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現代」紐約在巴黎:MoMA首次在海外大規模展出其收藏

「現代」紐約在巴黎:MoMA首次在海外大規模展出其收藏

由建築師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設計的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自2015年落成的三年以來,一共舉辦了11場藝術展覽、120多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今年10月,在其開幕三周年之際,路易威登基金會的第12個名為「保持現代:MoMA 在巴黎」(Being Modern:MoMA in Paris)的展覽於10月11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路易威登基金會藝術總監蘇珊·巴傑(Suzanne Pagé)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 MoMA)館長洛林·D·洛瑞(Glenn D. Lowry)主理此次展覽。昆汀·巴傑克(Quentin Bajac)擔任策展人,並在 MoMA 多個部門及路易威登基金會策展人奧利佛·米其倫(Olivier Michelon)的協助支持下,完成了藝術品的甄選與展覽布局工作。

▲ 保羅·西涅克,《Flix Fénéon肖像,作品217》,1890年,畫布油畫,David Rockefeller 夫婦於1991年捐贈給 MoMA,圖片來源:路易威登基金會

本次展出的200多件作品均為 MoMA 從1929年建館以來到最新的藏品,這也是 MoMA 第一次在海外大規模的展出其收藏。「我們和 MoMA 一直都有聯絡,LVMH 集團也多次贊助了 MoMA 的展覽,由此我們和 MoMA 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繫。此次展覽既有歷史的部分,介紹了20世紀當代藝術的發展;又有非常近代的藝術作品。因此,它自然而然的加入了我們基金會的展覽日程中。」路易威登基金會藝術總監蘇珊·巴傑在接受《藝術新聞/中文版》專訪時透露。

▲ 保羅·塞尚,《浴者》,1885年,畫布油畫,Lillie P. Bliss 收藏,1934年進入MoMA 收藏,圖片來源:路易威登基金會

MoMA 和路易威登基金會的此次合作,首先旨在於巴黎展出二十至二十一世紀藝術史上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的傑作,範圍涵蓋了現代藝術誕生初期的藝術作品到美國抽象表現派作品、波普藝術作品、極簡主義作品再到當下的數字藝術。其次,這個籌劃多年的巴黎與紐約之間的合作,將在路易威登基金會的建築空間中,賦予 MoMA 藏品新的生命,並在巴黎追溯 MoMA 這個蜚聲國際的現代藝術機構的歷史與輝煌,更為此刻正在進行的、將於2019年正式竣工的擴建和翻新後的新場館預熱。

▲ 辛迪·雪曼,《Untitled Film Stills#21》,1978年,銀膠相片,圖片來源:路易威登基金會

在眾多的藝術機構中,為何 MoMA 會最終選擇在路易威登基金會展示自己的藏品?根據蘇珊·巴傑所言,是路易威登基金會迫切地促成了這個合作項目;並且,展出的200多件作品均由 MoMA 挑選,因此,這個展覽相當於是兩年後將新落成的 MoMA 場館預告與宣言:「路易威登基金會從創立的最初就醞釀了一系列非常具有野心的展覽,例如之前的「史楚金收藏展」。我們既有歷史性的關於現代藝術的展覽,也有非常前衛的關於當代藝術的展覽,這樣的定位是和 MoMA 的理念不謀而合的。基金會和 MoMA 的另一大相同之處在於,這兩大機構都是私人性質的,但都面向公眾開放。在巴黎,像我們這樣大型的私立機構還是很罕見。」

▲ 埃斯沃茲·凱利,《Colors for a large wall》,1951年,畫布油畫,藝術家本人於1969年捐贈給 MoMA,圖片來源:路易威登基金會

展覽中的200多件藝術作品,從繪畫、雕塑,到攝影、電影,再到建築、設計與行為表演等遍布了路易威登基金會四層的展覽空間。整體展覽極具教育意義,蓋因其設計遵循了年代順序並且帶有明顯的多學科性與跨學科性特點。

從底層泳池樓層開始,基金會展出了 MoMA 從1929年至1939年的首批收藏。這些藏品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現代藝術的誕生以及歐洲藝術運動的發展,從後印象派,到立體派、未來派,再到抽象派。在此樓層中,參觀者還可以了解到,由於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現代藝術的中心由歐洲轉向美國,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由此蓬勃發展起來,波洛克、克羅斯,德·庫寧開始成為關注焦點。

▲ 安迪·沃霍爾,《Double Elvis》,1963年,畫布絲印油墨與丙烯畫,圖片來源:路易威登基金會

蘇珊·巴傑說:「『保持現代』的關鍵是立足於當代,同時要不斷的變革、更新自我。尤其在我們現今所處的一個縱橫交錯的複雜社會中,地理、文化和社會的邊界不斷被打破,如何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保持現代性、當代性』是我們所感興趣的。」這也是她認為我們在當下仍需討論現代藝術的原因。

路易威登基金會一層共有兩個展廳,在這裡策展人為觀眾呈現20世紀60年代的兩個審美趨勢:一方面,幾何抽象使得早期極簡主義誕生;另一方面,受流行媒體文化影響,以列序和重複原則為特點的波普藝術在美國出現。

▲ 羅伊·利希滕斯坦,《溺水女孩》,1963年,畫布丙烯畫,圖片來源:路易威登基金會

二層的展廳彙集了20世紀70至90年代的作品,這是一個充滿疑惑、被質疑的年代。展覽被分為兩部分,首先觀眾可以看到上世紀60、70年代藝術家們對於藝術本質的再思考,對於藝術家的社會地位及其身份的探索,由此產生了觀念藝術和激浪派等藝術運動。第二部分則是80、90年代一批藝術家們對處於後越戰時期的美國社會的批判與反思的相關作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7號展廳中呈現了美國女攝影師、女藝術家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完整的70件《Untitled Film Stills》系列作品。該系列通過虛擬電影的形式,反映了藝術家在當時美國社會的大環境下對於女性形象的偏見與刻板印象的深度思考。

▲ 栗田穣崇,《Tokyo Emoji》,1998-1999年,數碼圖片,日本手機通訊公司 NTT DOCOMO 於2016年捐贈給 MoMA,圖片來源:路易威登基金會

最後的展廳呈現了2000年以來的 MoMA 的藏品,以此強調 MoMA 收藏的生命力與對當代藝術的敏感度。這些藝術作品具有極強的國際性,它們由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所創作,例如埃及藝術家伊曼·伊薩(Iman Issa)、土耳其藝術家阿斯利·喬烏肖魯(Asli Cavusoglu)等。此外,這系列的收藏也反映了當代藝術的現狀——數字藝術的崛起。2013年首個電子遊戲作品進入 MoMA 收藏,這也說明了 MoMA 在當代藝術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始終以保持與時俱進的「現代性」為己任。

▲ 索爾·勒維特,《Wall Drawing #260》, 1975年,蠟筆鉛筆牆紙作品,展覽現場圖片,圖片來源:TANC

此次展覽的另一大特色便是路易威登基金會本身的建築與 MoMA 藏品的對話。除展廳外,一些大型作品合理地利用了基金會的其他空間。例如,一層和二層的展廳入口的牆面就被藝術家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和藝術團體「一般觀念」(General Idea)的作品所覆蓋。

「保持現代:MoMA 在巴黎」將展至2018年3月,這場將持續5個月之久的展覽為法國乃至歐洲藝術愛好者們帶來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一睹紐約藝術風貌的「現代性」。而在這場藝術盛宴的背後,又將會帶來新一輪的關於私立美術館跨國合作的熱烈討論。(採訪、撰文/俞夢)

保持現代:MoMA 在巴黎

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 | 10月11日至2018年3月5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籍 的精彩文章:

書畫收藏永遠是春天
馬未都:我搞收藏這麼多年,見過唯一不貶值的東西
翡翠賭石下錯第一刀,導致大塊原石出不了手鐲,心疼兩分鐘接下來該怎麼辦!
世界最昂貴,一條魚高達900萬,驚呆了!
印度人幹活慢?一張桌子做三年

TAG:畫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