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幾大NBA解說天王如何互相評價!蘇群:張指導有一點最讓我驚訝
我第一次接觸張指導是在1996年左右。當時我已經解說NBA一個賽季了,加上兩次總決賽,都是在中央台做的轉播。96-97賽季開打之前,孫正平老師跟我說,小蘇,我們要來一個新的嘉賓,你應該認識吧,張衛平張指導。
張指導我當然認識,很小的時候就看過他打球,當時是在爸媽單位的電視里看比賽。但是從我開始做籃球記者,到張指導1997年從美國回來,那段時間他在國內是消失的。後來才知道,他去美國做了一家酒類批發公司大西部地區的主管,這次回國有一個新的職務,IMG(國際管理集團)在中國區的總經理。
張指導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高大,他身高一米九十多,在演播室里一坐,顯得特別高大。第二印象是特別隨和,那時候他還年輕,頭髮還是黑的,說話嗓門挺大,說的都是大白話,一高興就哈哈直樂,很容易接近。
其實那個時候挺有緣分,擱到現在,要跟張指導一起說個球,幾乎沒有可能。現在無論是中央台還是騰訊直播,在搭檔說球的配置上都比較正規,一定是一個主持人,一個解說嘉賓。張指導和我都屬於解說嘉賓,不太可能在同一場直播里出現。
那時我也在中央台二套說球,偶爾會客串一下主持人的角色。因為孫老師經常出差,要去解說甲A的足球,央視那時也比較缺主持人,有時候就用我頂一下。我曾經和蔡猛、韓喬生老師都搭檔過,97年在美國甚至還和宋世雄老師搭檔過兩場比賽。
那時每個星期有兩場球,經常是我跟大徐(徐濟成)一起說,可能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這段時間。差不多是在2000年以前,當時中央台體育頻道主要的解說員就孫正平老師一位,經常會出現我跟大徐一起上的情況。我跟大徐會在比賽前商量一下:「要不今兒你開頭?」這次是我,下次就是大徐,這樣輪著來。
有這麼幾次,我跟張指導一起說球。一分配下來,他肯定是嘉賓。張指導一輩子不幹A角兒,就是像孫正平老師那個角色,他從沒幹過,一直都是當嘉賓。我跟張指導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得當主持人,呼台號。後來在騰訊也有一次,我倆一起合作,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挺有意思。
作為在他身邊說球的主持人,跟作為聽眾,在兩種不同的身份狀態下,對張指導解說的感受完全不同。
我解說籃球二十多年,平常偶爾在家裡也會看球。看球和在電視機前說球,感覺徹底不一樣。在家裡,狀態松下來了,看球的時候不太專註,一耳朵一耳朵的,不太連貫。動不動就上個洗手間,泡個茶什麼,但解說的時候狀態非常緊張。像暫停、節間、15分鐘休息這些時間,對我們來說正是高速工作的時段。好不容易能讓你的目光從比賽中收回來,一定要抓住機會講得出彩,需要隨時整理自己的思路。在張指導身邊聽他講,配合他的話來整理自己的思路,跟你作為一個聽眾來聽他講,完全不一樣。
你聽張指導說球,沒有什麼特別高深的用詞,都是大白話。他也不會吟詩作賦,用詞都通俗易懂,特別接地氣。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像什麼「啪啪啪」、「砰砰砰」,象聲詞特別多。但這些都是很表面的印象,只有你坐在他身邊,注意力高度集中,腦子高速運轉,努力地尋找比賽邏輯,你就會發現,張指導解說的專業性一下子就體現出來了。
打個比方,當比賽場上某一方出現一個問題,教練「啪」叫暫停的時候,作為主持人,你第一個問題就是:「張指導您看叫暫停了,作為主教練,他現在首先要解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這時候,你努力想從張指導的回答中尋找你下一次開口時的說話邏輯。如果你不在電視上說球,可能不太理解。解說籃球,你肯定希望從頭到尾,整個的思路是貫通的。如果你碰上一個對比賽的理解、對場上形勢的觀察,結論跟自己不同的人,有時候就會很糾結,因為你說的東西跟他對不上,很著急。像我在右側當主持人的機會比較少,我往往在左側,我就說自己的東西,不管別人。
你會發現跟張指導在一起解說特別輕鬆,你這話一出來,張指導馬上就是非常專業的分析。雖然都是大白話,很接地氣,但是他能嚴絲合縫地跟你在邏輯上相互契合,還能迅速地、非常專業地帶著你走,讓你對場上的形勢看得特別透亮。我跟張指導之間,就合作過那麼幾場球,但是說完之後就特別佩服。
有幾次暫停、進廣告的時候,我還在下面給他悄悄翹大拇指。我說張指導,跟您一塊說球真是太舒服了,根本就不用排練,不用在一塊吃吃喝喝相互了解,不需要性格上有多麼默契,都不用。這種默契完全是渾然天成的,更多來自張指導對比賽非常專業、又貼近觀眾視角的一種判斷。
跟張指導搭檔的時候,那種交流的默契感真是不一般。這麼多年來,除了張指導,我後來就碰到過一次。當時代表騰訊去西安做活動,跟王立彬指導聊大學籃球,短短的幾分鐘,一下子就覺得不一樣。他的邏輯特別順暢,能夠帶著你,有點像游泳的時候有人在後面推你一把,特別舒服。像張指導、王指導這種老國手,在專業知識上的浸淫,確實非常深厚。
張指導今年60多歲了,從第一次見他到現在有21年了。我感覺張指導並沒有停留在他原來的角色和身份當中,在這20多年中,他的人設一直在不斷演變。過去他是一個專業的籃球解說員,但實際上他身上隱藏著一種非常地道、「老北京」特有的、講演的天分。
後來騰訊買了NBA直播的獨家版權,張指導長住美國,主要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在中央台《NBA最前線》這個節目,他在美國當現場主持。一個是在騰訊,跟段冉做一些節目。到他六十多歲,我們很多人才發現他身上這種表演天分。就像我們有時候經常去一個地方逛,但不知道腳底下原來是一座金礦。
他當現場節目主持人的感覺特別好。你想啊,他有資歷有威望,個頭又高,跟籃球運動員站在一起的時候,視覺效果很協調。而且他中英文來回串,火候把握得非常好,什麼時候該跟外國球員說英語,什麼時候要跟觀眾解釋場上的互動,都好像信手拈來,完全沒有任何粘滯。另外,張指導跟球員也好,跟工作人員也好,都好像老朋友一樣,入戲特別快。
我跟張指導私下見面的機會其實不多,因為我們做NBA解說都是各自獨立開的,很少會把資源重疊在一塊,往往整個賽季也很少見一面。通常是在全明星、總決賽這樣的大賽,才有機會在美國見一見。他打球的時候我又太小了,也沒跟他有過任何接觸,不知道他當運動員的時候,一身腱子肉練出來要吃多少苦,在場上跟人咬牙拼的時候又是什麼狀態。我所熟悉的張指導,已經差不多是四十多歲以後的樣子了。
但僅憑我跟張指導有限的接觸,我覺得,如果用「沒有架子」來評價他就太低了。他的隨和完全是一種天性,平常跟張指導說話,真不叫沒有架子。他頭髮白得比較早,你總會覺得他是你長輩這樣,但跟他在一起,完全不會有這方面的感覺,他一點兒也不會端著,這是我對他印象最深的。
我和張指導合作的次數不是特別多,多難忘的事也不見得,但我有一次確實挺驚訝。那是有一年總決賽,在舊金山,我們先後做克雷-湯普森的訪問。張指導的專業和職業,一下子就體現出來了。那次他要代表中央台和騰訊兩個單位做採訪,在同一個場景,同一個地方,用兩種不同的身份,對湯普森做兩次採訪。難度實在太大了,那怎麼完成呢?我在旁邊看著,覺得挺有意思。
湯普森是他父親給帶過來的,先給中央台做一檔節目。老湯普森也挺厲害的,正襟危坐,跟張指導開始聊天。採訪差不多進行了十多分鐘,中央台的攝製組收了機器,騰訊的員工開始布置。背景不能一模一樣啊,攝像機,沙發,湯普森父子坐的位置,都要換個角度。布置好了,燈一亮,張指導馬上進入狀態,開始滔滔不絕。我拍過電影,特別能體會這種角色切換的難度。上一段戲演完了,馬上開始下一段戲,剛進入一個角色,一喊停,馬上要跳出來,立刻進入另一個角色。張指導對這個拿捏得非常到位,表現相當職業化。下來我跟他說,您的表現太professional(職業)了,他還很謙虛,說您瞧人湯普森老爺子才是真的professional,明明是同樣一個問題,他演得跟第一次聽說似的。
除了職業,張指導還特別謙虛。那次我覺得他和湯普森的父親,同時給我留下了這種印象。湯普森的父親也是特別能說,他們倆歲數差不多,都是打過球的,個子都高。我們乾的是給年輕人看的一個活兒,但是這些老一輩表現得就是不一樣。他們並沒有受過什麼正規的培訓,但從他們的身上,能同時體現出做電視節目的一種職業感。我只能說美國人和老北京人,可能都有共同的天分,都是特別能說,進入角色的速度特別快。
年輕人對張指導的評價都非常高,這一點我也很驚訝,因為張指導跟他們之間歲數的差距,遠遠超過我跟年輕球迷之間的差距,但年輕球迷反而是特別喜愛張指導。
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的表達非常接地氣,語言、手勢、表達觀點的方式,以及觀點本身,都特別契合年輕人的想法。
張指導並不是為了迎合年輕人或怎樣,而是順應他本身的天性。這麼多年來,張指導一直沒有改變他對籃球的理解和掌握。說白了,各種高深莫測的理論也好,用很多年輕人喜歡的文藝形式去表達也好,其實都不見得能被接受。張指導根本就沒想那麼多,他滿腦子就是籃球最本真的理論,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籃球本身就是很貼近大眾,很接地氣的,如果上升到很高的理論,反而不好。
在解說的過程當中,張指導充分施展了他作為一個老北京人、一個著名運動員,對籃球本質的理解。我對籃球的理解需要通過類似哲學的方式去分析,籃球對他來說卻是融入在血液里的一種東西,很自然地表達出來。
籃球需要多高深的理論?根本用不著。張指導把很多看上去挺高的東西,用大白話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而且他並不隱晦自己多年居住洛杉磯,對湖人隊、對魔術師約翰遜,對帕特-萊利,對菲爾傑克遜的喜愛,不裝,球迷都覺得他的天性跟自己非常契合。
我覺得像張指導這樣專業運動員出身的解說員會越來越多,一定會出現下一個張指導。
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自己的特點,無論是王仕鵬、李克、吳謙、張雲松還是霍楠,這些新生代解說員其實都各有特點,但是他們很年輕,在這一行乾的時間沒那麼長,大家對他們形成的歷史沉澱感還不夠強,還沒有達到張指導這樣的高度。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沉澱積累的過程,到了二十年之後,像王仕鵬、霍楠、張雲松他們,也自然會獲得大家的認可。你看NBA那些老牌的解說員、嘉賓,像奧尼爾、巴克利他們,不要說在這一行,單這檔節目本身就做了十五六年。只有通過這種積累,才能形成現在大家對他們的好感和認知。
跟這些新生代解說員比起來,張指導最大的特點是既沒有年齡的距離感,同時又有經驗的沉澱和積累。我覺得今後會有很多人以張指導為榜樣,確立自己解說籃球的一種方式。你怎麼樣做到既能讓球迷喜歡,又能夠真正原汁原味地傳達籃球?只有緊緊抓住籃球的本質,而不是光想著用怎麼樣一種方式,去花哨一點,炫技一點,或者說想方設法地迎合球迷。與其在這些方面做文章,不如用天性來展現你自己對籃球的認知、理解和喜愛。
張指導給我們一個最大的啟示,在於他作為一名專業運動員,並不是刻意要去做籃球解說,而是他確實始終用一種專業和職業的態度去對待這一行工作。我覺得張指導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會讓很多正在打球的運動員充滿自信,相信他們退役以後也都能有很好的發展。將來籃球相關的工作會越來越豐富,電視直播、網路直播的崗位會越來越多,大部分這種崗位都會留給打過球的人,而不是我們這種半路出家的人。張指導的成功,能帶給他們很大的自信和鼓舞。
這一行具體有哪些標準?其實很簡單,你一切都可以參照張指導。第一要懂籃球,第二要職業,第三要專業,第四要發揮你的天性,不裝,一定要非常自然地流露。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表達能力非常重要。這些標準,在張指導身上都能得到完美的展現。
(蘇群,著名籃球評論員,《籃球先鋒報》創始人、總編輯)
口述 | 蘇群
採訪、整理 | 黃禕(阿魚)
覺得好,就點個贊,
順手轉發給朋友,讓更多人讀到
《非常合理:張衛平傳》獨家連載
TAG:魚樂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