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除了《千里江山圖》 這些名家,也只留下一幅作品

除了《千里江山圖》 這些名家,也只留下一幅作品

翼圖本期免費分享《趙步唐山水畫教學》視頻全集,下期將免費分享《杜滋齡人物畫技法》視頻全集。需要的朋友按如下方法領取。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千里江山圖》以「長」和「綠」而聞名的青綠山水圖,從創作完成至今就一直飽受讚譽,足足火了一千年,毫無疑問還將繼續火下去。

與這幅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相呼應的,還有王希孟這位神秘少年的生平事迹。18歲時獻畫獲得盛寵,如果按照常理推斷,本該有著遠大前程和無數創作。但是,沒有「如果」,這幅讓他名滿天下的作品,也是他唯一留下的傳世作品,不得不讓人扼腕。可是,王希孟並不是個案,中國繪畫史上有很多孤品,他們的創作者一樣身負盛名,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只留下了一幅作品傳世。而歷史的迷霧重重,造就了其神秘的吸引力,引導現代的人們不斷探究。

英年早逝?王希孟僅留下《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長卷, 絹本設色

關於《千里江山圖》的作者,目前僅有的信息很少,最可靠又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在畫作卷尾處那一段蔡京的跋文。該跋文最直接的信息是希孟在開封就讀於畫學,結業後去文書庫為小吏,之後獲徽宗賜教,於1112年至1113年初繪成《千里江山圖》卷。題字時希孟18歲。18歲便如此驚艷才絕,為何一生只留下一件作品?

人們推測與其早逝有關,清人在《論畫絕句》中提到,畫完該圖後,「未幾死,年二十餘」。一種普遍的認為是他身體孱弱,刻苦過度,在半年內以一己之力畫成了面積多達60多平方米的絕倫畫作,這種工作量即使放在當代也很驚人,所以他完全是透支體力,最後遺憾早逝。還有一說是被宋徽宗賜死。王希孟年輕時就才華橫溢,十歲時被招入宮中待駕,徽宗覺得他是可造之材,便親自傳授畫技,於是進步飛快。他擅長山水,但作品不多。1113年,18歲的王希孟將《千里江山圖》獻給了徽宗,徽宗十分滿意。後來因為對時事不滿,多次向徽宗進言,但沒什麼用,於是便畫了幅《千里餓殍圖》,徽宗看了很憤怒,下令賜死王希孟,死時還不到20歲。

生平都成謎?張擇端僅《清明上河圖》存世

《清明上河圖》 絹本設色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這幅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

金代張著跋文

張擇端在宋徽宗趙佶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宮室、樓台、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

不僅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就連他本人的生平都是一個謎。史書上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更多專家學者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研究考證,認為張擇端是北宋人。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後面最早的金代張著題跋中註明了張擇端的身份為「翰林」,並且進一步指出,張擇端遊學於京師,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張著的題跋是關於張擇端身世最早的記載,也是惟一的記載。一般說法認為,徽宗期間,翰林院人數擴增達數千人之多,張擇端是其中一人,《清明上河圖》在他的筆下誕生,呈獻給徽宗。

捲入黨爭?曾鞏十多年只書《局事帖》

《局事帖》

《局事帖》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傳世墨跡,共124字,曾被歷史上多位名人收藏,並經徐邦達考證著錄於《古書畫過眼要錄:津隋唐五代宋書法》。《局事帖》是曾鞏62歲那年寫給同鄉人的一封信。當時的曾鞏已是花甲老人,外放12年遲遲未能回歸京城,書信中隱隱流露出這位大文豪內心的苦悶沉鬱,讀來意味深長。寫完《局事帖》不久,曾鞏終於得召返京。但僅過了三年,他便離世。

曾鞏

曾鞏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其文受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的推崇,影響甚廣。但儘管他一生著述頗豐,其身後遺墨卻寥寥無幾,手墨歷來難得一見,除了《局事帖》外,宋元以後絕少見於諸錄。而這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來,曾鞏一生勤於學問,不可能在書法上用力太多。作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鞏有《元豐類稿》和《隆平集》傳世,從他傳世的文集來看,他的興趣主要在於史傳、策論一類的應用文。尤其是他從事史書編纂工作多年,對史傳碑誌的寫作較有研究。如果說前半生是因為無暇顧及,後期則是不得已而為之。曾鞏因捲入黨爭外放,十多年中為求自保幾乎不再與人通信,更不主動給京中舊友通信,「鞏久茲外補,利在退藏,一切不為京師之書,以此亦疏左右之問。」「僻守陋邦,遠違嚴屏。自便退藏,莫馳竿牘之問。」返京以後,曾鞏專註於他的「顧問」之責,為整朝綱,除弊政出謀劃策,僅在任中書舍人的一百多天之內,就書寫有制誥、詔、策二百餘首。一心國事,私人通信自然無暇顧及。再加上在「烏台詩案」熾烈的時候,估計被人為地被毀。無怪稍晚於他的朱熹,一生留心曾鞏的文字:「五十年乃得見其遺墨」。

秘不傳人?韓滉僅留下《五牛圖》

《五牛圖》卷,紙本

《五牛圖》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的畫中五隻牛姿態各異,靈活生動,將牛憨態可掬的模樣描繪得惟妙惟肖。卷後有元趙孟頫、孔克表,明項元汴,清高宗弘曆等人題記。這幅作品由唐代韓滉創作,也是其截止今天存世的唯一作品。

韓滉是唐代名相韓休之子,受家庭影響,韓滉也一路仕途,貴為宰輔封晉國公,顯赫超越父親。在公務之餘,喜好丹青,畫宗南朝畫家陸探微,書法師同時代著名書法家張旭,尤擅長人物、畜獸、田家風俗等畫。北宋《宣和畫譜》中記載有韓滉36幅作品,其中19幅都是描繪田園風俗的作品,但是只留下一幅作品傳世。

一來與韓滉個人原因有關。據說,他認為書畫非急務,因此深自隱晦,秘不傳人。二來,世事無常,歷史風雲波動,歷代戰亂不休,作品多有遺失。而這幅五牛圖的命運也頗為曲折。明時歸收藏家項元汴所有,乾隆時期入藏內府,並著錄於《石渠寶笈》。卷後有董邦達、汪由敦、裘曰修、錢維城等內臣題詩多段。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被掠奪至香港拍賣,為滙豐銀行買辦吳衡孫購得。吳氏後來瀕臨破產,遂欲將此圖拍賣。時值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周總理親自指示不惜重金將這件稀世之珍搶救回國,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

史料甚少?《韓熙載夜宴圖》成研究顧閎中依據

《韓熙載夜宴圖》卷,五代,絹本設色

珍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卷是一幅反映南唐貴族階級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如實地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此卷是顧閎中奉南唐後主李煜之命所作。李煜聽說中書舍人韓熙載生活荒縱,便派畫院待詔顧閎中深夜潛入韓宅窺察其縱情聲色的場景。顧閎中對此目識心記,回家後繪製了這幅精品佳作。這幅作品也是這位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畫家的唯一傳世作品。

顧閎中在南唐中主時任翰林待詔,後主時任畫院待詔。其實算不得「正官」,只是歸翰林院管理的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他長於人物,尤擅仕女,多畫宮廷貴族生活。擅寫神情意態,與周文鉅齊名,繼承唐代周昉而更趨纖細的線條,受後主李煜的書法影響,喜用顫動的「戰筆」線條表現衣紋。關於其生卒年代已無從考證,在史料中關於他的創作活動記載甚少,《夜宴圖》是探討和研究其創作思 想和藝術成就的重要作品依據。

來源:第一收藏,原作者無法查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文藝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吳冠中:藝術,時代一定會有真誠的挽留和無情的淘汰!
101幅畫都是借來的 這個畫展將寫入藝術史!
蔣兆和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藝術家?
陸儼少談用筆,這些訣竅你可懂!
朱新建:我認為,齊白石、黃賓虹、林風眠都不是一流大師!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