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嶺南盆景粵曲唱

嶺南盆景粵曲唱

梁玉嶸唱粵曲小調《盆景苑趣》

嶺南盆景又稱廣東盆景。由於廣東的自然環境優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樹種很多,所以,嶺南盆景以樹樁盆景較為盛行。嶺南盆景的盆栽藝術,也有近千年歷史。據史料記載,宋哲宗親政時,蘇東坡被貶廣東,他一到惠州,就賦詩大讚"嶺南萬戶皆春色"。到了清代,盆景藝術已普及於民間。《瓊州府志》記述:"九里香,木本,有香甚烈,難長,選最短者,製為古樹,枝幹拳曲,作盆盂之於,有壽數百年者。"

嶺南盆景的歷史

據佛山著名盆景大師劉中先生介紹,佛山盆景在全國盆景中獨具特色,自成一體,涵蓋了"嶺南盆景"的所有特色。

佛山盆景起源於漢元時期,興盛於清朝中葉,與佛山手工藝和民間藝術的興盛同步。當時,佛山寺廟林立,每年節日都有迎神演戲等社會活動,民間藝人用羅漢松、細葉榕、山石等扎剪製作"福""祿""壽"等圖案的盆景,擺設於庭院之中。清道光年間,佛山書畫家梁藹如、梁九圖等在其私家園林中創建"十二石齋",植樹栽花,壘山設石,開創了山石盆景藝術先河。其詩情畫意的園林景觀,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賞樹觀花,成為當時的盛事。

山石盆景成為有"嶺南四大園"之一的佛山樑園的最大特色。佛山規劃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將圍繞樑園擴建的文化街區作為佛山創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石齋"仍然是今日梁園最吸引旅客的景點之一。

在陳村花卉世界,在"跨世紀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劉仲明的"嶺南盆景之家",可以欣賞到眾多盆景精品,包括老盆景藝術家花費20多年心血培育的"笑傲寒霜"等作品。這些盆景,每一株都有獨特的"風骨",其風雅神韻彷彿穿透幾百年歷史長河,讓人領略到嶺南盆景藝術從起源發展到今日的獨特藝術魅力。

上世紀初,佛山的文人雅士結合嶺南山水和氣候獨有的特色,創立出一個個具有嶺南特色的盆景,形成了嶺南盆景的特色流派。在世界盆景園中普遍存在的素仁式、大樹式、附石式、懸崖式等幾種造型,其中,有兩種主要的造型附石式和素仁式就是佛山盆景藝人所獨創。

嶺南盆景的創作

嶺南盆景的創作,多就地取材,選用亞熱帶和熱帶常綠細葉樹種,一般以廣州人稱之為"樹仔頭"的樹樁為主,其品種多達30餘種,如九里香(月橘)、榕樹、福建茶、水松、龍柏、榆樹、滿天星、黃楊、羅漢松、簕杜鵑、雀梅、山桔、相思樹等。嶺南盆景的構圖形式有單幹大樹型,或雙乾式、懸崖式、水影式、一頭多乾式、附石式和合槙式等。除樹樁盆景外,還有石山盆景。石山盆景的材料是英石、方解石、珊瑚石、砂積石等。其中英石是廣東英德的特產,具有皺、瘦、透的特點,故多被石山盆景製作選用。近年來廣州盆景藝術家們又發展了雄奇秀茂的大樹造型、挺拔扶疏的高聳型、含珠滴翠的疊翠型以及野趣天然的自然型。

嶺南盆景的製作、陳設和欣賞,有"一景二盆三幾架"之說,即除景外,盆具和幾架的選用也很重要。嶺南盆景多用石灣彩陶盆,有圓盤、方盆、多角盆、橢圓盆、長方企、高身盆等,講究吸水透氣、色澤調和、大小適中、古樸優雅。幾架有落地式和案架式,多用紅木等較名貴的木材製作,使之協調和諧,相映成趣。

嶺南盆景的藝術特點

第一、雄偉蒼勁,純樸自然,是嶺南盆景的鮮明特色。一盆成功的盆景,從頭?到枝幹都分布均勻,神韻有致,剛勁有力。隨便剪下一支枝托(有的略加修剪),都符合獨立的盆景造型標準,甚至把整株樹樁"脫衣換錦"(即摘去葉片)後,仍保持樹型的優美和自然風貌,毫無矯揉造作,而且更能顯示出盆樹的骨幹蒼勁和枝托間的流暢自然,這是嶺南盆景的獨特風格。

第二,截干蓄枝是創製嶺南盆景的主要藝術手法。所謂截干蓄枝,就是將所栽盆樹的主幹截斷後,待其長出橫椏,到它長到比主幹稍細時,便將橫椏留下一寸多長(所留橫椏不少於兩個芽位),多餘部分剪去;待留下的橫椏再長出新的橫枝,並長到比橫椏稍細時,又留下一寸多長,把餘下枝條剪去,如此反覆進行。這種截干蓄枝的修剪藝手法,妙似繪畫的明朗筆觸,其構圖布局有如在繪枝托,一枝接一枝,枝枝有交代,最終把枝托修剪成"鹿角式"或"雞爪式"。這種修剪功夫,心急不得,特別需要耐心和毅力,因為每修剪出一寸枝條,就得花上一兩年時間,要修剪出一盆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精品盆景,需要十多二十年工夫,或更長的時間。真所謂"一寸枝條生數載,佳景方成已十秋"。

第三,用分段培育進行藝術整形,是嶺南盆景的主要培育方法。樹樁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樹木,要培育出一盆矮化和藝術化的變態古樹,既不能完全讓樹木自然生長,也不可能在培育過程中,使樹樁的根、干、枝、梢一次達到預想的藝術造型,而必須經過分段培育實現這一藝術造型效果。所謂分段培育,就是把樹樁營養生長過程分為促進階段和抑制階段,即分階段進行藝術整形。在分段培育過程中,要根據盆栽樹胚的形狀及設計要求,劃分時段,合理控制施肥澆水,枝梢剪留,運用截干蓄枝的手法來完成骨幹枝的培育。一盆樹樁盆景,要經過多階段培育,才能把根、干、枝、梢逐步培育得合乎藝術要求。

嶺南盆景風格

源於自然高於自然----嶺南盆景風格之一

嶺南盆景的創作思想是崇尚自然,以自然界的樹木形態(最先是以幾百年古老的荔枝樹)為師,以達到形似。所以在觀賞嶺南盆景時,會覺得無論是古拙嶙峋的大樹型或是飄逸瀟洒的畫意樹都會給人一種天然古樸的印象。當你流連在一盆嶺南盆景前,你會首先感覺到它是一棵生長在自然界的古樹,是一雙神奇的手把它縮小在盆缽之中。然而再仔細觀賞,又會發現,它的一枝一托,從樹頭到樹榦和分枝都分布得那麼巧妙自然,均勻合理,毫無矯揉造作。透過這完美的整體造型,讓人們得到一種天然美的陶醉與享受。它的美是含蓄的自然的美,藝人的一切加工、一切雕飾的痕迹都深藏不露地融於樹形的整體之中。

嶺南盆景的創作型式不受任何程式的限制,只是要求作品讓觀眾觀賞之後有回歸自然的愉悅感受。其實就是要求作品既要形似,有自然大樹的美姿,在整體布局中又滲透著詩情畫意(包括用盆大小、顏色、形狀及景樹栽植在盆中的位置等,能構成一幅整體畫)。嶺南盆景同樣是一種形象思維藝術,它的造型千姿百態,到目前受到公認的就有:懸崖、水影、企樹、木棉、斜樹、雙干、自然大樹型……等十多種型式。構成這些型式的主要依據是按照從山野挖來的天然樁頭的特點,因勢利導(因樹造型)去進行創作(改造)。

根據天然樁頭的特徵去塑造作品的型式。如樁頭和樹榦雄渾嶙峋、盤根錯節的,則將它塑造成大樹型或老榕樹型;頭根流暢,樹榦側斜的,將它塑成飄斜樹型;樹榦挺拔沖霄的則塑成木棉樹型等。所成作品的形態都符合自然,使每一種形態都有它的個性和特徵,既有天然美,又有藝術美,達到"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創作目的。

形神兼備傳情達意----嶺南盆景風格之二

嶺南盆景的作品不僅有"形似"的美,而且每一個造型都有特徵,獨具神態和意境。例如老榕型將它造成盤根錯節,軀幹蒼老嶙峋,枝幹迴旋伸延擴散,枝繁葉茂,覆蓋婆娑。這樣的形態使人聯想到歲月漫長,人生易老。紅棉樹型表現出枝垂幹勁,雄偉挺拔,氣貫雲霄,給人以躊躇滿志之情。斜樹型則輕盈瀟洒,清雅飄逸,充滿動感,讓你脫俗超凡,滌盪一切煩惱。雙干樹型,樹與樹相互顧盼,枝與枝的互相追逐互為傳情,人世間的情與愛,流露無遺。懸崖樹型跌宕險峻、懸根露爪,咬定懸崖不放鬆的形態,鼓舞人們與風雨搏鬥、寧死不屈的氣概。

風吹樹的樹榦迎風屹立,而枝條形態卻隨風飄拂,看後恍若有颯颯風聲。這些,觀眾都能通過盆景實體去感受作者創作的主題和企圖表現的情感。這就是嶺南盆景形神兼備的特點。

有些作品處理得好,無須點題也能與觀眾發生藝術共鳴。一經點題,則身價十倍。還有一些作品在展出的時候把葉片摘光,但見得枝條迴旋曲節、蒼勁,有如寒冬臘月中的老樹在抵抗風霜,使觀眾能夠盡情欣賞枝條的造型美。過了幾天苞芽冒發,繼而嫩綠滿枝頭,冬去春來,滿園春色。再過幾天又綠葉叢生枝繁葉茂,生氣勃勃又一派南國風光。在一個月之內,能出現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這些藝術效果不僅在外型上,而且在內涵的意韻上更接近於自然,達到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

截干蓄枝手法獨特----嶺南盆景風格之三

嶺南盆景的風格之所以能夠獨樹一幟,是因為它運用了獨具一格的創作手法--截干蓄枝法。而其他流派則不同,如四川盆景以豐富多採的傳統蟠扎技藝見長。他們的蟠扎技藝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對主幹和側枝自幼就用棕絲按不同的格式作各種角度、各種方向的彎曲,造成立體的空間構圖、難度很大,造型也很豐富。

揚州的盆景傳統工藝也是以蟠扎為主,對樹樁自幼就加工整形,根據樹無寸直的畫理,用棕絲將枝條作蛇形彎曲,密到一寸三彎,使枝葉紮成極薄的"雲片",大有將滿盆清水置於"雲片"之上而無半點外傾之感。可見其葉片之平,技巧之深,令人叫絕。蘇州盆景的傳統工藝有剪有扎。形成粗扎細剪。樹材多采自山野,這些形態古樸奇特的老樹樁挖來後,截去舊枝,使其重發新芽,然後在適當的位置上選留新枝,用棕絲把新枝紮成向水平方向伸展的曲彎,使其長成半球形的葉片。

上海盆景的傳統工藝是採用金屬絲對主幹或枝條進行強度屈曲,然後逐年細緻修剪,形後解開金屬絲即枝幹屈伸自如,線條明快流暢,外型自然,雄渾蒼勁,矯捷奔放。創作手段不同,則藝術風格各異,我國各大流派的藝術風格各有所長。以蟠扎為主的則講究其造型格式的嚴謹。以剪為主,以扎為輔的則講究外型神態,追求自然天趣,不煩人事之工,作品即渾厚蒼勁,矯捷奔放。而嶺南盆景所採用的"截干蓄枝法"則是因樹造型,以剪為主去改造天然的樁頭形態,使作品有豐富的藝術個性。用精育細剪的方法使枝條形態優美,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然而嶺南盆景採用截干蓄枝的工藝手法,需要有優生優長的天然氣

候,植物才能快速生長,還要有萌發力強的樹種作為素材才能達到造型創作的需求。這些氣候和植物資源,嶺南盆景所在的地區正是得天獨厚,共具所有。

師承畫理深入造化----嶺南盆景風格之四

嶺南盆景之所以能夠博得"立體的畫,無聲的詩"的美譽,是因為他的藝術風格具有師承畫理,深入造化的技法。所謂師承畫理也是它的流派起源人素仁等始創的,他的畫意樹就是以明清古畫為藍本的。

以大樹縮景技藝見長的孔泰初,也是研究古畫的裏手,還經常繪盆景百態圖作為創作指南,所畫的盆景也時常在盆景展覽會上展出。

嶺南盆景的創作思維和手法是將中國畫的有關技法,諸如立意構圖的有聚有散,有爭有讓,講究顧盼和呼應等,樹榦和枝條講究流暢有氣勢等理論挪為已用,去豐富作品的"神韻"。但是國畫表現技法是靠筆和墨,是平面的畫。而盆景表現技法則用有生命的樹榦和枝條,構成圖畫佔有立體的空間,相對地較為複雜。吸收國畫理論後,經過深入造化,從而產生出新的效果。

例如嶺南盆景的枝條造型一方面有國畫的行筆流暢的技法,又以"截干蓄枝"的手法使枝條一節一節地縮小,每一節的連接角度都表現出節奏分明,抑揚頓挫之韻律。這樣的枝條就有國畫的筆意和盆景的特徵,既蒼老又流暢,也達到"以小見大"效果。

嶺南盆景名家

在近代嶺南盆景諸家中,當公推廣州的孔泰初、原海幢寺的住持素仁和尚和佛山的葉恩甫為其代表。三人當中:葉恩甫擅長附石樹樁盆景;素仁和尚的盆風格似中國畫中的寫意派,清清靜靜的三兩枝丫形成扶疏挺拔的"高聳型"盆景,創出高潔古雅、輕盈飄逸的意境地;孔泰初以"大樹縮影"見勝,首創蓄枝截干方法,使經過千裁百剪的樹樁能呈現大樹原有的風貌。

"素仁格"盆景

清朝時期的名人陳素仁,被譽為嶺南盆景主要流派的創始人,當時就住在佛山的筷子路一帶。他和葉恩甫、孔泰初、黃芝安等名人雅士一起組成了盆景會社---玄社,創立了獨具特色的"素仁格"盆景。這種盆景看上去簡單明了,或者有一個單一的枝幹,或者有兩個交叉的枝幹,顯得非常瀟洒飄逸。其造型至今為盆景界所推崇,至今仍然是許多盆景人士廣泛採用的藝術方式之一,今日之"文人樹"基本上是"素仁格"的延續。他們還在佛山的東華里一帶設立書舍,展出各自創作的盆景。

"附石式"盆景

佛山葉家莊主人葉恩甫獨創了"附石式"盆景,這種技法是把一些樹根放在險奇的石頭縫中生長,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修剪,形成山林一體的藝術境界。據說,日寇入侵佛山的時候,家丁挑著金銀細軟逃難,葉恩甫則抱著一盆1尺1寸的朴樹盆景出逃,在流亡途中始終不離不棄。

嶺南盆景進入輝煌期,並形成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經過5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雄偉蒼勁,純樸自然"、"截干蓄枝、縮龍成寸"、"師承畫理,因樹造型"等風格特點。

大樹式盆景

上世紀初,陳素仁與孔泰初被盆景界推崇為"嶺南盆景二傑"。孔泰初是大樹式盆景的創始人。大樹式盆景是自然生存的大樹的縮影,以古榕、木棉等多種造型為模型,看上去和真的榕樹、木棉一樣。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孔泰初吸收了素仁格注重繪畫藝術的特點,把大樹式盆景發展到巔峰。其後其最傑出的傳人,被譽為嶺南盆景泰斗級的盆景大師陳仲明繼續對這一流派發揚光大,成為嶺南盆景的主要技法之一。

嶺南盆景主要技法

1、截干蓄枝:

"截干蓄枝"技法是嶺南盆景的獨有特色。作者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念,對天然胚芽"截"樹榦、"蓄"枝條進行深加工。

2、師承畫理:

"師承畫理"是嶺南盆景的又一重要特色。它就像一幅工筆畫,纖毫畢露。一枝一丫都可看得清清楚楚,而其他派別的盆景則主要講究"片",看上去是一簇一簇的。

3、動感傳真:

體現了嶺南盆景講究自然野趣、擅用動感外形的特色。常常使人如身臨其境,浮想聯翩,如把樹胚修剪成向一邊斜飄的姿勢,看上去很像風在吹動。

4、四季情趣:

通過修剪樹榦或摘葉,體現出四季鮮明的景象。摘葉之後,盆景呈現出一派"北國風光"。再過一段時間,樹丫含苞待放,生長數日之後盆景鬱鬱蔥蔥。

以上文字由盆藝盆易根據網路資料整理而成,版權歸屬原作者 ,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藝盆易 的精彩文章:

再訪風恆林學釗
「高手在民間」之7.5米長大型榕樹盆景《千層傲雪耀縱橫》
情有獨鍾黑骨香——然藝盆景
盆景,敢拿馬雲說事?馬雲1000萬買的日本盆栽只是為了紅燒

TAG:盆藝盆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