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這個兵馬俑尤其精緻,額頭上還刻有抬頭紋

這個兵馬俑尤其精緻,額頭上還刻有抬頭紋



設計部落:shejibuluo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平台:一席(ID:yixiclub )



許衛紅,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





剛才我說了,各國的好東西、寶貝咸陽城非常多。一句不誇張的話,在咸陽城裡可能隨便一走就會被金疙瘩給硌著腳。我現在展示的這個東西,是2015年冬天我散步時在一個基建工地的綠化帶撿到的。










秦始皇的城與秦始皇的兵


許衛紅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許衛紅。我來自陝西,曾經在秦始皇陵兵馬俑陪葬坑做過考古領隊,現在是秦咸陽城的考古領隊。從職業上來說,在我將近30年的考古生涯中,幾乎大部分時間是和秦人、秦始皇在打交道。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秦始皇的故事。首先我們要回顧一下秦人的歷史。人說唐僧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其實從封庸到王國到帝國,秦人這一路走來非常地不容易。


 




秦一共有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個是在甘肅的天水地區

這個時期我們可以管它叫作幼兒時期,或者說不好聽的話是沒娘養的時期。因為在西陲,它完全處於一種自生自滅的狀態。


 


第二個時期,在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事件當中,秦人成功地站對了隊,得到了周王的一個獎勵,允許他們搬到了

陝西寶雞地區

。在寶雞地區經歷了汧邑,又經過了汧渭之會,最後幾次輾轉遷到了雍城。


 


雍城是秦人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它的歷史地位相當於聖都,以至於在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的時候,要到雍城舉行登基加冕。我為什麼要特別提到雍城?因為雍城的存在,實際上是影響了咸陽城的城市建設。今天時間有限,咱們就先不展開了。


 

第三個時期,秦人在寶雞奠定了統一帝國的基礎之後,繼續地向東走,

走到了咸陽這個地方





 


這樣三個秦文化的中心,是我們幾代人對秦文化的探討過程。我們最後總結了一個詞,叫

九都八遷

。就是在秦咸陽城之前已經有了八次遷都,當然這些過程當中他們會有反覆,具體的時間上面也有一些重複。


 


那麼咸陽究竟在哪兒?我想很多人有這樣的誤解,包括我在兵馬俑博物館工作期間,對咸陽城實際上也了解得並不多。我們都管它叫咸,它成了味道。實際上山水俱陽是咸陽,就是「都」的意思。


 

這是一個咸陽的具體位置圖。從這個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咸陽城的最南邊,以往有西周的灃京和鎬京;秦之後有西漢的長安城、隋代的大興城、唐代的長安城。所以從咸陽所處的地理位置上來說,它是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的。


 





說了咸陽城的位置,接著就要說咸陽的範圍。曾經在一席的講台上來過一位考古界的男神,許宏老師,他是二里頭考古隊的領隊。許宏老師最著名的一個推斷,就是「

大都無城

」。咸陽城就是這樣。




經過幾代人的考古工作,我們並沒有找到城牆。沒有城牆,是不是這個城就不存在呢?不是的。找不到咸陽外圍的城牆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的。比如選址的原因,還有聖都一直存在的客觀條件。


 


咸陽城的功能區是完備的,比如居民區、商業區,還有南北兩個宮區。如果把咸陽城的具體範圍畫一個大致的輪廓的話,它是一個南北狹長的圖形。


 


到現在為止,經過我們這幾年的考古勘探摸底,咸陽城大概有47處大型建築。北邊是北宮區,向南中間的地方,穿過渭河有一座古橋,這個古橋是2013年發現的,被列為當年的十大考古發現之一。過了橋再往南走就是南宮區。南宮區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地方,

阿房宮



 


阿房宮實際上是沒有建成,這是已經被考古證實了的,但是沒有建成並不否認它已經在建了。建阿房宮的時候原地表有一條河道,為了把阿房宮這個新的政治中心選在這個位置,就把河道人工地進行了填埋。所以現在有一個流行的觀點:

阿房宮的位置應該是秦帝國階段的一個城市軸線


 


剛才說了,文獻記載「山水俱陽名咸陽」。這樣造成了一個誤解,好像咸陽城只是在渭河的北岸。再加上南部的宮區大部分被西漢的長安城所繼承了,所以人們就有一些偏重於漢長安城的考古工作,而忽視了咸陽城。


 


有一個文學作品是杜牧的《阿房宮賦》,那裡面說到阿房宮的規模是如何地奢侈豪華,秦人的滅亡是如何地必然。實際上我剛才也說到了,阿房宮沒有建成,所以杜牧文章裡面關於阿房宮的各種各樣的指責是不合適的。


 


但是如果我們把《阿房宮賦》擴大到整個咸陽城來說,它的描述是符合的。比如說「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這種情況在我們幾代人的考古工作中已經完全證實了。不僅是南宮區,北宮區也是這樣。


 


這是80年代考古發掘的,我們編號為1號宮殿的宮殿遺址。這個宮殿遺址是高台多層建築,就是先建了一個大的夯土台,然後在這個夯土台上有三層。





 


最底層是迴廊,中間是十多個獨立的小房間,最上面的主殿使用面積100多平方米。其中有一個盥洗室,洗手池的位置為了防止水濺到牆上,它還貼著有壁磚。類似於這樣的建築規模,包括它的台階、踏步,完全反映了宮殿的奢侈程度。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很偉大的一個政治措施是

車同軌

,另外還有秦朝高速公路的修建,比如秦直道和秦馳道。他用通往各地的高速公路來加強對各地政治經濟的管理控制。


 


在道路的修建過程中,秦始皇曾經下了一道命令,規定道路應該怎麼修,路要多寬,隔多少米種樹,還要有一個水池子負責給路面洒水。具體路面鑄造的時候,土要隱以金椎,就是拿金屬做的夯具錘打結實。


 


去年,我們接到一個消息,說施工工地上推出來一條古道路,我和同事們趕快就過去了。後來根據它的路面高度以及出土的銅錢、陶片,我們斷定這條路跟秦咸陽城有關,是通到咸陽城宮區的。





 


經過考古勘探,發現這條路非常寬,有50多米,我把它叫「帝國大道」。類似這樣子的帝國大道,到現在為止我們掌握了三條:東西向一條,南北向兩條。這三條大路構成了目前為止咸陽北宮區的城市路網。


 


這個路網有多重要?對於我們考古的來說,它是咸陽城北宮區的一個框架。因為找不到城牆,所以沒有辦法用城牆這種代表物劃定出它的範圍,只能用城市的路網,甚至城市的地下水道的線性的東西確定出來。


 


再回到這條路,我們通過丈量,明確了

車軌的寬度是1.35米

。可能有的朋友要問,這麼多車轍,怎樣確定這兩個車轍是一組?只能在這種車轍轉彎的地方觀察。我年輕的時候數車轍數得很痛苦,當然了,現在可以讓學生去做這麼痛苦的事兒。


 


另外,咸陽城也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我們說它大,是因為它南北兩個宮區,渭河從中間穿過。這幾年我們考古的工作已經證明了,北宮區所涵蓋的範圍是73平方公里。現在由於建設如火如荼地到處開展,我們對咸陽城的保護範圍只有20多平方公里。

核心區

,就是堅決不能開推土機進來的,我叫作白菜心疙瘩的地方,

只有兩平方公里


 


我在跟一些施工方交涉,讓推土機暫時停下來的時候,我經常會跟他們說,70多平方公里是這麼多年保存下來的秦帝國的痕迹,我們現在有能力保護的是23平方公里,中間的核心區只有兩平方公里,如果你的推土機再這麼無情的話,是不是愧對古人?


 


在這種情況下,咸陽城的文物保護工作是非常地艱巨,這也是我為什麼接受一席給我的機會在這兒來跟大家講講咸陽城。話又說回來,你說咸陽城的規模非常大我們已經看到了,那國際化這個事是不是有點說得太大了?


 


首先,我們從國家的內部看,咸陽城作為帝都,皇帝的政令、國家的公文都是從這個地方發出的。這件秦詔版就是出土在咸陽,它是皇上對下發的公文。為什麼不寫在紙上?紙和竹簡都容易腐爛。他把它鑄在青銅上以垂久遠,可以流傳到全國各地。


 





從諸侯國的層面來講,在咸陽作為秦始皇的首都以前,在戰國晚期孝公時期,經過羋八子也就是宣太后他們這一系列的發展,咸陽也是一個大都市。類似的證據是我們在咸陽城考古工作中出土的各國器物:比如陳爰金幣、齊國的齊法化、楚國的蟻鼻錢,還有其他國家的一些刀幣。這是咸陽城出土的陳爰金幣,另外還有一些就是其他各國貴族使用的器物。


 





這些證據說明在諸侯國之間咸陽城有一個很高的地位,實際上,它是真的國際化,比如咸陽城出的這種陶模具。這個陶模具製作的產品,是類似於下邊這樣的腰帶飾。以往考古中,這種東西多發現於內蒙、東北、寧夏這些長城內外的地方,它是馬背民族用的腰上的一個裝飾品,我們叫透雕腰帶飾。


 








咸陽城裡不僅僅出了腰帶飾,而且出土的是製作腰帶飾的模具。這就說明咸陽城裡面一定有一群人來自馬背民族,而且他們是長期地定居狀態的一個大群體。為了滿足這些人的生活需要,才會有這樣類似的工廠來生產類似的器物。所以我說它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


 


剛才我說了,各國的好東西、寶貝咸陽城非常多。一句不誇張的話,

在咸陽城裡可能隨便一走就會被金疙瘩給硌著腳

。我現在展示的這個東西,是2015年冬天我散步時在一個基建工地的綠化帶撿到的。


 





好像考古人經常會有這個職業毛病:

不走好路

。如果有土路,有農村的鄉間小道,我們一定是走鄉間小道。其實當時那條路已經都鋪好了,但是我可能是職業習慣,就走到中間的綠化帶裡面去了。


 


在綠化帶里我就看到了這個石頭,當時有很多土、灰。我想都沒想,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古代的東西,我就拿回來了。我們後來檢測它的材質、製作痕迹、使用痕迹。最讓我得意的是當時在分析當中,我提出來這件東西是屬於秦咸陽城北宮樂府的國家禮樂裡面的石磬。


 


可能是機緣巧合,去年我們進行的主動發掘項目當中,帶著文字的編磬真的就出現在了我們手底下。不要小看這兩個字,這是樂府典型的秦小篆的字體,這兩個字對我們考古人非常地有意義。





 


在具體說意義前,我們先看看這件編鐘。這個編鐘是我的老師袁仲一先生在秦始皇陵考古工作中撿到的。有一年春節他值班,同樣也是不走好路。他看到有農民取土的坑,他就過去了,然後就撿回了這件東西。當時這上面刻了錯金銀的兩個字:

樂府





 


老先生很高興,因為這兩個字解決了歷史的疑難。我們都知道樂府詩,文獻上也記載從漢武帝的時候開始設樂府。但這個編鐘上面的「樂府」出土在秦始皇陵,因此也就把樂府設置的時間從漢代推到了秦。


 


非常不幸的是,後來這兩個字由於種種變故現在不存在了。所以我們去年找到的這兩個秦篆的樂府,應該是現在能看到的一個秦設樂府的實證。


 


如果沒有那兩個字,我對北宮樂府石磬的推斷將永遠停留在推斷。但是去年正式發掘裡面出土了這兩個字以後,完全證明了我的判斷。我有的時候經常跟學生說,我說要到一種牛人的程度,你就要像我這樣子,在沒有發掘之前就要給它一個正確的判斷。


 


在考古和歷史圈,我們都知道一個說法叫「

陵隨都邑

」,也就是說城和陵一定是相輔相成的,有城就會有陵。所以探討咸陽城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說到東西兩個陵區,秦西陵和秦東陵。


 


秦始皇是個牛人,所以他不在東陵區的大範圍內,自己稍微往邊上獨立為陵。但即使這樣,在從屬關係上,

秦始皇陵仍然屬於秦東陵

秦東陵屬於咸陽城


 


對於秦始皇陵,《史記》裡面用了90個字介紹。中間有幾個很關鍵的詞,大家可能也有興趣。有一些朋友經常問我:比如地宮裡面有沒有機關?比如水銀江河存不存在?


 





實際上,水銀我們考古已經證實了,相關的資料大家隨便網上一搜都可以搜到。至於說它的珍奇寶貝藏到什麼程度,截止到現在,我們對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也已經證明了。


 


陵區有

四個層次的寶貝分布

。第一個層次,

地宮

。地宮裡面有沒有機關?現在還沒有得到證實。第二個層次,

地宮到內城之間

。比如大家熟悉的銅車馬,銅車馬就是地宮和內城之間的一個陪葬坑出土的。





 


第三個層次,

內城和外城之間

,這裡也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很多陪葬坑。內城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有兩個小塊,這兩個小塊是地面建築,是給秦始皇初一十五燒香祭祀的。這個地上建築和地宮之間也被證明了有大量的陪葬墓,2014年、2015年的時候曾經做過發掘,很多陪葬墓的墓主都是年輕的女性。


 


最後的一個層次,第四個層次,

外城之外整個的範圍

涵蓋了50平方公里。秦始皇陵中,包括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

在內的一些陪葬坑,實際上已經

屬於第四個層次

的陪葬坑了。


 


這裡面好東西太多了,簡單地說幾個。第一個,

水禽坑

。它是模仿的水上環境,埋葬有很多銅水鳥,比如仙鶴、天鵝、大雁。最精緻的是這件仙鶴,嘴裡頭還含著一隻蟲子,它是模仿仙鶴覓食的一個瞬間。


 





百戲俑坑

。百戲俑什麼意思?古代是事死如事生,生前有什麼東西,死後一定也要有。那當然了,生前的時候肯定有為秦始皇服務的文藝工作者,死後也做成陶俑來給他陪葬。





 


當時的人好像比較擅長舉鼎,所以這兩個百戲俑的造型都是舉鼎。你看它赤裸著上體,穿著超短裙,和我們以前常見的兵馬俑的形象就不太一樣,因為它的性質是不一樣的。


 


石鎧甲坑

,象徵著帝國的武庫,裡面埋藏著大量的石片做的鎧甲。他們有過一個試驗,類似於這樣的一件甲衣,如果一個人每天工作8個小時,需要340多天。光從重量上來講就知道這不可能是實用的東西,他不可能穿著去打仗,所以是模擬的明器。


 





我有過很長時間的從事兵馬俑發掘的經歷,所以可能在我發掘過程當中會有一些切身體會,我在這裡想提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中間有一些觀點可能會不被接受。


 


首先,兵馬俑作為陝西的一張名片,一定程度上已經是秦始皇陵的一個代表。比如水禽坑很多人現在可能還不知道,但是一提兵馬俑,全國甚至全世界肯定會有很多人知道。所以我現在能確定地說,兵馬俑是八大奇蹟,毋容置疑。奇在哪?

數量多

形體大

製作得寫實精緻






 


三個坑加起來,推測有陶俑8000餘件。進入一號大廳的時候,撲面而來就有6000個。我們現在發掘了1000多件,應該說沒有完全相似的兩件俑。這些陶俑千人千面,製作得非常寫實。比如這兩件陶俑,一個年紀小,一個是中年大叔的形象。


 





這兩個年齡看起來好像相仿,但是左邊的地位要低一些,是一個普通士兵,他的形象就樸實一些。右邊的這個我們俗稱為將軍俑,實際上他軍銜達不到將軍,但他總是個軍官。軍官身經百戰,還要有一定的知識修養,所以他表現在形體特徵和面部表情上來說,就比較氣宇軒昂儒雅一些。尤其精緻的是在他的額頭還刻有抬頭紋。


 





另外,

陶俑當時埋藏的時候全部都是彩繪的

,這個問題也是被全國人民所關注的。我在發掘秦俑期間,基本上不忍心上網:各種懷疑,甚至是謾罵。現在我們去兵馬俑的時候,大部分觀眾能看到的都是沒有彩色的陶俑。


 


因為發掘造成彩繪脫落是個誤解

兵馬俑是燒成後施彩,先上一層生漆,再用以礦物質顏料為主的色彩描繪。生漆是有機質,老化以後物質結構發生變化,就會起翹脫落,失去粘結附著性能。底層的生漆失去了和胎體的結合性,生漆上的顏料又怎麼能不脫落?


 


再者,彩繪顏料多數是礦物粉末,需要液體勾兌,其中也含有機質。經歷近三千年的時間,能保留下來的彩繪是「萬幸」的「萬幸」,沒保存下來也是必然。這就是自然規律。所以陶質文物彩繪保護、漆器保存一直都是世界性難題,是挑戰自然規律的研究。


 


我們看看為什麼大家這麼心痛,因為彩色真的很好。比如這件綠臉俑,它出土於二號兵馬俑坑,是一個跪射俑的形象,它的膚色是綠色的。至於為什麼用綠色,現在也沒有定論。這是膚色的一個個例,大部分人的膚色是接近於正常顏色。





 


即使是正常顏色其實也是有區別的。比如你看這個,臉色蒼白,再加上兩個眼睛比較獃滯,下臉蛋的肌肉塑造得比較鬆弛,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病怏怏的狀態。右邊的這個年輕,白裡透紅,顯著健康的膚色。所以陶俑不僅千人千面,而且是千人千色的。


 





最精緻的這件,我可能是每次都要拿出來給大家分享的。它寫實到什麼程度?

眼睫毛都要用彩筆畫出來





 


千人千色的另外一點,是穿的衣服也不同。我們都說秦人尚黑,那是不是秦人就整天是黑禿禿的?秦人以黑為禮,但並不是說其他的顏色就不用。這個現象在俑坑裡反映得非常突出,比如說衣領、袖邊,他們還會用岔色來鑲嵌。


 





這個袖子上面的顏色是一個重大的發現。我們一般陶俑的顏色都是用礦物質的顏料,但是這個不是。這個紫色是人工合成的,叫漢紫。以前被認為是在西漢以後才能人工合成,但是實際上秦代的時候已經有了。


 





不僅人是彩繪的,

陶馬也有顏色

,但是陶馬身上的顏色多半都保存不好。這個陶馬的顏色就已經脫落沾在泥土上了。陶馬一般都是棗紅色,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在它的腹部或者是脖子這些背光的地方,他會塗上綠色。





 


剛才說的這些,我想大家都能接受,因為全是兵馬俑的好話。但是我要說,

我認為兵馬俑的地位

現在應該適當地給它降一些

。首先從秦始皇陵整個陵區的範圍來說,它處在靠外的位置。另外,我發掘期間親手經歷了一百多件陶俑,

大部分是有瑕疵的


 


這種瑕疵發生在兩個階段。第一個是先天不足,比如塑造階段。我們可以看見,這件陶俑兩個胳膊的比例是不符合人體比例結構的,幾乎沒有小臂的位置。



 


這些問題有一個歷史原因,當時的雕塑對人體掌握的水平就達到那個程度。另外陶俑本身是泥胎,在燒制之前泥胎過重會產生變形,所以他要盡量地減少這個部位,減少關節。


 


還有一個階段,發生在燒成後往俑坑搬運的過程中。比如發生一些交通事故,造成腿、胳膊這些脆弱部分發生了斷裂。


 


我們都知道秦代有一個工商的手工業管理制度,叫物勒工名。就是這個東西是你製造的,必須把你的名字刻上,如果這個東西不合格的話要追究你責任的。我的前輩們也是這樣說,以往也經常把物勒工名制度用到秦俑坑的研究當中。


 


可到我這個時候,我看到了大量的殘次品。它在俑坑裡面,在軍陣隊伍裡面,並且有的傷員傷勢非常嚴重。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


 


我後來想,除了正確定位當時的雕塑水平,我們還要

把實際的手工業生產管理制度

和墓葬裡面用的明器生產管理制度分開來考慮

。明器只要埋在地裡面,它的意思就到了,沒有使用的價值,所以會出現這種殘次品。


 


所以考古是什麼?考古不僅僅要清理這些彩,還要解讀這些彩。而這些痕迹可能是我作為一個女性考古工作者非常關注的。人人都說考古不適合女人來做,女性不適合干考古。實際上以我自己的職業經歷,我是感覺

女性干考古有優勢


 


第一,在這個團隊裡面你往往是弱勢,是少數群體,最好的房子一定是給你住的;最難去的地方,男同志們一定自告奮勇地就去了。


 


第二,女性本身有性別的優勢,可能會更細膩一些。所以當我清理類似於這些漆盾戰鼓上面的彩繪的時候,我往往會關注鐵線描,會覺得這個人好心細;那個雲彩是平塗的技法,會覺得這個人化妝的水平一定不錯。





 


說了這麼多,時間也超了。想歸結一句,考古是什麼?

考古是關於人生的痕迹、死的痕迹,還有跟生死留下這些痕迹相關的痕迹

作為一個考古人,我們追求的是以物說話,替古人說話,重要的是透物見人。


 


謝謝大家。







往日內容






·  衣櫃這樣選,才有想要的高級感。


·  

翻新48平小戶型,竟能擠出個獨立衣帽間!


·  128㎡極簡原木風的家,居然美過了MUJI!



·  37㎡老宅:巧用下沉式設計,裝出100㎡Loft


·  90㎡北歐風小宅有吧台,還有超流行的莫蘭迪色系!




傳遞價值資訊,


彙集設計靈感。




大地之上,


祈願人人能設計,


人人可建造,


人人安居在棲息身心的家園裡。


合作、供稿,添加主編微信cd-xi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部落 的精彩文章:

他放棄鐵飯碗,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養蜂,只為做全世界最好的蜂蜜
30㎡簡易閣樓變身江南園林別墅,落落姐忍不住為設計師打call
精裝交付的房子,究竟該不該買?
我們採訪了20個年薪20萬的人,他們的恐慌你不會知道
1塊錢擦凈整個廚房!這個德國神器輕鬆除掉10年頑固污漬

TAG:設計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