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一、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
主義事業服務的思想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亊業服務的思想,是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的報吿中提出的。《論十大關係》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明確提出了以蘇為鑒,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論十大關係》的報告確定了一個基本方針,就是「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2、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
社會矛盾的思想
黨在八大前後,特別是毛澤東在1957 年2 月所做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理論。
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沒有專門作過論述。斯大林在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長期不承認社會主義存在矛盾,在實踐中造成了嚴重後果。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深刻汲取蘇聯的經驗教訓,認真分析和研究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
毛澤東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同樣充滿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
第一,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毛澤東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同舊社會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在生產關係和生產力基本適應、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基本適應條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具有「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特點,一方面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另一方面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
第二,關於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黨的八大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據此,黨中央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
第三,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兩種不同性質矛盾的理論。毛澤東強調,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劃分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是兩類性質完全不同的矛盾。敵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對立基礎上的矛盾,因而是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屬於人民內部的矛盾。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但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可以互相轉化。
第四,關於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社會矛盾的基本方法、方針和意義。解決敵我矛盾需要用專政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則採用民主的方法。針對人民內部矛盾在具體實踐中的不同情況,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方針、原則:對於政治思想領域的人民內部矛盾,實行「團結一一批評一一團結」的方針,堅持說服教育、討論的方法;對於物質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內部矛盾,實行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兼顧國家、集休和個人三方面的利益;對於人民群眾和政府機關的矛盾,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要努力克服政府機關的官僚主義,也要加強對群眾的思想教育;對科學文化領域裡的矛盾,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對於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之間的矛盾,實行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對於民族之間的矛盾,實行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方針,著重反對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等等。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這一論斷的根本著眼點,在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全黨的注意力轉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
3、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
毛澤東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指導,以農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以及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並舉,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同時並舉,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同時並舉,等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論成果
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又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生活的時代,社會主義建設還不是直接的實踐問題,他們在科學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未來社會發展階段提出過一些原則性的設想,認為未來社會大體要經歷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革命轉變時期、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但對後來列寧稱之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將會經歷哪些發展階段,馬克思、恩格斯沒有作出進一步的判斷。
在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史上,最早提到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的是列寧。十月革命後,社會主義本身的發展階段成為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列寧認為,在經濟落後的俄國,只能建成「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而不能立即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這裡包含著社會主義社會也要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不完備到比較完備的發展過程的思想。但是,列寧當時主要回答了俄國怎樣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問題,還沒有來得及具體分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的發展階段問題,因而對這一思想未能作出進一步的闡發。
斯大林在1936年蘇聯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之後不久,沒有從實際出發深入研究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就提出了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設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濟重建,1952年又宣布黨的主要任務是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這種脫離實際、急於過渡的思想,對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步驟。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化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應當採取「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建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中國走在世界前列。
關於經濟建設方針。黨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
關於所有制結構的調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提出了把資本主義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的思想。陳雲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設想,即在工商業經營方面,國家經濟和集體經濟是工商業的主體,一定數量的個體經濟是國家經濟和集體經濟的補充;在生產計劃方面,計劃生產是工農業生產的主體,按照市場變化在國家計劃許可範圍內的自由生產是計劃生產的補充;在社會主義的統一市場里,國家市場是它的主體,一定範圍內的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是國家市場的補充。
關於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毛澤東提出了發展商品生產、利用價值規律的思想。毛澤東還主張企業要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和嚴格的責任制,要實行民主管理,實行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工人群眾、領導幹部和技術人員三結合,即"兩參一改三結合。
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關於科學和教育,黨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關鍵在於科學技術現代化。
關於知識分子工作。周恩來提出了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的觀點。
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教訓
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
(1)鞏固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2)為開創中國恃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3)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的成就表明,社會主義建設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各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2、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
探索的經驗教訓
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遭到了嚴重挫折,造成了嚴重後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第一,必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探索符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只有科學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準確把握中國基本國情,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才能逐步掌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開闢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第二,必須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始終堅持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判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對社會主義社會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的階級鬥爭,不能將其簡單地等同於全國範圍的階級鬥爭,更不能搞大規模的政治運動。
第三,必須從實際出發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建設規模和速度要和國力相適應,不能急於求成。
第四,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大力發展人民民主,確保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使公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一級黨組織和領導人都不能有超出法律之上的權力。
第五,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加強執政黨建設。民主集中制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指導黨內生活的基本準則。
第六,必須堅持對外開放,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要借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設社會主義。
GIF/1K
關注「北郵馬院」,一起玩耍
TAG:北郵馬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