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异的复仇》老老葛讲聊斋

《奇异的复仇》老老葛讲聊斋

图咏 啸聚山林一念痴,老人不是帝王师。妻孥骈戮东郊日,记否园中纵火时?

话说山东曹州府(现荷泽)有一个姓李的读书人,家里很有钱,他住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院子,不过住房不多。院子后面有一块几亩地的空地,一直荒废着。

一天,有一个老翁来找他,想要租他的房子住,愿意出一百两银子作租金。李某一看,租金倒是不少,只是家里并没有多余的房子,所以就婉言谢绝了。老翁对李某说:“请你放心收下租金,不要有什么顾虑。”李某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就暂且收下租金,看看是怎么回事。

过了一天,村里的人看见有车马家眷进了李家的大门,人车进进出出,纷纷扬扬地好像有很多人。大家都怀疑李家的院子里并没有许多房舍,怎么住得下这么多人呢?有人来问李某,李某自己也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回家看了看,也没有发现有任何不一样的迹象和动静。

又过了几天,租房子的老翁忽然来拜访,对李某说:“敝人搬来贵府已经好几天了,事事都得重新安排,又得支锅做饭,又得打铺睡觉,一直没来得及来拜访主人,实在是失礼了!今天特地叫小女做了顿便饭,请您一定赏光过去坐坐。”李某当即跟着老头去赴宴。

一走进他家后面的园子里,李某忽然看见有一片房舍,非常华丽,都是新盖的。进入正房,房里陈设也很漂亮。酒鼎正在廊下沸着,茶炉的烟也从厨房里袅袅上升。李某刚落坐一会儿,就有什人端上了酒菜,尽是些山珍海味。还时常看到门外有年轻人来来往往,又听到男女青年叽叽喳喳地说话,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家人奴婢好像有一百多人。李某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老翁这家人家全是狐狸!

李某喝完了酒回到自己房里,心想,这么一群狐狸住在自己家院子里,这还了得!他心里暗暗起了杀机。他每次去赶集,就买下一些硫磺、芒硝,陆陆续续总共积攒了几百斤,暗暗将这些东西布满了后面园子四周。等他全部布置好了,就骤然引火点燃,顿时满园烈火冲天,浓烟滚滚,院子里烧得臭不可闻。群狐乱叫之声惊天动地,嘈杂一片。烧了很久,大火才熄灭了。他进园子一看,满园都是烧死的狐狸,焦头烂额的,不计其数。

李某正在察看之际,那个老翁自外面进来了,只见他满脸悲惨,责问李某说:“我与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租了你的一个荒废园子出了一百两钱子作租金,也算对得起你了。你怎么忍心烧毁我的全家!这个奇仇大恨,哪里有不报的道理!”说完,愤然而去。

李某怕狐狸来报复,心想大概狐狸会仍石块毁坏家俱之类,于是日夜加强防范。可是一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到了顺治初年,曹州附近山中盗贼群起,约聚集了一万多人,官兵对他们也无可奈何,无法剿灭他们。李某因为家中人多财丰,一看天下大乱,他天天发愁,怕盗贼下山来抢劫。

正在为难之际,村中来了一个算命先生,自称为“南山翁”,这位算命先生能算人的生死命运,祸福吉凶,一切都了然于心,犹如他亲眼所见一般。一时名声大振。

李某就请这位“南山翁”来家里替他算卦,算命先生一进屋,就肃然起敬,惊呼:“足下乃真主也!”李公子听了此话大吃一惊,以为算命先生是无稽之谈。算命先生却郑重其事地坚持说,李某是真命天子。李某听罢半信半疑,对算命先生说:“哪有白手起家而成帝王的?”算命先生说:“不然!不然!自古帝王君主有很多是平头百姓出身的,有谁生下来就是天子的呢?”李某仍旧心怀狐疑,但是对算命先生却尊敬起来,请他上坐。

算命先生竟以“卧龙”自居(诸葛亮号卧龙)。他提议先准备胄甲几千套,弓箭几千副。李某顾虑有这么多弓箭甲胄,没有兵马有什么用?担心招不起人马,算命先生说:“臣愿为大王联合诸山人马,订立盟约,并宣扬大王为真龙天子,山中将领、士卒必然前来响应。”李某很高兴,便让先生去按计划行事。他把家藏的银子全部拿了出来,制造胄甲,购买弓箭,准备起事。

隔了几天,算命先生来说:“凭借大王的福威,加上我两行伶俐齿,三寸不烂舌,各山的头领没有一个不愿意归你指挥的。”果然,没出十天,就有数千人马来归顺。于是李某便拜算命先生为军师,树起大旗,设置五色彩旗,占据山头,建造围墙,一时声势大振。

曹州县官带兵来围剿,算命先生指挥兵马,打得官兵大败而归。县官害怕了,连夜报告了兖州知州。兖州知州派兵远来讨伐,算命先生又指挥人马埋伏起来,一举将兖州兵打得大败,伤亡惨重。从此,李某声势更大,人马到了一万多。李某便自立为“九山王”。算命先生还愁人马少,又谋划派了一支人马抢了从京城开往江南的许多军马。于是“九山王”的名声威震天下,李某加封算命先生为“护国大将军”。

从此,李某在山上高枕无忧,非常自负,以为黄袍加身称王称帝的日子为期不远了。不料,山东巡抚因为军马被李某军队夺走一事,已经准备进剿他们了,后来又得到兖州兵败的报告,便会集了六路兵马,精兵数千,四面围剿“九山王”。这时人喊马叫,遍布山谷。“九山王”大为震惊,呼唤他的“护国大将军”、算命先生来商议对策,可是找遍整个军营,却已经不见了算命先生的踪影。“九山王”李某束手无策,他登上山顶一望,长叹道:“唉!我今天才知道朝廷的势力之大了!”

不久,官兵攻破了山寨,李某被擒,妻子老小全家都被杀了。到这个时候他这才明白,这算命先生就是当年的老狐狸变的,原来他是用官府杀掉李某满门的办法来报他当年的灭族之仇的。

【老老葛说】

这篇故事中,富家子弟李某因为家中住进了狐狸一家,心中十分忌恨,设法烧死了狐狸一家。他的做法太过分了。按理说,狐老翁借他的院子住是很懂规矩的:先是登门求租,出高价租金;自建房舍,自己搬迁,不麻烦别人;搬家完成后又以礼相待,宴请主人。应该说礼数做得很周到了。李某即使因为觉得人狐异类,不愿与狐翁一家做邻居,也应当好言劝阻,婉言谢绝,甚至可以设法驱赶,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火烧对方全家。

因此我认为狐翁报复李某是完全顺理成章的,对狐翁报复李某的办法也是非常佩服的。狐翁采取的并不是常规手段,什么扔石块砸家具、污染食物、蛊惑家人等等,而是用了一个“捧杀”的办法:先吹捧你:“此真主也!”当李某将信将疑之际,帮你扩大势力,连打胜仗,最后让李某真的认为自己是“真命天子”,会“黄袍加身”于是飘飘然当起了“九山王”。当官府大兵围剿,狐翁自己则一走了之。最后李某落得个满门抄斩。这真应了一句西谚:“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怎么使其疯狂?捧他!

看官,不要小看狐翁这个手段,他利用的正是人性的弱点:缺乏自知之明。不信你看,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马的高官,在位时周围有许多人,里面既有一批朋党,真正希望你步步高升,自己也可鸡犬升天,但是肯定也有不少“狐翁”,一心想要你倒台,却拼命地捧你,让你忘乎所以,真以为自己将会成为“第x代接班人”,结果呢?都落了个李某一般的下场。

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山东费县一带连年旱灾蝗灾,民不聊生,发展到人吃人的地步。费县人王俊率众造反,民众响应,一时间起义军占领了费县周围大大小小九个山头,王俊自封为“九山王”,与官府对抗。一直到清朝顺治年间,这支农民造反队伍才被朝廷剿灭。蒲松龄先生写这篇《九山王》就是用了这段史实。只不过故事中山东费县变成了山东曹州,王俊变成了李某。故事内容主要不是写农民造反,而是狐狸的报复。

【原文】《九山王》《聊斋志异》三会本 卷二 第二十九篇

曹州李姓者,邑诸生,家素饶,而居宅故不甚广,舍后有园数亩,荒置之。一日有叟来税屋,出直百金,李以无屋为辞。叟曰:“请受之,但无烦虑。”李不喻其意,姑受之,以觇其异。越日,村人见舆马眷口入李家,纷纷甚夥,共疑李第无安顿所,问之。李殊不自知,归而察之,并无迹响。过数日叟忽来谒,且云:“庇宇下已数晨夕,事事都草创,起炉作灶,未暇一修客子礼。今遣儿女辈作黍,幸一垂顾。”李从之,则入园中,欻见舍宇华好,崭然一新;入室陈设芳丽,酒鼎沸于廊下,茶烟袅于厨中。俄而行酒荐馔,备极甘旨,时见庭下少年人,往来甚众;又闻儿女喁喁,幕中作笑语声;家人婢仆,似有数十百口。李心知其狐。

席终而归,阴怀杀心。每入市,市硝硫积数百斤,暗布园中殆满。骤火之,焰亘霄汉,如黑灵芝,燔臭灰眯不可近,但闻鸣啼嗥动之声,嘈杂聒耳。既熄入视,则死狐满地,焦头烂额者不可胜计。方阅视间,叟自外来,颜色惨恸,责李曰:“夙无嫌怨,荒园报岁百金非少;何忍遂相族灭?此奇惨之仇无不报者!”忿然而去。疑其掷砾为殃,而年余无少怪异。时顺治初年,山中群盗窃发,啸聚万余人,官莫能捕。生以家口多,日忧离乱。适村中来一星者,自号“南山翁”,言人休咎,了若目睹,名大噪,李召至家,求推甲子。翁愕然起敬曰:“此真主也!”李闻大骇,以为妄;翁正容固言之。李疑信半焉,乃曰:“岂有白手受命而帝者乎?”翁谓:“不然。自古帝王,类多起于匹夫,谁是生而天子者?”生惑之,前席而请。翁毅然以“卧龙”自任。请先备甲胄数千具、弓弩数千事。李虑人莫之归。翁曰:“臣请为大王连诸山,深相结。使哗言者谓大王真天子,山中士卒,宜必响应。”李喜,遣翁行。发藏镪,造甲胄。翁数日始还,曰:“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戟下。”浃旬之间,果归命者数千人。于是拜翁为军师,建大纛,设彩帜若林,据山立栅,声势震动。邑令率兵来讨,翁指挥群寇大破之。令惧,告急于兖。兖兵远涉而至,翁又伏寇进击,兵大溃,将士杀伤者甚众。势益震,党以万计,因自立为“九山王”。翁患马少,会都中解马赴江南,遣一旅要路篡取之。由是“九山王”之名大噪。加翁为“护国大将军”。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东抚以夺马故,方将进剿,又得兖报,乃发精兵数千,与六道合围而进。军旅旌旗,弥满山谷。“九山王”大惧,召翁谋之,则不知所往。“九山王”窘急无术,登山而望曰:“今而知朝廷之势大矣!”山破被擒,妻孥戮之。始悟翁即老狐,盖以族灭报李也。

异史氏曰:“夫人拥妻子,闭门科头,何处得杀?即杀,亦何由族哉?狐之谋亦巧矣。而壤无其种者,虽溉不生;彼其杀狐之残,方寸已有盗根,故狐得长其萌而施之报。今试执途人而告之曰:‘汝为天子!’未有不骇而走者。明明导以族灭之为,而犹乐听之,妻子为戮,又何足云?然人听匪言也,始闻之而怒,继而疑,又既而信,迨至身名俱殒,而始悟其误也,大率类此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老葛说 的精彩文章:

TAG:老老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