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扁鵲見蔡桓公 這個蔡桓公其實是齊桓公

扁鵲見蔡桓公 這個蔡桓公其實是齊桓公

李大嘴大嘴讀史

《扁鵲見蔡桓公》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故事情節就不多說了,基本上就是一個過度自信、諱疾忌醫的故事。

我們在中學課本中學習的版本來自《韓非子·喻老》。

問題來了,中國歷史上,就從來沒有過一個被稱為「蔡桓公」的人。

春秋時期的確有一個蔡國,蔡國也的確有一個謚號為「桓」的君主,不同的是,蔡國是個小國,只能稱為「蔡桓侯」,不是阿貓阿狗都能用這個「公」字的。

更何況,蔡桓侯早在公元前695年就死了,蔡國也在公元前447年被楚國滅掉了,而扁鵲的生卒年月是公元前407年和公元前310年,年份對不上啊。

要麼是扁鵲去陰間出診,要麼是蔡桓侯還陽,總之這是一個穿越故事。

那麼說,《扁鵲見蔡桓公》是善於說寓言的韓非子編造出來的嗎?

我們來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裡面記述了情節一致的故事,只是把「蔡桓公」換成了「齊桓侯」。

其實這個「齊桓侯」也可以被稱呼成「齊桓公」

周朝的分封制,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不管是齊國還是蔡國,實際上都是侯爵國,不是公爵國。

但在實際操作中,諸侯活著一般可以提一級內部自稱,死後一般都提一級下葬,這在西周原本是中央給予的榮譽,但到了春秋家家都這樣玩,越來越成為擺設的周天子也很沒辦法。

問題又來了,歷史上有兩個齊桓公,一個是姜小白,也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另一個是田午,稷下學宮的創立者。是誰讓扁鵲看病的呢?

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看生卒年月即可。

姜小白死於公元前643年,田午死於公元前357年,很明顯,田午和扁鵲是同時代的人。

那麼,齊桓公也好,齊桓侯也罷,怎麼有變成了「蔡桓公」呢?

當時,對諸侯王的稱呼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用都城來稱呼,比如說,魏惠王遷都大梁,因此又稱梁惠王,《孟子》里就有有關孟子和梁惠王對話的記錄,其實梁惠王就是魏惠王。

歷史上,田午把都城遷到了上蔡,所以也被稱為「蔡桓公」,應該也有和另一個齊桓公區別的意圖。

好吧,總結一下:扁鵲見蔡桓公,見的實際上是齊桓公,但這個齊桓公不是大家熟知的春秋霸主姜小白,而是另一個名叫田午的齊桓公。

這通繞。

順便說一下扁鵲為什麼叫扁鵲。

《史記》上寫得明白,「姓秦氏,名越人」,扁鵲實際上是對秦越人的尊稱。

《禽經》中有「靈鵲兆喜」的說法,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把安康帶到哪裡,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秦越人是扁鵲,但扁鵲不一定就是秦越人。後來,隨著秦越人的名氣越來越大,扁鵲也就逐漸成為他的專屬稱呼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歷史 的精彩文章:

解密:鐵面無私的冷麵皇子 為何能逆襲登上皇位
他是大秦霸業第一謀士,謀兵、謀國、謀天下、謀士無雙
玉扳指:手指上的玉文化
陸昕民俗錢幣系列談:《宋代民俗錢幣的哲學內涵》
岳飛冤死後5個兒子的悲慘下場,竟然生不如死!

TAG:搜狐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