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詠瑾:講故事的外公

李詠瑾:講故事的外公

故事的開頭仍然是「從前」。

「從前,有個小女孩想向老爺爺學武功。」外公翻開一本厚厚的舊書,開始給我講童話。

「什麼是武功呢?」我時年4歲,只知道吃,一張嘴不住口地嚼蘋果。

「武功就是……」外公放下書,單手比划了一個兔起鶻落的姿勢。「總之她想學習武功,但這個老爺爺很貪吃,於是這個小女孩給他做了很多美味佳肴,來交換那些高深莫測的招式。」

我漸漸聽入了迷。

「比如其中有一道絕世美味的菜,名叫『二十四橋明月夜』,就是將嫩豆腐削成24個圓球,再塞入整支金華火腿中……」外祖父繪聲繪色做著動作:「密封之後蒸而熟之,火腿的鮮味盡歸豆腐。豆腐絕頂美味,唇舌留鮮,而火腿被吸盡了精華,則槁如乾柴,反而沒什麼吃頭。外公的聲音漸漸低徊下去,顯然陷入了某種我所不能理解的思緒中,後來我才知道,他的家鄉就在那煙水蔥蘢的江南,那是一個真正可以看到二十四橋明月夜、同時火腿也無比正宗的地方。但當年的我只會晃著他的膝蓋:「火腿塞豆腐長什麼樣啊?好吃么?」外公恍然回過神來,拍了拍我的腦瓜:「你就想一下排骨燒豆腐吧。」

我噙著口水猛點頭。

「比那個還好吃。」

「哇!」

這就是幼時我接受啟蒙的日常。

多年以後,我翻看某本武俠小說,再度遇見「二十四橋明月夜」,才驀然發覺當年外公給我講的其實是赫赫有名的《射鵰英雄傳》!小女孩是黃蓉,老爺爺就是鼎鼎大名的洪七公!

其實何止是金庸,成年後我用自己與日俱增的閱讀量,逐一破解了外公在我幼年時期埋下的眾多伏筆。真虧他是怎麼想到的,用易於孩子理解的拙樸思維,從那些廟堂森嚴的名著中抽離出簡之又簡的線條,為我搭建起貫穿幼時與成年統一的閱讀審美。據不完全統計,在我上小學以前,外公以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向我口述過的名著包括「四書」里的《論語》和《孟子》,以及《左傳》、《戰國策》、部分《詩經》、《世說新語》和《資治通鑒》,「雪夜訪戴安道」的瀟洒恣意,更是直接啟蒙了我成年後鍾愛「極簡」的美感。

現在回想起來,外祖父經歷過極為嚴謹的舊式私塾教育,又在北大念到研究生,在新舊式文化交鋒最為豐富的那一時代成長起來,「念好書,好好念書,念書好。」是他從祖輩那裡傳承下來的家風,亦成為他這一生的主色調,以及對我寄託的厚重期望。

但他從未板起面孔要求我必讀什麼、必背什麼,事實上在他為我口述那幾百本名著的過程中,我根本感覺不到自己是在念書。在我的童年裡,他好像口述了幾百本名著,但又好像只講了一個漫長的故事——這些偉大的中西方典籍綿延成了一整片壯闊瑰麗的人文史詩,對應著我們這個浩瀚起伏、生生不息的真實世界。如果說每一本典籍記錄了一個時代最耐人尋味的吉光片羽,那將所有的典籍平鋪開來,世界因之而完美地復刻留存,也許這才是文學與藝術最具魅力的真諦,同時也打開了一個孩子「思接千載、神遊萬里」的胸懷。

人生唯有讀書好,落花水面皆文章。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深深感謝我的外祖父!(作者單位: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

(責任編輯:王玥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黨建網 的精彩文章:

美宣布再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美土相互「拒簽」,中東棋局再生變

TAG:黨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