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都建業寫成「建鄴」,吳帝陵叫「蔣陵」,南京為何對不起孫權?

吳都建業寫成「建鄴」,吳帝陵叫「蔣陵」,南京為何對不起孫權?

繼續來說與孫權有關的故事。

在南京建城史上,孫權無疑是一位偉大的人物,稱之為「南京之父」都不為過,如果不是孫權在此建都立業,南京的都城史將大大推後,甚至與「帝王州」無緣。但多年來,孫權在南京人心中似乎沒有那麼高大,連孫權留下的史跡史事都要繞彎兒,似乎有愧於吳大帝。

比如,孫權在南京建都後,易名「建業」,可後來寫成了「建鄴」;東郊的吳大帝孫權墓,不稱「孫陵」卻叫「蔣陵」,有人因此說南京對不起孫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

圖:南京又名「石頭城」。此城是南京最古城的城池,築於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此名與孫權有關,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遷都秣陵(南京),次年在石頭山(城西清涼山)金陵邑原址築城,取名「石頭」。

建業為何叫「建鄴」?

孫堅在攻打荊州中了黃祖的埋伏被殺後,長子孫策承繼父業。孫策未負父親重望,廣交豪傑,先後與周瑜、張昭、張紘等相識,在江東打下了一片天地,成為江東「小霸王」,被東漢朝廷封為吳侯。公元199年,孫策率軍大敗宿敵黃祖,為父報仇。

孫策年輕美貌,時人稱其為「孫郎」,與周郎(周瑜)親若兄弟,最好還成了褳襟,分別分別迎娶了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這段才子風流佳話,至今是一樁美談。

圖:孫策畫像

照這樣發展,將來吳國的皇帝不會有孫權的份了,但孫策可能無帝王命,公元200年4月,在外出狩獵時竟被舊仇許貢的部下行刺了,英年早逝。這樣,父兄打下的這份帝王基業轉到了孫權的手裡。孫權稱帝後,不忘記老大的功勞,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公元221年,已率先稱帝的魏文帝曹丕封孫權為「吳王」,但孫權哪甘心當什麼王,在劉備立國成都之後,公元229年,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稱帝,吳國誕生。

不久,聽信了諸葛亮南京是「帝王之宅」的話,移都江東,易「秣陵」為「建業」,意即在此建功立業。孫權雄心壯志,終成一方霸業,史稱他為「東吳大帝」。

圖:敬世江書「建業」

說到建業,有一個笑話。此名在司馬炎當了晉皇帝後的太康三年,易名為「建鄴」,「業」部多了一個耳朵。一說是根據曹魏的「鄴城」而來,另一說是歷史上常用的降低前朝都城你們的損貶做法。再有一個則是笑話了:在「業」旁邊加的耳朵是問號,言下之意,你孫權在江東建功立業了嗎,諷刺孫權霸業落空。

不論孫權是否在江東建功立業了,南京因為孫權有了第一個王朝,這是最大的成功。

孫權死後葬於東郊的蔣山(鐘山),南京有了第一座帝王墓!

圖:敬世江書「建鄴」

為何叫「蔣陵」?

孫權死於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四月。

孫權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年過70的皇帝,死時71歲。死後,陵址卜擇於今中山陵內。《景定建康志·風水·古陵》(卷四十三)稱,孫權墓「在蔣山之陽,去城一十五里」。

經現代實地考古,此處即今天中山陵園內的梅花山,明孝陵的南方。

此地原叫孫陵岡,民國時才改為叫梅花山。僅乘一個高岡,地面遺迹不存。目前遊人看到的石碑、石橋 、注釋牌、石像都是後人所立,並非當年遺迹。岡後有一個石刻紀念孫權的長廊,共有十二幅刻畫像:「據守江東圖霸業」、「孫權斬案誓抗曹」、「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引水懲劣紳」、「母女下棋點孫權」、「孫權賭氣溜馬澗」、「以劍試石鋳業成」、「助戰成功腳盆鼓」、「漁翁傳授神仙湯」、「孫權慧眼識陸遜」、「張飛瓜園訪孫權」、「鳳凰白頭巧提親」等,都是根據歷史傳說,繪刻而成,基本上反映了孫權圖謀江東霸業一生。

圖:唐·顏真卿書「蔣陵」

但在歷史的一個時期內,孫權墓一直被稱為西陵,或蔣陵,而鮮少稱之了孫陵。這是為何?原來,鐘山,即紫金山,過去曾叫蔣山。漢末時秣陵尉蔣子文追盜賊時死在這裡,孫權為他立廟,封「蔣侯」。孫權避諱祖父親的「鍾」字,因改鐘山名為蔣山。孫權墓,也因山名而被時人稱為「蔣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你同行339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的這樣物品不僅比金子更珍貴,而且華夏民族的形成與其有關
世界上最奇特的蘑菇莫過於它
宋朝這位宰相,獨創七項世界第一,被外國人稱為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袁天罡和李淳風都是小菜,這位才是大神,連自己什麼時候死都能算
有座南宋古墓,旁邊有課神樹,只要燒香磕頭就會「下雨」

TAG:與你同行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