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麗萍:創作要永遠面向熱氣騰騰的生活

王麗萍:創作要永遠面向熱氣騰騰的生活

「字是一個個寫出來的,人物是一點點塑造起來的,每個故事都要用心來講。」編劇王麗萍在二十餘年的筆耕不輟里時刻保持著對於真善美的敏感,在對當下生活的描摹中觀察著時代,在大格局的作品中予人溫暖向上的力量。

從《婆婆媳婦小姑》到《媳婦的美好時代》,從《保姆》到《我家的春秋冬夏》,王麗萍創作的每一部電視劇作品都從不同的切面展現了當下中國社會的人情百態,在豐盈的煙火氣里觸摸到生活原本的模樣。今年9月,王麗萍當選為中國視協第六屆副主席,在北京參加視協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她抽身與《廣電時評》記者面對面地聊了聊關於創作的那些事。

二十四年,創作的激情依舊

「我很慶幸現在還有很激情的狀態,這種熱愛讓我一直都覺得很幸福。」說話輕聲細語的王麗萍,一聊起戲來就神采飛揚。她不好意思地說,「別介意啊,只要一說創作我就特別來勁。」

從1993年開始寫劇本到如今依然保持著每天不少於4小時的寫作,20多年裡,王麗萍創作了超過20部、500集、800萬字的長篇電視劇。除了電視劇作品,她也寫過電影、話劇,出版了十餘本長篇小說和六七本散文集。對她來說,「搗鼓」文字是件樂在其中的事。

畢業於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並非戲劇科班出身的王麗萍,最初憑著一股靈氣與熱愛,走上了編劇的這條路。第一次真正的機會在1993年,王麗萍結識了《兒女情長》的導演石曉華,當時她正在做一部名為《我們的世界》的情景劇。「我一口氣寫了五集,沒想到竟然全被採用了,還是二十集里的頭幾集」,小試牛刀的成功給了她很大的信心。那個年代,從逐字逐句的手寫到用長城386電腦打字,每天堅持寫作的習慣延續至今。之於王麗萍,寫劇本早已成為一種習慣,「寫著寫著就停不下來了」。

二十多年來,王麗萍寫過婆媳劇、心理劇、都市情感、養老題材……眼下還在創作一部關於英雄主義題材的劇集,「未來幾年我想寫的東西還有很多,素材都已經在腦子裡裝著了,一點不會覺得匱乏。」曾經當過兵,做過記者,還擔任著社區藝術團的名譽團長……她在觸摸生活不同面貌的同時源源不斷地發現著創作的靈感。關於下一部劇,王麗萍打算嘗試軍旅題材,「我之前一次都沒寫過,但其實這才是我的『保留項目』。從18歲到32歲我一直在部隊,那14年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

「沉到最紮實的泥土裡」

創作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組關係。「如果哪一天,你寫不出來了,那你肯定是因為沒有生活;相反,如果你撲面而來的都是熱氣騰騰的生活,你的作品也會很好看。」

毫無疑問,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更易於讓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產生共鳴。2007年的電視劇《保姆》,令王麗萍明確了自己創作的定位——要做原創的現實題材作品。在她眼裡,「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從來都不只是一句口號。回憶起當時在杭州舉行的《保姆》座談會,王麗萍感觸頗深,「座談會上來了非常多的家政服務人員,她們看完片花後哭得稀里嘩啦,拉著我的手說終於有人替她們說話了」。寫這部戲時,王麗萍走訪了許多的家政公司,問遍了曾僱傭過保姆的朋友,先後深度採訪了40多個保姆,這份努力使得作品在細枝末節處也充滿了真實的氣息。深切感受到真實的力量能夠讓作品進入老百姓的內心,觸動他們最柔軟的地方,王麗萍更是堅定了自己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向。

「在寫字之外,我總想沉到生活最紮實的泥土裡去吸收養分。」每開始創作一部劇前,王麗萍往往會有大量前期的觀察與採訪積累,「比如說我會看那些警察的神情、動作、工作狀態,想著如果我寫一個警察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在生活中尋找人物的樣板,將其投射到劇中,設定好每個人物的前世今生以及人物間的關聯,則是進入劇情前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寫台詞時,她會讓自己不斷進入特定的語境中,試圖與劇中人物展開對話,使得筆下的每個人物都顯得鮮活、立體。「寫戲就是在寫人——寫人的精彩,寫人的情感。這是我探索的對象,也是我感興趣的地方。」

王麗萍的作品裡沒有純粹的壞人,也鮮少有大起大落的戲劇衝突,往往是在平凡細碎的家長里短中體現生活的溫暖與智慧。從早期的《我們的世界》到《婆婆媳婦小姑》,從《媳婦的美好時代》到《生活啟示錄》,王麗萍說自己更喜歡輕喜劇的路子,在時代中體察人心,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用戲劇幽默的力量來轉化現實中殘忍的一面;在溫暖中讓人會心一笑,予人積極向上的力量。

國劇還有更多可能性

9月上旬,中國電視劇首次海外推介會、電視劇主創首場海外觀眾見面會在俄羅斯與蒙古國舉辦。王麗萍作為《生活啟示錄》的編劇,也是中國電視劇代表團中的一員。

2017年7月,蒙古語的《生活啟示錄》在蒙古國家公共廣播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收視率達5.93%,市場佔有率達23.62%,在同期播出的電視劇中位居第一。蒙古的觀眾和王麗萍說,「看了《生活啟示錄》覺得上海好美,好想去上海看看」;在當地的超市,劇中主演胡歌、閆妮一眼被人們認出,大喊著角色名字;乃至閆妮飾演的「於小強」一角,連髮型也在蒙古風靡一時。

王麗萍與《生活啟示錄》主創在蒙古

王麗萍的創作「走出去」的不止於此:《大好時光》走進了英國和日本,《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熱播,近期播出的新劇《國民大生活》也已被列為亞洲電視劇研討會的展示作品。她寫的戲,猶如一扇窗、一道門,呈現了中國百姓當下的生活狀態,引領著各國觀眾認識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談及國劇「走出去」的獨特優勢,王麗萍認為現實題材作品在情感表達上更有普適性,「外國人也會面臨這些事情,他們也會有姐弟戀,也會為婆媳關係頭疼」,基於這樣的文化認同感,中國電視劇在國外十分受歡迎。在藝術表達上,中國電視劇講故事的方式也更為娓娓道來,在還原生活真實樣子的同時打動人心。

王麗萍與《國民大生活》主演

王麗萍希望通過電視劇文化的「走出去」,讓世界各國的人們了解中國人當下生活的現狀。去年冬天,王麗萍曾隨上海市政協代表團受邀訪問愛沙尼亞、義大利,並且在塔林大學和威尼斯大學演講,圍繞著當下中國城市的發展、中國青年人的精神生活與在校師生進行了交流與對話。「他們的提問細緻入微,讓我大吃一驚。有一個義大利學生,她特別愛中國,喜歡中國電視劇,還打算來中國研究電視劇」,欣喜于海外觀眾對於中國文化的喜愛,不斷勉勵著王麗萍創作更多的中國故事。

當被問及在接下來的創作中是否會有意識地融入國際元素時,她說:「我還是會按照我的創作規律,按照人物命運的發展來寫,去表現真實的現實生活」。從業二十餘年,王麗萍作為編劇的初心依舊不變,「字是一個個寫出來的,人物是一點點塑造起來的,每個故事都要用心來講。」

作者:王夢茜 何天平

編輯:穀雨濃

【版權聲明】本文系《廣電時評》獨家稿件,《廣電時評》編輯部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時評 的精彩文章:

小而美,《唱響中華》如何「萃取」中國故事
古裝劇如何創新女性敘事?《扶搖》有自己的嘗試
《開學第一課》如何做到內容和傳播「雙優」
「區塊鏈 紀錄片」,探索紀錄片版權的解決方案
全方位立體傳播,推動傳統文化影視資源走出去

TAG:廣電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