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感想錄1-6

讀書感想錄1-6

GIF/1K

作者:馮尚玉

1

早就說過,今天的讀書,只是為了消遣。除此,再無其他目的。

八月份只看了三本半書,這就是《高爾斯華綏散文選》、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馮驥才遊記散文集《天涯手記》和到今天還餘四分之一頁碼、五分之一文章的朱自清散文集《荷塘月色》。

所謂消遣,也就是因無聊而打發時間。正因為為打發時間而讀書,所以,這書就讀的慢,也不求深解。只要是能打發掉時間,不覺得無聊就可以了,何必要去深究那麼多呢?

雖為舞文弄墨之人,但終於看清了當下的文學現狀。一個無名之輩,即便再去努力,也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更何況,當下學寫作的人遠比報刊雜誌多得多,甚至還比讀者多。深讀、深解,到何處去發呢?天天寫作或者一味地深讀不就是自己折磨自己嗎?何苦呢?

——2017年9月5日西安又是中雨

2

來西安已是兩年。兩年來,從西安圖書館借閱了七八十本書籍,期間有外國的、有中國的;有名家的,也有自費出版的無名之人的。圖書館的書以書上的標號查找,實在費勁。固此,往往是逮著什麼就看什麼。

西安圖書館有很多的書,其實歸結起來,似乎也不算怎麼的多。這多書中,同一個作者,有幾個不同編者或不同版別的書混同,基本上大同小異,相差不多。尤其外國文學,因譯者選擇角度的不同,不僅薄厚不一,而且內容也相差甚大,即書籍的重複性太泛,給讀者選擇帶來諸多不便。

有些是系列性的,但又是節選本,我是不愛看的。

有些多卷本的書本就不多,你看了這本,怕就找不到其他它。諸如浩然三卷本的《艷陽天》,只看了前兩本,就找不到第三本了;還有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看了上冊,乾脆沒了下冊,多次尋找,都無果而返。

昨天借了林非主編的《中國20世紀名家散文經典.冰心》卷,該書系包括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沈從文、梁實秋、老舍、豐子愷、魯迅、冰心和朱自清十家,朱自清的有劉曉津主編《荷塘月色》集(非該系列)於昨日看完,其餘的待後爭取都看一遍,以便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2017年9月9日西安小雨轉中雨

3

一個讀書人,說他不愛書,那純粹是假話。

我自十歲入學就和書本結緣。時至今日,已是四十五年過去。這多歲月,究竟有多少書相伴,似乎自己也不甚明了。

二十歲便做了教師,在教師的崗位上耕耘了三十一年。期間,多半的時間都是與學生和教材打交道的。雖然在閑暇中還抽空舞文弄墨,不說有多大的成績,但在同行中還算是說得過去的。至於我的讀書經歷,那是一條曲折而又蜿蜒的路。幼年時因家境的貧寒和書籍的匱乏,除了手裡的課本,見不到其他的書籍。好在那時的大隊會計還跟我關係不錯,不時地從他那裡拿點報紙或是《紅旗》雜誌。拿報紙是為了所謂的「作文」,而拿《紅旗》則是為了練習大楷。

我接觸文學書籍的時間已經記不得了。但讀的第一本書還記得,似乎是在一個夏日的雨天,從別人家裡拿上的一個薄薄的劇本---《文成公主》。後來看了一個初中同學給我借來的《唐山大地震》,大概也就在那年年底,便借到了巴金的《家》,如饑似渴地讀了下去。除此之外,在學生時代幾乎沒有讀過幾本文學書籍。

一九八三年八月參加工作,自己便買了點書。同時,有學生也給我拿來了他外婆家的一些藏書,這便就讀到了《西遊記》、《楊家將演義》、《岳飛傳》、《封神演義》、《第二次握手》等許多當時在那個小縣城還買不到的好書,大開眼界。開始萌發了「文學創作」的念頭,毅然參加了文學創作函授。而後,因了自己人生的漂移,購買的那些書籍被家裡人當作廢紙處理了。以後所買的又因路途的遙遠和沒有固定居所的緣故,便也未能收藏起來。但所讀的書,往往也忘得一乾二淨,沒有幾本是可以記得住的了。

從事了將近一半時間(14年)的鄉村教育。鄉下學校本就沒幾本藏書,因而讀的也不多。後來到了民族中學(17年),雖然有點藏書,但於我適合的不多,這讀書的困惑便就時時地折磨著我。於是,拿起笨拙的筆,鋪展揉皺的稿紙,書寫那些豆腐塊、火柴盒式的激勵思想的火花。由於用情的專註和書寫時精神的恍惚,在日後的夢境中,書籍、報刊不時地出現。昨晚就在夢中揀到了兩本磚頭似的厚書,夢醒的時候,手裡什麼也沒有,迎來的反倒是第三十三個教師節。

早晨打開手機,幾個文學群里都有關於教師節祝福的信息或文友們有關教師節的詩作,真讓我有了心靈的慰藉。雖然已賦閑多時,但還能看到文友們對教師與教師節的祝福與歌詠,似乎仍就是一件幸事。於是便捉筆寫下這第三篇《讀書隨想》。

4

看著冰心(1900--1999年)女士從大洋彼岸寫給小朋友們的那些「通訊」,不免有種悵惘之感。小小「通訊」,篇篇珠璣;犀利妙言,愛意摯濃。

「愛」本是冰心散文的永恆主題,是她永遠難以謳歌完的心結。二十九篇通訊,是她半世心血的結晶,鑄成散文作品的代表。由此想來,世間所有人都有一種堅執的愛,而這愛又因人而異、因人不同。施愛者被人愛,原本是最為理想的境界,可現實中,是否真的如此呢?

——2017年9月11日西安

5

195頁的《豐子愷散文集》用了十天時間才看完,書中所寫基本上都是作者生活中的一些瑣事。

豐子愷是以漫畫著稱於世的,但從文中看,他是不承認自己為漫畫的創始者,而只承認「漫畫」一詞自他而始。這不免讓我想起當今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所謂文人,用自費的方式出了一兩本所謂的這集那集,就大言不慚地謂之詩人、作家,也不知「害臊」為何物了?這樣的事,在前段的個別微信平台作者群中出現,什麼「某某詩人」、「某某作家」,一看就反胃,急忙刪除並退群,從此,不與此類人群交道。

做人要謙遜,這是人之為人的起碼的本分。「人」與「家」其實很平常也很普通,但在文藝圈裡,它們卻成了一個極不平常的字眼。諸如我輩者,舞文弄墨、寫寫畫畫,不過只是一名習作者而已,在文藝圈談不上什麼「人」或是「家」的。倘有作品刊行,那也不過是個自由撰稿人罷了,萬萬稱不得什麼「人」或是「家」了。

《豐子愷散文集》系林非主編《中國20世紀名家散文經典》之一種,由太白文藝出版社2009年10月第4版,現只看兩本,外加已看過的朱自清散文集《荷塘月色》(與此大同小異,不再重看),就算是三本吧,還有七本未看,昨天去借,結果未能找到,便借了李發平主編的《武當山散文集》,這是一本220頁的多人遊記合集,看看他們是如何遊玩,又如何描寫遊玩中的樂趣的。

——2017年10月7日八月十八於西安

6

晨讀《武當山散文集》之胡宗波的《夢陷武當》時,看到他所引用的「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的詩句,便在手機百度上搜尋,乃黃檗黃葯禪師的《上堂開示頌》的後兩句,其詩前兩句為「塵勞回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合起為一首七言絕句。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看到殘片的詩句,能找到原詩,更是一種學習中的學習,如此之學,樂哉,快哉!

——2017年10月9日

作者簡介

馮尚玉,網名:走出山窪的漢子,甘肅積石山人,在柴達木腹地工作生活了近30年,現已退休,居住陝西西安。詩詞散文及教育教研論文被多家報刊與微刊採用刊發、推介。寫作理念:抒真情懷,寫真心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草地 的精彩文章:

TAG:蘭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