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葯三分毒,中成藥也莫亂吃!

是葯三分毒,中成藥也莫亂吃!

每天10分鐘,中醫養生不用愁!

主講醫師:李遠山

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

中西醫結合主治醫師

國家級名老中醫史載祥教授弟子

史欣德教授古方傳承工作室主任

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分會青年委員

今日分享主題

中醫角度看咳嗽

首先說一個案例,一個年輕的男性患者。

兩個月前感冒,之後一直咳嗽,後來發展到咳喘憋氣的狀態,於是吃了一段時間的中成藥,自我感覺咳嗽好多了,但仍沒有斷根;

於是來我這裡就醫,在他自己看來咳嗽有所好轉,其實並非如此,於是給他開了方子,針對他的情況進行調整。

下面說說他吃的那個中成藥,為什麼不足以治好他的咳嗽呢?

藥方如下:

前胡、白前、苦杏仁(去皮炒)、桑葉、麻黃、半夏曲(麩炒)、桔梗、川貝母、紫蘇子(炒)、化橘紅(鹽炙)、紫菀、款冬花(蜜炙) 、旋覆花、海浮石(煅) 、馬兜鈴(蜜炙)、茯苓、甘草(蜜炙)、遠志(炒焦)、石膏、細辛、五味子(醋炙)、桂枝(炒)、浙貝母、白芍(酒炙)、葶藶子、射干、百部(蜜炙) 、薤白、黃芩、党參、大棗、煅蛤殼粉、青黛、罌粟殼(蜜炙)、生薑、枇杷葉。

藥方約有四十味中藥成分,幾乎是該用的葯都用了:止咳的,平喘的,化痰的,清熱的,平肝的,補肺的,收斂的,寒熱都管,虛實都管,氣不足有補,氣有餘有泄。

打個比方,就如一張攔河網,不分對象,將河裡面大魚小蝦全都撈著。

看似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然而以我的臨床經驗來看,不僅沒有好的治療作用,反而會引起身體的其他問題。

這個方子表面上看起來,是包治各種類型的咳嗽;雖然很多人服用後,表面上看見癥狀有所緩解,有的甚至也能治癒。

但是,再仔細一看藥方里的成分,很多中藥成分是不能夠這麼吃的,甚至裡面還包含了一些已經被研究出來有問題的中藥。

如:馬兜鈴,這個葯已經被淘汰了,不再使用了。

為什麼呢?

因為馬兜鈴酸的對腎功能的損害是很明顯的;

細辛,有肝毒性,一般我們用細辛的時候也就3—5克,除非一些特殊的情況,短期服用,偶爾用到10克也有可能。

罌粟殼,這個葯一看嚇一跳,大家都知道以前做餐飲的,或者火鍋里都有加入這個葯,現在已經嚴令禁止了,在中藥行業里我們臨床上也基本上不用。

不使用罌粟殼,藥效並沒有打折扣,同樣能把病治好,療效不受影響。

這個包含約四十味成分的中成藥,我個人認為是真的不合適,中醫有句話叫「有病則病受之,無病則人受之」。

中藥不是保健品,如果不對症的話,那麼會傷人的。

關於這點我有切身體會,有一個特別複雜的咳嗽患者,舌質嫩,有裂紋,舌苔厚膩。

這看上去是一個陰虛,痰濕,陽虛三者夾雜的情況,除咳嗽外還表現為上火,嗓子疼。

給他用藥時,第一次藥方,用了比較多的麥冬,地黃,結果痰變的多而膩;

然後,調整藥方時,我覺得這個病根本上還是陽虛,給他用了不少的溫熱葯,結果一下子這個嗓子疼的更厲害了,當然對這個患者之前來說情況還是有所改善。

有人在生病時,身體的代謝能力,適應能力,敏感性,跟常人是不一樣的,用藥時只要稍微偏頗一點,就會代謝不了,身體受不住,就會出現不舒服的反應。

關於文章開頭的第一個病例,後來用的小青龍加石膏湯,是張仲景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方子,很管用,患者吃完之後感覺好了七成,複診時再給他調整另外一個方子,從而治癒。

一個是接近四十味葯的大方子,另外一個是只有九味葯的小青龍加石膏湯,效果的差異很明顯。

所以說服用中藥,對症,藥到病除,不對症,不僅不能治好本身的疾病,同時還有可能引起身體的其它問題。

估計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認為中藥是保健品,長期服用,結果導致身體受損。

為什麼呢?因為不辨證,葯不對症!

現在常聽到各種宣傳的常備葯,說的非常權威,有理有據,結果是非常誤導人的,很多推薦的那些家庭常備葯,其實是千萬不能常備亂吃的。

所以說科學用藥,猶如用兵,如果這個兵是一群烏合之眾,那麼這個打仗肯定打不贏,我們要用精銳部隊,要針對性的用兵,該用步兵用步兵,該用騎兵用騎兵,同時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形採取不同的戰術。

中醫用藥同樣如此,因人而異,對症下藥。沒有辨證,胡亂給葯,不僅把中醫給庸俗化了,還會對用藥者造成身體損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母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知母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