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学们啊”,“不,观众朋友们”!

“同学们啊”,“不,观众朋友们”!

《大宅门》演前谈

2017.10.12西安音乐厅

已售罄

朋友,你知道“陆大可”吗?

你知道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谁演的最像吗?

那你一定知道大宅门里的“王喜光”了!

是的!小编有幸见到了老戏骨雷恪生老师!撒花ヽ(°°)ノ

让我们看看同去的阿茅与阿坡是多么激动吧!

“王鑫”说

想说说雷老师,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和我印象中的一样是一个极可爱的人。在主持人有请两位老师上场的时候,雷老师先是迈了两步,而后摘下了头上的红色帽子,我这才看清他的脸。上场时他是笑着的,带着那种独有的感染力,属于他的,属于老人的,也是属于演员的,令我也不由咧开嘴角,心想:哇,好和蔼,好可爱。而后的采访中,他的肢体动作,如在刘老师说话时,歪着个脑袋看着他;被观众提问时,开玩笑的说人家的台词功底不好,自己都听不清,和后来的被提问环节伸着个脖子,手指自己,一副“问我吗”的状态都好不可爱。

“蔡嘉桐”说

看完这次座谈会了解到雷恪生老先生一生最爱的角色是阿Q,制作者曾谈到雷老先生演绎的是鲁迅笔下最生动的阿Q_刘佩奇最爱的角色还属大宅门里的三爷。他认为三爷是整部戏里最出色的人物。有转变性。两个人私下里都是很平和有趣的两个人。雷恪生先生一直在现场喊观众为同学们,刘佩奇还当面制止雷恪生老先生让他少说点。两人现场的互动特别搞笑。再谈起小鲜肉的问题时,雷先生提到小鲜肉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研究台词剧本后面还有无数部戏等着他拍呢。我们这些老腊肉观众谁看呀。而刘佩奇说他认为小鲜肉应该存在但不应该成为主流,他们的片酬不应该那么高,这种现象的形成值得观众朋友,以及媒体朋友的反思。当被问到大宅门与“那年花开月正圆”中饰演的角色有何不同时,刘佩奇提到两者的阶级地位不同,一个是江湖混混,一个是有地位的三爷,不能一起比较。他还提到演戏坚持要有细节性,有细节才会有生命力。

小编相信大家都看了电视剧版“白鹿原”~

是的,刘佩琦老师也到场与大家作了交流。刘老师关于“小鲜肉”和“老腊肉”的解释让小编印象深刻,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观点了。

老戏骨

舞台上应该有“奶油小生”,也应该有老戏骨。小鲜肉如果不给自己的心灵加点料,那么靠颜吃饭的日子也就那么几年,人老色衰后可能只剩“僵尸粉”了。用一句非主流的话说,“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要想让小鲜肉成为老戏骨,各行各业包括小鲜肉自己,都该努力。

中国国家大剧院版《大宅门》10.13,10.14,10.15就要在陕西大剧院上演啦!如果你打开“西安音乐厅X陕西大剧院”的公众号线上购票,会发现

没买到票的朋友和小编一起哭晕在厕所吧o(╥﹏╥)o

龚悦平说

16年前的东西了,刘先生和雷老跑到西安,再次拉开了大宅门充满哀思的幕布。什么是艺术?这个命题太宏大了,但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能反驳的是,宝爷40年来精雕细琢的那些个白家的事儿就是艺术,甚至可以说是经典。很高兴看见雷老爷子还活跃在舞台上,可以形容为生龙活虎了,比划起来满满的喜感。“三爷!”——坐得远,但总感觉刘老师的眼睛里还能看见那股子激情,“大烟膏子就酒,小命立时没有”,那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大宅门》,怎么说呢,是一部让人看了座谈会就冲动到想买几倍黄牛票的戏。

冯娜说

我对《大宅门》这部电视剧印象非常深刻,可以说它陪伴了我整个成长的阶段,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是在幼儿园,那时候看不懂,只是看着妈妈那么喜欢,每晚都在看,我也跟着看,那时候就觉得那带着戏曲味儿的片尾曲很好听,我就跟着学。看完40集之后,我也就只学会了哼那首歌。后来上小学也看了这部电视剧至少五六遍吧,每当有卫视在复播这部剧的时候,我都会看,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何其有幸能坐到台下,亲耳听电视剧《大宅门》里的两位重要演员讲述《大宅门》的故事!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活的”影视演员,而且还是我非常喜爱的两位老戏骨。雷恪生老先生非常亲切可爱,他数次在现场亲切地称呼观众为“同学们”,娓娓讲述着他与《大宅门》之间有趣的故事,说得高兴了,也不顾刘佩琦老师在旁边做出的让他停止的手势,继续兴高采烈的说着,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小孩”实在是太可爱了!

刘佩琦老师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多数是亦正亦邪或是反面形象,如《大宅门》里的白三爷、《啼笑因缘》里的沈三玄,甚至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周老四,也不能说是一个完全的正面人物。可是昨天晚上,虽然坐在台下只听他们聊了一个多小时,但是我感觉到刘佩琦老师本人是一个极具正义感,且对艺术极其热爱并严谨的一个好演员。他对“小鲜肉”现象准确而中肯的评价,赢得了满堂喝彩。他让不严谨、“认错了人”的观众坐下、拒绝她再提问,这让我有点意外,但是也让我更加敬佩他,因为这正表现了他对他所从事的影视事业的认真与热爱。

《大宅门》从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到如今已是16年,我相信有很多观众和我一样,对它还恋恋不忘,因为这部剧实在是太好了,我们看不够、没看过瘾啊!希望能在现场看一次话剧版的《大宅门》,相信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文字 王鑫、蔡嘉桐、龚悦平、冯娜

图片 网络

编辑 田玲玉

期待您与戏剧的故事

欢迎订阅投稿,感谢关注

出品

茅坡戏剧青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茅坡戏剧青年 的精彩文章:

TAG:茅坡戏剧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