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下了戰書,並殺了使者,此國差點成了中國疆域一部分
但凡一個王朝大一統局面完成,總是希望威德能遍及周邊鄰國,其實這也是帝王的虛榮心,不僅僅是為臣服而臣服,更為了彰顯疆域初定的威武功德吧!秦始皇是這樣,漢武帝是這樣,朱元璋也是這樣。
明朝是最有骨氣的朝代,對於蠻夷的臣服既有與其他朝代相同的特點,又有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知道,朱元璋非常痛恨日本,尤其痛恨倭寇,他在位後期日本成為他最痛恨的國家之一,由於明朝江山未穩,他不得不忍住一口氣,暫且不征討日本。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朱元璋即位之初,並不是那麼討厭日本,還想與日本建交。他寫了一封國書給日本,希望日本來朝貢,這已經算是大明帝國給日本極大的面子了。
當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期,也就是說,明朝深以為懼的「倭寇」之患,並不是日本政府所為,日本當時分裂成好幾個部分,自顧不暇,根本顧不上管什麼「倭寇」,更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哪一個部門的。
洪武二年,朱元璋派了七個使臣去日本,給日本一封國書。國書的開頭就很有氣勢,是這樣寫的:「朕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此古今不易之定理也。」這氣勢,難怪日本看了生氣。
國書送達後,日本砍了大明使者的腦袋,七個使者殺了五個,算是殺一儆百。
朱元璋怒火攻心, 又寫了一封書信,揚言要對日本武力用兵。
小日本似乎並不怕朱元璋的威脅,反而像模像樣的用深厚的漢語功底寫了一封書信,什麼三皇立極,五帝禪宗,只有你中華是有主的,豈能是我夷狄無君的,意思是,就你自稱中華禮儀之邦,有君有守,我們被稱作夷狄的,難道就國中無人了嗎?
他還說,所謂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何況你萬乘之君,城池千里,還貪得無厭不知道滿足,天天發殺機,移星換宿,堯舜有德,所以四方臣服,湯、武廣泛施加仁德恩義,所以八方來朝。
這封書信寫的洋洋洒洒,文采飛揚,可想而知朱元璋看後多麼鬱結於心,又怒火中燒,軟刀子殺人,刀刀見血,表面上文質彬彬,其實暗中藏刀。這種做派跟中原王朝一模一樣,有人說,唐宋在日本,由此可見,日本在剽竊上果然深有心得。
對於這樣一封回信,朱元璋勃然大怒,但一想忽必烈征討日本都沒有結果,自己勞師動眾,未必討得到好處。所謂帝王的心計,有一條是「忍」,沒有「忍」功就沒有萬代堅若磐石的基業。儘管大臣們建議攻打日本,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後,依然沒有東渡日本。
日本為何敢殺明朝使者?為何那麼囂張?為什麼面對朱元璋的步步緊逼,依然不想讓?他們的底氣在哪裡?
這要從南宋滅亡時,小日本的抵觸心理說起。從盛唐開始,小日本就是中國王朝的粉絲,對中國王朝極度膜拜,對中國文化喪心病狂的抄襲,還抄襲了很多古代建築,現在想回歸大唐,只要到日本去看一看就可以了。兩宋時期,商業達到鼎盛,中國成為世界上財富最多的國家,日本對中國一如既往的膜拜。
南宋滅亡的時候日本舉國哀悼,穿白衣服,吃素食,他們不相信南宋就這麼亡了,所以對元朝一直特別抵觸。蒙元建立時,為了征討小日本,忽必烈造了七千多艘大船,可謂萬馬千軍撲向小日本,可惜突然颳起了超大的颱風,船的桅杆被刮斷,士兵都墜水而亡,日本人稱之為「神風」。
百年後漢人復國,有人說,日本認為此時的漢人國家已經不再是文化的正宗了,失去了盛唐以來一脈相承的正統地位,這樣說也有一定道理。但實際上,日本根本不知道中國改朝換代了,以為還是蒙古統治的王朝。
朱元璋天下既定,雖然寫了國書給日本,但當時日本正分裂著,書信未必落到執政的人手裡,看了書信的人也未必能說了整個日本的算,所以會造成這種誤會。但後來小日本還是糾正了錯誤,將扣押的七十多個人質還給了明朝,並答應來朝貢。
中國文化的正統,日本方面有一個特殊的認定,既將宋朝的覆亡當成古典意義中國的結束,認為「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再者說,忽必烈攻打日本不克,也給日本帶來了信心,曾經他們以為很可怕的中國,其實並沒有那麼不可戰勝,日本藉助「神風」,兩次抵抗了蒙元軍隊,信心更是大增。
朱元璋的態度,也是日本不肯屈服的原因,一來朱元璋也沒跟他們客氣,話說的很狠絕,二來日本也認為新的王朝沒那麼可懼怕。
大明和日本的戰爭一觸即發,為何日本仍然底氣十足?它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呢?
這要從日本「南朝」的掌權者懷良親王說起,日本當時處於南北朝分裂時期,當時懷良親王,還是能說的上話的人,殺明朝的使者,回書信都是他乾的,當時南部比北部強,於是他一言九鼎,所作所為頗有效果。日本最後的舉措都假託「懷良親王」的名義,因為他更有底氣。
懷良親王的底氣從哪裡來的呢?
他是賭,籌碼是他的戰略眼光。
懷良親王認為,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陸軍實力為最佳,頂多是騎兵,騎兵實力強,但是海上力量並不是很強,不然倭寇何以困擾大明三百多年呢?而且大明剛建國,又有蒙古大軍前車之鑒,以朱元璋的老謀深算,應該不會拿大明軍隊和江山的穩定去冒險,收拾小日本,對他而言只是意氣,好處並不大。
所以懷良親王賭,賭的是朱元璋不討伐日本。
懷良親王果然賭對了,朱元璋不僅沒打,還將日本列為「不征之國」,也不讓後代子孫打。
懷良親王也是險中求勝,朱元璋還真的想打,如果不顧一切的打了,是頗有勝算的,朱元璋不是忽必烈,從他對蒙古的手段可以看出他的智慧和殘忍,只要他決定打,日本就不會有生還的機會,註定要成為中國疆域的一部分。
對於日本而言,幸運的是,朱元璋此刻只想給大明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所以接受了它們稱臣,卻沒有東渡攻打日本。
作為帝王,朱元璋是慎重的,然而卻讓日本成了中國的隱患,又不能不說這是遺憾的。
※在位疆域為現今四倍,讓日本害怕,竟因一事想不開撐死
※一個國家被譽為世界首富,卻因給中國的兩個民族花錢而亡國
※被一皇帝處以極刑,正準備蓋棺時屍體突然掛著血坐了起來
※殘暴如他鋸死寵妃,竟對1個女人柔情似水,為何被戴綠帽子?
※史上鮮有的痴情皇帝,比唐明皇專一,竟被稱為「中材之主」?
TAG:宿命又叫有心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