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古董一半出自他手:本是賣國賊為何有人稱他愛國僑領?
1/
去法國巴黎旅遊的人,大多不會錯過一棟被稱為「巴黎紅樓」的景點——彤閣,那是一棟坐落於巴黎第八區庫爾塞勒街四十八號的著鮮明東方特色的五層小樓,離巴黎著名景點凱旋門僅一公里之遙。相信大多國人並不了解這棟小樓的前主人會是一位中國人——他就是浙江湖州的盧芹齋。
「巴黎紅樓」
現代人對盧芹齋這個名字或許相對有些陌生,但是,對於上清末民初的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尤其是中外文物古董界(或叫藝術品市場)來說,盧芹齋可謂是大名鼎鼎——因為,他是當時世界文物界最活躍的古董商,沒有之一。他之所以能有如此響的名頭,是因為他在文物買賣中的龍頭地位——據說,當年流失于海外的中國古董,約有一半是經他之手售出的。
盧芹齋本人也因此成為一名備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是「愛國僑領」,更多人稱他為賣祖求榮的「賣國賊」。
那麼,盧芹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盧芹齋
2/
盧芹齋本名並不叫盧芹齋,「芹齋」這個名字是他在國外發跡後,自己重取的,他老爹給他取的名字叫「煥文」。他的老家是湖州鄉下一個名為盧家兜的小村莊,盧煥文的父母都是農民,尤其可悲的是,他老爹還是一位癮君子。盧煥文10歲那年,因不堪忍受生活與情感上的雙重壓力,盧煥文出生不久,母親就自殺身亡。母親去世不久,他老爹也因吸空了身子,撒手西歸。
盧煥文就這樣成了孤兒,失去了生活依靠的盧煥文被一遠房親戚收養。他的命運轉折,是一次不經意間的打工之旅行——他們老家附近的南潯,有一戶張姓的大戶人家對外招幫工,盧煥文隨即成為那戶人家的僕人。
張靜江
盧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顧張家二少爺。張家的這位二少爺雖然出生於的富商巨賈之家,但是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斯文安靜」,而是自小就愛打抱不平,當時被大人們稱為「小俠」。張家少爺在一次衝進火海救人時被被嚴重燒傷,雖然大難不死,但落下終生殘疾,髖骨摔折,股骨斷裂,走路一跛一跛的。
有著如此性格與壯舉的少年俠客,日後當然也不是普通人物——這位少爺就是日後被人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張靜江。
能夠跟在這樣的風雲人物身邊,為盧煥文的日後發展,開啟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窗。
張靜江夫妻
3/
盧煥文的機遇終於來了。1902年,欽差大臣孫寶琦奉命出使法國,身邊缺一個機敏能幹的商務參贊。有人引薦張靜江,孫寶琦大為賞識。當時,跟隨張靜江一同出使法國的僕從中,就有盧煥文。
張靜江到巴黎後,公幹這余,還開起了一家專門經營中國貨的商號,起名「通運」,盧煥文就被安排在這裡做事。中國當時的特產,在運通公司里應有盡有,絲綢、茶葉、地毯、瓷器、古玩和漆器,盧煥文雖對絲綢茶葉略微在行,但古玩以前還從來沒摸過,只在南潯張家做工時見過這些到處擺放的值錢玩意兒。不過一旦上手的機會來了,他很快就觸類旁通,欣賞和把玩古董到後來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樂趣。盧煥文的天賦高,干起活來又很賣力,並且對市場有天生靈敏的嗅覺,很快就被任命做了掌柜,漸漸成了公司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盧芹齋
通運號的生意雖然財運亨通,但已經不適合他繼續做下去了,因為張靜江並不是個看中眼前小利之人,自從1905年8月與孫先生在赴法的輪船上相遇,之後便成為終身摯友,一直為孫先生的事業籌資助款。即使在法期間,他也把金錢和心思都用在了孫先生所奔走的事業上。
張靜受贈的照片
1908年,張靜江拋開通運公司的一切事物,毅然回國輔佐孫先生的開國大事。而張煥文骨子裡就一商人,對政治不感興趣,所以他選擇繼續留在法國搞古董賺錢。
4/
1908年,年僅28歲的盧煥文,離開老東家自單幹,他將自己的店取名「來遠」,取貨自遠方來之意。並且,他又給自己改了個新名字,從此,「盧煥文」搖身一變成為「盧芹齋」。隨意生意做得越來越大,他又註冊成立了盧吳古玩公司。
盧芹齋
那時形勢不明,人心不穩定,故宮內的古物珍寶紛紛流失海外,盧憑藉鑒別中國文物的本領,成功低價收購不少古稀珍品,推銷到歐洲市場,簡直一本萬利。漸漸地,他成為享有盛譽的中國古董鑒賞家,也成為歐洲華人中的名人。從此,浙江湖州鄉下的窮小子,一變而成為巴黎上流社會裡的名流。
1912年的中國,內憂外患、一片混亂。但這樣的亂局對盧芹齋來說,卻好戲的開始。因為,此時他的前老東家張靜江因居功至偉,成了孫先生最器重的人,位高權重,能量驚人。
張靜江傳奇
1913年、1914年雖然接連出台了「古物保存法」、「禁止古物出口管制令」,但是,這些條文對於「上能通天」的盧老闆來說,形同一張張廢紙,該做的生意照做,該賺的錢照賺。生意對手難展拳腳,文物古董出口這塊,基本上就成他一家的獨門生意。故宮內的古物珍寶紛紛流失海外,盧憑藉鑒別中國文物的本領,成功低價收購不少古稀珍品,推銷到歐洲市場,簡直一本萬利。漸漸地,他成為享有盛譽的中國古董鑒賞家,也成為歐洲華人中的名人。
盧芹齋
1914年的一個偶然機會,盧芹齋去紐約,當時的紐約經濟蓬勃發展,到處都是痴迷於中國古董的人,相比於經濟放緩且受戰爭陰影籠罩的歐洲,紐約才是古董生意的天堂。盧芹齋意識到:「戰爭已將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紐約。」
1915年3月,他的「盧芹齋來遠公司」在紐約開業了。
來的都是客
盧芹齋具有天才般的文物鑒定能力,他經手的很多古董由死變活,由冷變熱。盧芹齋在古董行的地位可謂是呼風喚雨、一言九鼎。經他手出售的中國古董最為收藏者所信服,所以每年盧芹齋回國,馬上就有收藏愛好者趕來先睹為快,把自己最中意的古董搶購下來。
盧芹齋不是一個單純的文物販子,他邀請知名學者對文物進行研究,如與伯希和研究出版了古玉圖錄,請褚德彝、伯希和編寫青銅器圖錄等。這些研究成果增加了物品的價值和知名度。他常常舉辦展覽和出版藏品目錄等推銷活動,擴大中國藝術品的影響力,他成為了許多大收藏家和博物館的供應商和顧問。
從某種意義上講,盧芹齋是讓西方認識中國古董的啟蒙者。他以精湛的文物專業知識和天才的商業眼光逐漸征服了歐美收藏者。
張靜江的收藏
5/
1916年至1917年間,中國文物界發生了一件特大事件,那就是唐太宗昭陵中兩尊石刻浮雕「昭陵二駿」被人偷偷販往了國外。這一事件的幕後推手就盧芹齋。此事讓國人至今難以釋懷,視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莫大破壞和褻瀆,有人甚至將之於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相提並論。
《昭陵六駿》(郵票)
不過,盧芹齋本人一直否認自己直接涉及盜墓,堅稱(昭陵二駿)是從地方政府手裡當場買下,由軍閥護送進京,所得款項已用於修建學校……我們是從第三方那裡直接接手的,程序上完全合法。
因為在此之前,法國文物商葛楊早已於1913年將六駿移出皇陵,但在盜運的過程中遭到當地居民的堵截,為奪路逃命,盜運者將文物丟下山坡,損壞的石刻殘片被當局沒收。當時六駿石雕受損嚴重,1914年落到了陝西軍閥陸建章手上。他下令押送其中的二駿進京,作為即將登基復辟帝制的袁世凱的賀禮。
被販賣出境的木雕佛像
可「二駿」尚未送入袁家花園,袁世凱就做著他八十三天的皇帝夢一命嗚呼了。二駿隨之也不知去向。直到1918年3月9日,一直下落不明的二駿才神秘地出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它們的主人正是盧芹齋的來遠公司。
據中國古董界人士介紹,流失于海外的中國古董,約有一半是經過盧芹齋的手售出的。盧芹齋一生走私出賣的明以前造像,石刻,青銅器,玉器不計其數,其中大量出自於歷代皇帝被盜的陵墓。盧芹齋給中國文化,考古,文物鑒定等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被販賣出境的五代壁畫
6/
1926年開始,盧芹齋在巴黎建造了著名的「巴黎紅樓」,用文物營造的中國文化氣氛極為濃厚,「紅樓」的一、二、五層和地下一層的一部分已被巴黎市政府列為文化遺產。
「巴黎紅樓」
辛亥期間,盧芹齋像他的老東家張靜江一樣,也曾捐款資助過孫先生的事業。另外,在一段時間內,他每天在紅樓免費資助中國留學生一頓午餐。由於他為國內事業的慷慨解囊,當時還曾被人稱為愛國僑領。
1937年7月7日,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中國局勢動蕩不安。聽說了日軍的侵略暴行,作為中國人,盧芹齋第一時間投入了愛國行動。他動員了公司在巴黎、紐約的全體人員,並捐出2000法郎。他的夫人瑪麗·羅斯擔任了戰爭遺孤救濟會的財務工作,為中國難民和傷員提供救濟。
守土有則
1937年10月,盧芹齋前往日內瓦參加了當地中華婦女聯合會舉辦的義賣,共提供9件拍賣品,義賣獲得的收益全部貢獻給了中國紅十字會用於救助戰爭受難者。1938年1月,盧芹齋在倫敦贊助了一場中國文物展,收入全部捐獻給美國醫療援華會。1942年,宋美齡受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之邀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盧芹齋是受邀聽眾之一。
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
盧芹齋在總結自己的一生時也充滿了矛盾,他承認自己使不少國寶流失海外,但又為這些國寶避免了戰亂得到了保護而感到幸運。晚年的盧芹齋,他數次嘗試為自己辯解,他辯解的主要理由,就是因為中國的時局動蕩,流失出去的文物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如今,公元十世紀的中國佛教壁畫安詳地懸掛在訥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中。」它們並沒有隨廣勝寺一起在內戰的炮火中被毀。《盧芹齋傳》中亦寫道:「盧芹齋一直嘗試為自己開脫『沒有任何一件文物是我從原址上偷來搶來的。』言外之意:不是我,是別人。」
《盧芹齋傳》
1957年,盧芹齋死於瑞士,終年78歲,葬在妻子的家族墓地古何貝瓦。
對於盧芹齋這樣一個經歷複雜的歷史人物,我們到底該持一種什麼觀點來看待他呢?
※突尼西亞被趕下台的總統家族資產366億,逃亡時仍強帶銀行黃金1.5噸
※一本手抄的名家詩註:看看那時的私塾先生如何教詩?
※溥儀特赦返京想結婚,立馬有前清舊臣送來15歲女兒,結果很尷尬
※不可不知的十二大國粹:中醫第三京劇第五,排名第一的卻最遭詬病
※有位韓國總統自稱姜子牙後代,曾來中國山東尋根問祖
TAG:老黃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