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背上的蒙古族

馬背上的蒙古族

蒙古族被稱作馬背上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馬的興衰一直與蒙古族榮辱水乳交融。

馬奶是蒙古族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飲品,每年夏季開始擠馬奶和中秋停止擠馬奶時,牧民們都要舉行馬奶節。

馬奶節是蒙古族傳統節日,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一帶為多見,在每年農曆八月末舉行。在這個收穫的季節,牧民們為了祝願健康、幸福、吉祥,人畜興旺,所以以潔白的馬奶來命名這一節日。

節日活動

馬奶節的那一天,在拴馬駒的牽繩右上方鋪白氈,上面的方桌上有羊背,奶食等食品,桌前放一個裝滿馬奶的木桶,木桶兩耳上各系一個哈達,旁邊擺放木勺和套馬杆等。

騎手開始舉行儀式

馬奶節儀式由九位騎白馬的騎士和主人共同完成,首先九位騎士從牽繩騎上馬來到蒙古包門前,主人用銀碗獻鮮奶於騎士,騎士品嘗鮮奶之後順時針方向統蒙古包一周再次來到拴馬駒牽繩旁,用套馬杆抬起裝滿馬奶的木桶,邊行邊用木勺進行薩察禮(把馬奶拋向空中),祭祀天地神靈,主人高聲朗誦馬奶薩察禮讚詞,眾人騎馬隨從繞場三周結束儀式,還要給種公馬和頭駒系哈達進行選拉禮。

太陽升起之時,開始賽馬。參賽馬匹均為兩歲小馬,象徵著草原的興旺,同時也是為了喚起人們對馬奶哺育的敬意。賽馬結束,人們要擺開傳統的盛宴,在馬頭琴的伴奏下,朗讀節日的獻詩,歌手縱情歌唱。當晚霞升起的時候,人們才載著節日的餘興,紛紛散去。

蒙古族馬文化

從原始進入逐水草而居的時期起,馬就逐漸成了人類的朋友,並在人類文明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歷史產物一一馬文化。對「馬文化」的概念的界定,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動物民俗中的一類,即本意;二是指馴馬人和騎馬人的民俗,是對與馬有關的社會行為的探討。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而不同程度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信仰、文化等方面。這種自然因素影響人類的生活習慣等例子很多。在下面幾個方面敘述在游牧生活當中的蒙古馬文化滲透。

馬的物質文化

世世代代在草原上游牧生活的蒙古民族,在生活當中的有些習慣、用具等方面就是適應於馬背生活。久而久之就慢慢變成民族文化,比如游牧生活、蒙古袍、馬鞍、套馬杆等,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當中馬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有了馬才能了解遼闊的大草原的情況;有了馬才能無邊無際的的草原上分散居住的牧民可以相互來往;有了馬才能夠放養成群的牛、羊。

蒙古袍是最適合在寒冷的冬天騎馬奔跑,騎馬時蒙古袍就能蓋住整個腿部擋風遮寒。馬鞍是在草原上野外過夜時,最適用的用具,把鞍墊墊在底下,枕在鞍架上就可以安心的睡覺,又不著涼,又不受風(鞍架的兩邊的高出部分可以擋風)。

套馬杆是套馬的用處以外,還有一種說法,在草原見到插在地上的套馬杆就是表明年輕的姑娘小夥子在談戀愛,草原上的人們見到了就繞道而行。

馬奶酒是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飲料和待客佳肴的一種營養豐富、香甜可口的消暑良飲。蒙古族長期飲酸馬奶,而且在酸馬奶製作、藥用方面己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馬奶酒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蒙古人每天飲用這種天然的保健飲料,才有那樣的強壯的體魄和在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能力。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製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每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馬奶酒。

這時舉行酸馬奶節,親戚朋友都歡聚在一起,長輩們說著祝福詞,是草原人們的相互交流好的機會。蒙古民族人們在長期以來實踐中發現了酸馬奶的許多獨特之處和醫療作用,創立了蒙古醫學的「酸馬奶療法」。

馬的民間信仰

歷來,不論生活、商貿、戰爭中,馬一直是人類的忠誠的伴侶,蒙古族人們也一樣把馬當作最忠實的伴侶。從而,蒙古族人民都很喜愛馬,甚至當做崇拜、想望的象徵物之一,在草原人們的心目中馬是一個神聖的動物。老人們都說馬是有靈性的動物,一定要好生善待。尤其是那些有特殊特徵的駿馬,比如一根雜毛都沒有的白馬、有特殊花紋的馬都受主人的愛護和重視,當地的牧民們認為它是蒼天派來的使者,是象徵著草原更加美麗富饒,牧民的生活更加繁榮富強。所以,這種馬從小開始就脖子里不套馬杆、背上不架馬鞍、更不能騎乘,當作當地草原的聖物。這充分說明,蒙古族人民把馬當作神聖的精神之物。所以,蒙古人從來不吃馬肉,還有馬奶當作聖潔、辟邪的東西,用勺子把馬奶灑向遠出的人,祝福他們一路平安。

騎馬給草原人民帶來了很多方便,比如馬一天能跑人徒步走路十天的路程,是節省時間。草原五畜中,馬是跑的最快,放牧時節省勞動力。不過在放馬過程中,套馬或放馬時比較困難。所以在草原上的人們都希望自己擁有最快的馬,用來追趕別的馬,因此有時聚到一起比誰的馬跑的快。這種選拔快馬的自然活動,隨著歷史和人們的生活意識的改變,逐漸變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傳統娛樂活動——賽馬。

游牧民族自古有祭馬的民間風俗,流行全國各地。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馬祖為天駟,是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開始教人牧馬的神靈;馬社是馬顧中的土地神;而馬步為馬滅災害的神靈。

馬的造型藝術

民間信仰、民間文學和民間文藝都屬於民眾創造的無形文化。現在,民俗學界把民間造型藝術分成十二生肖動物系列、吉祥動物系列、生活系列三類。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中關於馬的民間造型藝術很多。

在蒙古族居住地區廣泛流行的畫《無畏》中馬在暴風雨中站在懸崖邊上大無畏表情。該繪畫描繪在草原上的惡劣環境條件下,游牧人民勇敢的面對生活,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面貌。同時,也表明游牧人民的聰明智慧性格。那木蘇瑞的《八駿圖》是在綠色的大草原上8匹金黃色駿馬安靜地生息,該畫是盼望安靜幸福的草原游牧生活的生動寫照。神駿樂團表演的馬頭琴藝術更加淋漓盡致的寫出在草原上那種豪放的生活。

有一句民間諺語說:「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蒙古馬精神,是草原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已經融入邊疆各族人民的血脈,成為各族群眾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的重要精神源泉與紐帶

圖文來自網路 經作者整理

編輯: 鄒夢圓 黃鶯

美工:閔傑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節慶 的精彩文章:

桂花香,蟹正肥

TAG:我們的節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