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發酵,紅茶的發酵是什麼?
紅茶
發酵
原理
冬日最佳選擇
暖胃、暖心
紅茶
秋天「咻」地一聲飛走了,冬天火速趕來了,北京這幾天最低溫都在5度到7度左右,天冷了,喝什麼茶?很多人都選擇紅茶,覺得是「全發酵茶」,溫暖養胃。那麼,什麼是「發酵茶」?
太長不看版
1、發酵是紅茶工藝中的最關鍵步驟,決定著紅茶「紅湯紅葉」的品相。
2、紅茶的「發酵」,是多酚類化合物與內源氧化酶接觸引起的酶促氧化聚合作用。
3、紅茶的發酵技術條件,主要解決適宜的「溫度、濕度、供氧量」三個要素。
認真研究版
首先要看紅茶基本加工工藝是:採摘、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其中,發酵是紅茶工藝中的最關鍵步驟,決定著紅茶「紅湯紅葉」的品相。
這裡的發酵,和我們平時說的普洱茶的發酵,黑茶的發酵不一樣。這裡的發酵,其實像一種氧化作用。什麼是氧化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吃蘋果、香蕉,吃一半沒吃完,放在暴露的空氣中,一會兒回來看,果肉和空氣接觸的面變褐色了,這就是氧化反應。
而黑茶和普洱茶,發酵是由於有微生物的參與,因此逐漸改變性狀。比如黑茶現在大家很喜歡喝「金花」,學名「冠突散囊菌」,就是一種微生物,隨著時間的變化它會越來越多,黑茶的風味也會隨之改變。這是第一個要明白的概念:紅茶發酵,不單純是化學氧化,也不是微生物發酵,紅茶發酵的實質,是鮮葉細胞受到損傷,多酚類化合物與內源氧化酶接觸引起的酶促氧化聚合作用。
第二個要明白的概念是:紅茶的發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類化合物氧化為主體的一系列化學變化的過程。實際上紅茶的發酵從揉捻開始就有了。什麼是酶促作用?比如綠茶殺青時我們要用高溫控制酶的活性,不讓他動,但是紅茶,發酵的時候,就要讓酶充分反應。
接著我們從幾個角度來說說紅茶的發酵,一個是紅茶發酵的技術條件,二是紅茶發酵的程度控制。
紅茶的發酵技術條件,主要解決「溫度、濕度、供氧量」三個要素。溫度包括葉溫和氣溫兩方面。氣溫高低直接影響葉溫的高低。一般來說,葉溫要比室溫高2-6度,差不多葉溫30度,氣溫24-25度為宜。葉溫過高,氧化太厲害了,茶的顏色就淡、香味低,溫度不夠,發酵難以進行。
所以,夏天要降溫,冬天要升溫。怎麼做呢?就是夏天一層一層攤得薄一點兒,冬天就攤得厚一點兒,有利於保溫。
第二個是濕度,也是兩點:葉子本身的含水量和空氣相對濕度。決定發酵正常進行的,是葉內含水量。水分的多少,直接影響發酵過頭或不足。水分太多,發酵很快,但是香味會平淡,還有青澀味。如果水分過低,發酵受到阻礙,不能很好發酵,品質低下。一般情況下,葉內含水量在60%左右就非常合適,決不能低於50%。相對濕度呢,高一點比較好,根據研究,相對濕度在63-83時,花青條在25-32%,提高濕度後,89-93,花青條減少在16-18,因此,室內相對濕度要在95%以上較好,可以採取洒水、噴霧,蓋濕布等方法。
最後一個是供氧量,氧氣是發酵中重要的參與物,發酵過程中,會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因此,發酵場所還要保持空氣流通。怎麼控制這個供氧量,要通過攤葉的厚度,攤葉過厚,空氣流動性不好,葉溫就會升高,攤葉過薄,葉溫不夠,發酵不了。所以,一般控制在8-12厘米後,當然,也要看茶做茶,嫩葉和葉型小的要薄攤,老葉或者葉型大的要厚攤,氣溫低要厚攤,氣溫高就薄攤。攤葉是注意葉層的薄厚均勻,不能緊壓,以保持空氣流通良好。
再來看看紅茶的發酵度控制,發酵程度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從揉捻開始,發酵就開始了,一般,小種紅茶的發酵時間是5-6小時,工夫紅茶3-5小時,紅碎茶1-2小時。在茶葉內部化學變化的同時,外部表徵也跟著變化。葉色從青綠、黃綠轉為黃紅、紅黃到暗紅色。香氣則是由青氣,清香轉為果香、熟香,發酵過度就會有酸餿味。葉溫也是由低到高再降低。葉溫升高並開始穩定時,就是發酵適度。生產中,一般「適度偏輕」,因為之後去烘乾,還可能出現非酶促氧化,使茶葉發酵過度,顏色暗沉五香。因此,發酵程度「寧輕勿過」。
順便說一下,在紅茶發酵的過程中,內質也會發生變化,多酚類物質產生了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部分,水溶性主要是茶黃素和茶紅素,進入茶湯中,非水溶性物質和未氧化物質體現在葉底上。在紅茶中,茶黃素是茶湯亮度、滋味鮮爽和濃烈度的重要因素。茶氨酸所形成的焦糖香也是紅茶香氣形成的重要來源。
參考書目:
夏濤,制茶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王慶,評茶員,中國茶葉流通學會,2015
顧謙、陸錦時、葉寶存,茶葉化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2
宛曉春,茶葉生物化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蒙山茶話——名茶革新
※花開花落,不問流年度┃蘇小小是東方的茶花女。她優雅地面對生死。她是古今文人的千年夢中情人
※野生古樹散茶的那些個事
※中國六大名茶,原來龍井只排第二
※仁易說茶:普洱茶的有機茶園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