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版權收入糾紛:豪門與小球隊,誰更貪婪?
來源:ESPN FC
作者:Gabriele Marcotti
上月末,20支英超球隊的代表決定「暫不做出決定」。此前曾有人提議要重新改變英超聯賽海外媒體轉播費的分配製度,但在各支球隊代表聚集一堂的時候,這項提議卻並未獲得投票表決的機會,而只是要「進一步討論」。
很明顯,英超各隊的代表都採用了一種拖延戰術。
電視轉播收入對於每一支英超參賽球隊而言都非常重要
事實上,重新討論版權收入分配問題已經很有必要——而先前提出參考建議的人其實就是英超聯盟的執行主席理查德-斯庫達摩爾。過去20年里,他麾下的英超聯賽曾是善政的典範、市場銷售的排頭兵、明智決策和商業奇蹟的創造者。而其所具備的吸金能力,則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雖然直至今日,英超的經營模式也依然得到廣泛讚揚和模仿。但即便已被奉為經典,這種模式還是面臨著調整和修正的問題——這也有可能成為繼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參賽球隊從22支縮減為20支之後,整個聯賽經歷的一次「最大手術」。
矛盾焦點主要集中在海外媒體轉播費的分配上。要知道在25年前英超聯賽創建初期,這筆財富幾乎小到可以被忽略不計的程度。當年,英國國內的電視轉播收入幾乎就等同於一整塊蛋糕,而所有參與其中的俱樂部採取了僅次於「平均分配」的方式來瓜分這塊糕點——50%的份額被各傢俱樂部平均分配,25%則根據電視直播場次分配(每傢俱樂部都必須擁有「保底的上鏡次數」),最後的25%則根據聯賽名次進行分配(聯賽冠軍在這一部分里分配到的獎金是倒數第一球隊的20倍,亞軍球隊則是19倍)。
這種模式的創建其實並無先例可循,而且其他國家的聯賽(當時有很多聯賽要比英超更富有)也都有各自的不同經營模式。有些聯賽允許旗下俱樂部自主出售所有主場比賽的轉播權;有些聯賽雖然打包銷售版權,但在分錢時則參考了各傢俱樂部不同的影響力、收視率等因素。雖然關於分配的問題始終存在不少爭議,但各家英超俱樂部至少能達成一點共識,那就是「這塊蛋糕做得越大,每個人分得也就越多」。
以天空體育為首的各家電視台,已經把英超版權炒至了天價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種「50:25:25」分配模式就被外界奉為英超聯賽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因如此,英超頂級豪門每個賽季通過轉播所獲取的收入,最多也只能是榜末球隊的1.5倍左右——這與其他歐洲主流聯賽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隨著當初使用「單獨銷售版權」的西班牙和義大利聯賽都已經開始朝著英超模式靠攏,這種分配模式已經展現出無可辯駁的巨大優勢。但我們有時候也會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英超各傢俱樂部採用「單獨銷售模式」,那麼曼聯的轉播收入能否會是阿森納或利物浦的2倍?能否會是伯恩利或水晶宮的10倍?
對於每家英超俱樂部而言,轉播費收入都是盈利的最大頭,倘若果真出現大俱樂部「吃獨食」的現象,那肯定會造成一個「強者恆強」的結果。也會嚇跑所有贊助商和投資人,畢竟這就意味著想在英超聯賽再打造一個品牌、想去迫近一家豪門俱樂部將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等於參與100米跑的競爭,結果有的人在裁判發槍之前,就已提前在距離終點線50米的地方撅著呢。
曾幾何時,海外市場的轉播收入是如此袖珍,以致於沒人會對他們上心。所以,從一開始各傢俱樂部就一致決定應該平分「這筆小錢」。大家最初都覺得沒啥問題,畢竟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海外市場3年的轉播總收入也只有500萬美元左右。但現如今,新的「三年周期」內,單單是海外市場的轉播總收入就已經達到50億美元之巨。而且在一些專家看來,未來海外市場的版權收入終有一天會超過國內市場的版權收入。
調查報告顯示,亞洲是消費英超的主要市場
正因如此,包括曼聯、熱刺、切爾西、曼城、利物浦和阿森納在內的6家大俱樂部才會跳出來給斯庫達摩爾施壓,要求這位英超掌門人能夠重新審視一下現行的(平均)分配製度。斯庫達摩爾私下給出的一種改革建議則是將過去20支球隊平分海外轉播費的模式,變成和分配國內轉播費時一樣的「50:25:25」模式。
沒有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之外,大多數俱樂部都表示反對——因為這種改變,將會令他們損失一部分收入。因此,相關議案還未經提出就被丟到一旁。對於斯庫達摩爾而言,這倒也不愧為一個脫身之策——與其提出來之後再遭各傢俱樂部投票否決,還不如讓自己的建議提早「胎死腹中」,來得更有面子一些。
斯庫達摩爾在海外版權收入問題上遇到了大麻煩
在我們看來,有些小俱樂部貌似有在電視轉播收入上「佔便宜」、「搭便車」的嫌疑。然而在英格蘭本土,這種分配模式其實還是相對公正的。主要原因在於各傢俱樂部支持者的分布是比較平均的;英國人還有周六下午3點去現場看球(當地電視台不轉播英超比賽)的習慣。沒錯,曼聯擁躉肯定要比哈德斯菲爾德的球迷多出很多倍,但一場布萊頓vs伯恩茅斯(弱弱對決)和利物浦vs南安普頓(強中對決)相比,所帶來收視率基本相差不大。值得一提的還有,英格蘭本土球迷還是比較習慣「電視台播什麼就看什麼」,尤其在同一時間段沒有其他英超比賽可供選擇的情況下。
但海外市場則是截然不同的,那裡的故事主題基本就是「持強凌弱」。原因很簡單。無論你身處北京、不丹還是布朗斯維爾,你都很難找到一名真正的伯恩利球迷。這裡的觀眾基本上都是某支大牌球隊的支持者,也是大牌俱樂部中某位球星的粉絲,所以他們會關注這支球隊在頂級聯賽中多年以來的表現。而當這些豪門俱樂部在當地實施了市場開發,甚至親自造訪比賽之後,他們的影響力就會變得更大。
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現在的曼城,他們已經投資搭建了一個擁有13種不同語言的俱樂部官網。為了吸引和留住頂級球員,藍月亮也花費了巨資。他們的的確確把自己的產品(也可以說是英超聯賽)送到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既然如此,外國人還有什麼理由忽略曼城,轉而支持在當地幾乎沒花一分錢的水晶宮呢?那麼,水晶宮(或者比他們還要小的俱樂部)有什麼資格分到與曼城同樣大的一塊蛋糕?
曼城就是一家非常重視開發海外市場的英超俱樂部
對於一部分人而言,「50:25:25」分配模式其實也是可取的。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這會讓聯賽變得更激烈、更有吸引力,也更容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從表面上看確實如此,比如在2015/16賽季里,就有60%的英超俱樂部取得了盈利。然而我們看到的也只是表面數字,有時候表格中的盈利數字,也只不過是幕後老闆「左手進、右手出」的把戲。
對於筆者而言,讓打著「平等旗號」的小俱樂部多吃幾口蛋糕,貌似也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我必須指出的一點是,這些多出來的資金有時候並不會流向俱樂部賬戶,而是俱樂部老闆——那些億萬富翁的口袋裡……這樣一來,你還會同意他們平均切割這塊蛋糕嗎?
當有6家大俱樂部跳出來抗議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習慣性地怒斥他們「貪婪」;但在海外轉播費分配這件事上,說實話我們很難斷言究竟誰更貪婪一些,更大的那些俱樂部?還是更小的?
※我是核心!看看巴黎的內馬爾,是如何踢球的?
※丟球後迅速回搶為何如此重要?瓜式曼城防守有三招
※羅布森:希望曼聯多多利用利物浦的後防漏洞
※克洛普:不要每次球隊防守出問題,就怪今夏沒買人
※希勒:利物浦進攻防守都不好,聯賽沒戲
TAG:肆客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