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防治高血壓,求醫先求己

防治高血壓,求醫先求己

心腦血管病已成為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而控制高血壓則是防治心腦血管病的關鍵和突破點。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要點,筆者特撰寫此文,以期幫助高血壓患者,尤其是高血壓「新人」,解決在防治此病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發現血壓升高怎麼辦

怎樣才能發現高血壓呢?那就是18歲以上成年人要利用各種機會(在醫院、在單位保健站、在社區衛生站、在家裡等)經常測量血壓。血壓正常的人至少每兩年測量1次血壓。

如發現血壓在130~139/85~89毫米汞柱(mmHg),或者是肥胖[體重指數≥28; 或腰圍男≥90厘米,女≥85厘米],則每半年要測量血壓1次。

那麼,發現血壓升高後該怎麼辦呢?

1.一次測量發現自己的血壓超標,並不表示您已患高血壓病,要過幾天再測量血壓。可以連續測量幾天,也可以相隔幾天測量;可以在不同的時間裡測量,也可以在同一時間裡測量。只有在不吃藥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以上血壓的收縮壓≥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才能診斷為高血壓。

2.自己在家裡測量的血壓值可能會受到測量技術上的影響而不準確。為了高血壓的明確診斷,需要到醫院測量血壓。測量血壓前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如測壓前1小時內不要做劇烈體力活動,測壓前15分鐘內不要吸煙,排空膀胱,靜坐10分鐘。

3.發現血壓升高後,除非血壓超過180/110毫米汞柱,或者有明顯的頭痛、頭暈癥狀,否則不要急於馬上服用降血壓藥物。因為藥物的作用將會干擾血壓水平,服藥後不能反映出您真實的血壓情況,從而影響醫生的診斷。如收縮壓在140~179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在90~109毫米汞柱,要加強隨訪觀察,至少4周內隔周測量血壓兩次。

4.考慮到血壓的升高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觀察血壓期間,不要過分緊張,不要過於擔心,不要過多思慮。在精神放鬆的狀態下接受血壓的觀察,有條件的可以做動態血壓監測來觀察整天的血壓狀況,更有利於高血壓的診斷。

相關鏈接

血壓測量小知識

1.診室血壓診室血壓是指患者在醫療單位由醫護人員測量的血壓。目前,高血壓診斷一般以診室血壓為準。

2.自測血壓家庭自我測量血壓簡稱自測血壓,是指受測者在診室外的其它環境所測量的血壓。可為醫生提供病人日常生活狀態下的血壓信息,現已作為測量血壓的方式之一。

3.動態血壓動態血壓是指病人配戴動態血壓監測儀記錄的24小時血壓。動態血壓監測目前主要仍用於臨床研究,為制定治療方案、評估療效提供參考數據,在高血壓的診斷中不能取代診室血壓測量。

確診高血壓後怎樣看病

一旦確診患有高血壓後,是先服藥還是先看病?該不該做各種全身的檢查?要不要到大醫院找專家治病?這些都是新發高血壓的患者所非常關心的問題。

確診高血壓後,必須要做的有兩件事。

首先要區分疾病的性質,也就是確定高血壓是原發的還是繼發的,血壓的升高是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儘管繼發性高血壓的發病率比較低,約佔整個高血壓患者的10%左右。但是,這種繼發性高血壓治療的方法不同,以治療原發疾病為主。如果原發的疾病不能控制或徹底解決,光靠降壓藥物是很難控制血壓的。

另外,有一部分繼發性高血壓是可以通過外科手術治癒的。繼發性高血壓是需要通過一些特殊的檢查來確診的,而發病時的一些特徵也有助於疾病的診斷。病人在就診時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不要遺漏有價值的信息。

其次,若確定了是原發性高血壓,則需要對自己的疾病程度、心血管狀況做一個綜合的評估。原發性高血壓,按照血壓水平可以分為1級、2級和3級;根據心血管危險因素分層可分為低危、中危、高危。醫生將綜合疾病的性質、血壓水平和心血管的危險程度制定一個完整的治療方案。這項工作需要到區縣級以上醫院完成,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無法進行的。

調整好高血壓治療方案後,應到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有效的治療措施下接受高血壓管理。如疾病出現合併症或併發症,血壓波動不穩或不易控制,再轉到上級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

知曉自己的心血管危險程度

發病時間的長短並不能說明病情的輕重,病程長的患者不一定危險程度就高。血壓控制得好,生活方式健康,危險程度就低。即使是新發現的高血壓病人,也有可能危險程度已經到了中危或高危,不能掉以輕心。

低危、中危、高危的高血壓病人在10年中可能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分別為10%、20%和30%。也就是說,100位中危的高血壓病人,在未來的10年,可能有20個人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併發症;而在高危的高血壓病人中,這種危險性就要增加50%,達30人左右。

怎樣評估心血管危險程度呢?這需要根據病史的回顧、生活習慣的了解、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病史中包括有沒有血脂異常,是否患過腦血管病(腦卒中、短暫腦缺血發作)、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心梗、心衰等)、周圍血管病、腎臟病和糖尿病,有否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50歲以前發生心血管病)。

生活習慣包括平時是否吸煙,是否缺乏體力活動。

體格檢查包括血壓、體重、身高腰圍的測量,以了解血壓的水平和肥胖的程度。

有條件的地區還要做實驗室檢查,包括空腹血糖、空腹血脂(甘油三酯、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心電圖、眼底、X線胸片。條件好的地區還可以做頸動脈和心臟超聲、動脈僵硬度檢查。

心血管危險程度是可以改變的,血壓水平下降就可能降低一個危險級別,體重減輕、改善血脂水平、戒煙、增加運動等生活方式的改變,都是降低危險級別的重要因素。高血壓患者通過自身的努力完全能夠改變危險程度的現狀,減少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這也是高血壓病人積極防治高血壓的目的。

初發患者如何控制血壓

高血壓病要終身接受治療,因為調節血壓的機制失卻平衡很難自行恢復。然而,一旦確診高血壓後,是否必須馬上服藥?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控制血壓呢?

控制血壓要用藥物療法,也可以用非藥物療法。初發的高血壓患者,首先要接受血壓和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評估。

評估為低危的高血壓患者,如果沒有特別的癥狀,可以暫時不接受藥物治療,先進行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心態,調整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習慣,加強適量運動。這樣的觀察期為3個月,期間需要經常測量血壓,觀察血壓的變化。

如果3個月內的平均血壓尚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低於140/90毫米汞柱),則可以根據血壓水平考慮開始服用降壓藥物;如果平均血壓低於140/90毫米汞柱,則可繼續延長觀察期。

評估為中危的高血壓患者,如血壓不很高,又沒有頭暈等不適癥狀的,也可以先進行為期1個月的觀察,但這期間起碼要測量兩次血壓,並要主動進行非藥物治療,1個月後血壓仍然沒能得到控制的病人則需要開始服用降壓藥物。用藥原則是以單一的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藥物的劑量和品種,也可以採用小劑量的聯合用藥方式來治療。

對血壓水平處在3級以上(180/110毫米汞柱)及評估為高危的高血壓患者,應該進行藥物治療,同時應採用兩種葯以上的聯合治療方法。單一的小劑量藥物無能力將其血壓控制到目標水平。

高血壓治療主要目標是血壓達標,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腦血管病發病及死亡總危險。如果服用降壓藥的患者,血壓還沒有達到目標水平,則心血管的危險性仍然是嚴重的,不可掉以輕心。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堅持長期地、規律性地用藥治療,才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血壓 的精彩文章:

高血壓耳邊嗡嗡響,是血壓變嚴重了嗎?
高血壓患者到底能不能喝酒?聽聽專家怎麼說
秋天晝夜溫差大 秋季高血壓的五大保健法
內涵趣圖:我診斷的病人為什麼都是高血壓
高血壓有救了,海帶加高血壓剋星,治一個降一個,家家都有

TAG:高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