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 | 脈診如何登堂入室?談脈診3境界

中醫 | 脈診如何登堂入室?談脈診3境界


學習脈診如何登堂入室是個永恆的話題,嘗與一師弟談傳統脈診的境界,筆者不揣淺陋,妄而論之。




語之曰:「約而言之,三言可畢,三言者,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山外還有山,水外還有水。」



師弟言:「此猶禪境也?」




笑而答之:「詞近意更近也。」




青原惟信禪師曾言:「老身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筆者所言境界不同的是第三種境界,上述禪境講的是一個返璞歸真的圓過程,也是一個空的過程,而筆者所言的境界是一個像蘑菇雲一樣膨大的過程。



一、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此乃脈診初學所處之境,在此境中個人以為應該拋開二十八脈的文字論述,用心去體悟指下的感覺。




一般人學習脈診,通常都是背誦脈書上的文字論述,然後在臨證中逐種對應,結果往往是心中了了、指下難明。




筆者覺得此時最關鍵的是多練,筆者剛開始學脈的時候,坐在老師旁邊,老師摸完,我再摸,也不看老師寫的是什麼脈,就體會自己指下的感覺,或如水漂木,或如盤走珠,或如捻蔥葉,或如按鼓皮,或輕刀刮竹,或病蠶食葉,諸如此類。



由於老師的病號很多,用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常見脈的指下感覺都有了,經過雲里霧裡的感覺,接下來便進入了第二境界。



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到此境界已經對各種脈象的感覺瞭然於心,此時一要在老師處求證,問老師的感覺,老師定為什麼脈象。



二要根據患者的癥狀來以證測脈,然後用心體悟,如外感寒邪之緊,中風之緩,中暑之虛,失血之芤,木郁之弦等等。




慢慢的各種脈象,真真切切的如山如水現於眼前,此即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山有山象,水有水象,達到此種境界,便可指導辨證治療了。




隨著臨證,指下的感覺越來越準確,漸而山真而水切,不斷深化,便可達到指下山河可辨的境界。




在此種境界可以體會脈的本質,不要人云亦云,筆者覺得很多古代脈象的論述值得深究。




對於病因脈象,筆者的粗淺認識是:天垂象,聖人則之,寒則緊,風則緩,暑熱則虛,緊緩不以至言,以象謂也。緊為收象,天寒地坼是也;緩為發象,木生草長是也;虛為散象,亢龍有悔是也。與很多脈書的論述多有不同。


三、山外還有山,水外還有水




此乃脈診的最高境界,山外之山,水外之水,乃聖山聖水,山水言形言象,山外之山水外之水,言氣言化,達到此種境界,便可由形而上而近於道,此時可體會到,言外之意,畫外之音。




傳統脈診的最高境界是體悟病人的脈氣,氣的寒熱溫涼,氣的升降出入,上工調氣,中工亂脈,即是言此。



達到此種境界便可在氣的層面上與患者交流,甚至對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齊向華教授的意勢診脈即是言此,筆者正在潛心研究的指針脈法即是言此。




此時可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謂「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此種境界如處化境,悟者乃知。




對於脈氣很少有人言及,筆者思索幾載,反覆探求,拙引脈氣一詞,對於把脈的指感、體感問題很多人以病氣概之,但亦有不妥之處。




筆者一師父一直不讓別人和他同時給一個人把脈,以前不明白,現在茅塞頓開,醫者意也!一語可概。意到氣自到,意交氣自交。




第三者的氣可對病者的氣形成干擾,影響了脈診的準確性。其實也不能完全以病氣謂之,準確的說是脈氣,是病氣影響下的脈氣,其實也不需要特別的處理,醫者意也。



等到你把三指之氣調的運用自如的時候,指下自明,醫者把脈,很多時候在搜病人的脈氣,敏感的病人能夠感覺到。




曾給在筆者一師兄針灸、把脈時,他能感到從我的手指所在處開始一直麻到中指,經常在門診上,也有一些病號感到麻到拇指、食指,當醫患意氣相合的時候此種表現更為明顯。




而且脈氣更能反映病人當前的變化,筆者在臨床過程中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現象。當病人走神的時候在心脈部位會出現熱感,當病人思考決斷的時候在主決斷的部位會出現灼熱感,但與前面的感覺有差異。




發現這個變化來自一次偶然,一次在門診上給一女患者診脈,突然患者的電話響了,有人請她陪酒,當患者思考決定微妙的拒絕時,在主決斷的部位出現灼熱感,而且當這一過程結束,這種感覺馬上消失。




當然這種對應關係還需要進一步地驗證。但是在此種境界看脈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空調、風扇、病人局部體溫的變化等。此時要做的是排除外界的干擾因素,否則易出現判斷的失誤。



天人相應,在此境界,還要天地人綜合考慮,如有人發現地震前一周脈象偏沉。




筆者細心體會今年的脈象,發現今年處暑,暑氣將盡,秋氣到,天氣涼,大部分的病人,脈按到地部後涼感襲手,而且以雙寸明顯。




日全食時脈象亦發生很大變化,五運六氣亦深深影響脈象的變化,《內經》:「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不可以為工。」即此謂也。




也有人對筆者所言的此種境界提出質疑,言有過玄之弊,其實何玄之有?悟者自明。老子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如果還有疑問的話,讀一下《丹溪秘授古脈法》和《壽氏心理脈學與臨床》,相信就不會有此種疑慮了。




脈診得此三境,由地及人而登天,脈道畢矣!脈象的著眼點在「象」,醫的著眼點在「意」,解此二字,醫道畢矣!心存救濟,故曲碎論之,望學者不恥言之鄙俚也。



▍版權聲明:

文節選自

《名家論脈》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

請著作權

人告知我方刪

除,謝謝。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小淇(微信號:1355491207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常按飛揚穴,人老腰不老,70歲依然健步如飛
養身 | 每天搓搓腰,小小的動作竟然如此厲害!
中醫 | 為何「三焦」不通,百病易生!
穴位 | 氣不足,按按手腕上的補氣穴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