘

一條狹長的山脊或者一系列山丘組成

狹窄的山脊兩側有近乎相等角度的斜坡

玄武岩柱

稠密的熔岩流發生冷卻

在垂直方向發生收縮時

它就會沿著與熔岩流動方向相垂直的角度裂開

使其形成非常規則的六邊形

剝落

侵蝕作用的一種

是指從花崗岩或玄武岩等塊狀岩石中

分離出連續的薄殼的過程

岩屑堆

峭壁、山崖或山谷兩側

附近懸崖崩塌的崩塌物

在坡鹿地帶堆積成半錐形體

逆沖斷層

老地層推覆到較年輕的地層之上

造成地層在垂向上的重複疊置

凍脹

土中的水發生凍結

冰晶的增長引起土體膨脹

地表不均勻隆起的作用

凍脹一般會導致地面發生變形

形成凍脹壟崗

磨蝕

河流、海灘或沙漠地區

經常發生的風化作用

碎屑物在水和風的搬運過程中發生磨損

岩屑不僅會變小

也會變成接近球形

海蝕柱

海岸受海浪侵蝕

崩坍而形成的與岸分離的岩柱

沙嘴

一端連陸地

一端突出水中的帶狀沙灘

常見於低海岸和河口附近

塊狀風化

侵蝕孔

洞穴狀風化

一種機械風化類型

常見於砂岩、花崗岩、砂質石灰岩中

孔與孔相連成網狀

成因主要有鹽風化,差異膠結

滲透率的結構差異,岩性變化等

決堤

河水衝破原先大河道

形成新的小河道的現象

常見於三角洲和曲流河

殘丘

平緩斜坡或者平原上凸起的山丘

差異風化作用形成

風蝕殘丘最為常見

石山

一種花崗質岩石的風化侵蝕地貌

常呈巨石堆疊狀

很容易受凍裂作用出現崩塌

石流

一種岩石地貌

冰川期凍融循環作用對岩石的侵蝕作用

這些岩石與冰磧物有明顯的不同

在這些巨石之間的空隙中無其他細粒物質填充

沖積層

河流的流水將岩屑搬運

沉積在河床較平緩地帶

沖積物所形成的沉積層

河流沖積層在地表的分布很廣

主要類型有平原河谷沖積層、山區河谷沖積層

山前平原沖積洪積層、三角洲沉積層等

圖為山區河谷沖積層

戈壁灘

主要由洪水沖積而成

由於出山洪水能量的逐漸減弱

在洪水衝擊地區形成如下地貌特徵:

大塊的岩石堆積在離山體最近的山口處

岩石向山外依次變小

由於長年累月日晒、雨淋和大風的剝蝕

稜角都逐漸磨圓

形成礫石

牛軛湖

在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

河曲發育

隨著流水對河面的沖刷與侵蝕

河流愈來愈曲

最後導致河流自然截彎取直

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

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

形成湖泊

生物擾動作用

生物由於其生活活動

攪亂、中斷和破壞了原來的沉積成因

而形成的再沉積作用

結核

與周圍沉積物成分不同的礦物質團塊

常呈球形

層理

沉積岩中沉積物呈小規模的韻律疊加現象。

杏仁孔

杏仁孔出現在熔岩中

因熔岩中有膨脹的氣體形成氣泡

後來被次生礦物充填起來

有些杏仁孔部分地被熔岩充填

這說明杏仁孔是在岩石凝固期間形成的

礦脈

在岩石的板狀或席狀縫隙中

由熱的水溶液沉積的礦物塊體

縫隙可以是由節理,斷層、鬆散角礫中的空隙

沿層面的裂堆成溶解洞穴

槽模

砂岩底面上的舌狀凸起

一端較陡,外形較清楚

呈圓形或橢圓形

另一端寬而平緩,與層面漸趨一致

流水成因

定向流動的水流在下伏泥質沉積物層面

沖刷形成的小溝穴

後來又被上覆砂質沉積物充填而成

利澤岡環

也叫尿滴環

一種周期性沉澱現象

酸性物長期滴落並差異化腐蝕岩石形成的盆狀凹陷

也可叫尿滴盆

石香腸構造

不同力學性質互層的岩系

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層的擠壓

軟弱岩層被壓向兩側塑性流動

夾在其中強硬岩層不易塑性變形而被拉斷

構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長條狀塊段

沙漠漆

戈壁基岩裸露的荒漠區

由於地下水上升

蒸發後常在石體表面

殘留一層紅棕色氧化鐵和黑色氧化錳薄膜

像塗抹了一層油漆

泥裂

沉積物未固結即露出水面

受到日晒,水分蒸發

體積收縮而產生的

常見於河灘、湖濱、海邊等泥質沉積物

火山毛

細長如發的火山玻璃

它是流動性強的熔岩成噴泉狀

噴起且飄浮空中冷凝而成

它一般粗不到半毫米而長度可達1米余

可被風吹到幾公里以外

波痕

風、水流或波浪等介質的運動

在沉積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種波狀起伏的層面構造

分為

對稱(Symmetrical)波痕

不對稱(Asymmetrical)波痕

撕裂狀泥屑

海底崩塌事件的一種標誌

它們通常是頁岩或泥岩的碎片

當含有懸浮沉積物的強大水流流過頁岩層時

將會將表層的頁岩撕裂並搬運

而在他處沉積和保存

斷層擦痕

斷層兩盤岩石相對錯動時留下的痕迹

即在斷層面上產生的溝槽狀細微平行刻痕

碎裂屑錐

碎裂屑錐是罕見的地質特徵

只有在隕石坑下的基岩中

或地下核爆炸的基礎上才能形成

斑晶

斑晶是火成岩中突出的晶體

是岩漿冷卻結晶形成

因生長周期較長,空間較大

所以形成的晶體較大

冰磧石

冰磧石是冰川活動的殘留物積累形成的

類型多樣

大小差異明顯

冰斗

山脈頂部被冰川侵蝕形成

脊(Arête)

兩個平行的U型谷被冰川侵蝕形成

蛇形丘

蛇形丘是一種狹長曲折的地形

由具分選的冰水砂礫堆積物組成

呈蛇形灣曲

兩壁陡直

丘頂狹窄

其延伸的方向大致與冰川的流向一致

主要分布在大陸冰川區

冰礫阜

一些圓形的或不規則的小丘

由一些有層理的並經分選的細粉砂組成

通常在冰礫阜的下部有一層冰磧層

甌穴

冰川沖刷的結果

是由於水渦旋帶動石塊

或礫石的研磨作用

在河流溪間的岩石床址上形成的圓洞

冰斗湖

冰川侵蝕形成山間湖泊

串珠湖

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動

冰川前進時會切割山谷兩側的岩石

使得流經的山谷會

由原來的V字型橫切面

變成U字型橫切面

這就是冰蝕谷

在冰川前進的道路上

不同地段岩性不同

岩性較軟的更容易被剝蝕形成窪地

岩性較硬的則成高地

火山堆

火山錐是一個陡峭的錐形山

由火山噴發或熔岩噴泉

形成的鬆散的火山碎屑組成

通常是一個典型的圓柱形火山口

當氣狀的岩漿被猛烈地吹入空中時

它會分解成小碎片

在火山口周圍凝結成火山渣

或在火山口周圍形成一個規則的圓錐體

瑪珥火山口構造

在不斷的地殼運動中

地下的熾熱岩漿上涌

並與沉積層中富含的地下水接觸

形成強大壓力的蒸汽

進而在地表下產生強烈爆炸

即蒸汽岩漿爆發

爆炸性膨脹使圍岩壓裂

形成了深切到圍岩的圓形或近似圓形的火山口

此時

岩漿、水、汽和碎裂的圍岩組成的混合體

便沿著一個窄的通道達到地表

並猛烈噴射至大氣中

導致大爆炸

這個過程不斷重複

直至岩漿或地下水耗盡

地塹

兩側被高角度斷層圍限

中間下降的槽形斷塊構造

圖示為地塹俯視圖

懸谷

高懸於主冰川穀底之上的支冰川穀

一般是在山谷冰川匯合時

因主冰川侵蝕力強

谷底深

而較小的支冰川的谷底較淺

故常形成懸谷

河流作用和構造

岩性的影響

有時也能形成懸谷

盾狀火山

具有寬廣緩和的斜坡

整體看來就像是一個盾牌

通常由玄武岩岩漿構成

流動性高

能夠分布在很大的區域形成寬廣的山形

最著名的例子是夏威夷群島

成層火山

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物互層形成的錐狀火山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均屬此類

因剖面上成層構造明顯

故稱成層火山

瑪珥火山

一種火山口形態較為特殊的火山

在地表呈圓形淺坑

直徑幾百米

由於地形低平

火山口又淺

所以又稱為低平火山口

它是深部較熾熱的岩漿

在上升過程中

遇到冷的地下水發生相互作用

而導致蒸汽岩漿爆發的產物

在乾旱區為干坑

但一般多被水充填形成瑪珥湖

熔岩穹丘

粘性較大的酸性熔岩因流動性差

多在山頸之上和附近堆積

形成覆蓋面較小

穹度較大的穹窿狀山丘

粘性較小的溶岩則從溢出口向四周膨脹

形成饅頭狀

噴氣孔

除火山口以外

凡能噴出氣體和蒸汽的孔洞

均可叫噴氣孔

噴氣孔是火山活動後期

或衰落階段的特徵性現象

因而常叫火山噴氣孔

火山噴發停止以後

噴氣孔活動往往可以持續好幾千年

溢流玄武岩

黑色,緻密,常有氣孔

相對密度較大

由輝石和斜長石組成

柱狀節理髮育

通過多次裂隙式噴發逐漸堆積而成

見於冰島、印度德干高原

美國哥倫比亞高原、巴西南部高原等地

溶洞

可溶性岩石經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洞穴

冰川洞穴(Glacier Cave)

冰川內和冰川下正在融化的冰和流動的水形成的

與「冰洞」(ice caves)有所區別

阿卡斯塔片麻岩露頭

阿卡斯塔片麻岩露頭

Acasta Gneiss Outcrop

位於加拿大西北領地阿卡斯塔河的小島上

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現在有確切年齡的岩石

年齡在35.8億~40.31億年

資料來源:Ranker

小桔翻譯整理

專業有限,如有疏漏之處,歡迎牛人留言指正

- End -

歡迎添加小桔

< 請註明:姓名+單位+職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桔燈勘探 的精彩文章:

為何掃描電鏡技術越來越受到地學人的青睞?
史上最燒腦的礦物圖集!
99張美圖,這才是真正的地質奇觀!
礦物標本千千萬,旋轉起來最好看!
史上最具價值的礦物圖集!

TAG:桔燈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