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允:此生結緣電視劇是我的幸運

黃允:此生結緣電視劇是我的幸運

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在每一個歷史時期,優秀的文藝工作者的作品都展現出了對國家發展、對群眾生活真誠的思考。

    15歲就入黨的黃允就是這樣一位黨的文藝工作者,作為第一代電視人,她的作品始終充滿正能量,並且與時代、民眾同呼吸共命運。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一起走進黃允的如劇人生。

黃允

作品抓住了時代脈搏

今年2月,黃允應邀參加了2017中國電視劇品質盛典頒獎晚會,她被授予電視劇四十年傑出貢獻獎。黃允覺得自己已經離開電視劇多年,但人們仍然記得她,心裡很感動。其實時光就像一根暗線,這一頭是2017年盛典的璀璨舞台,以及台下幾代電視人充滿敬意的掌聲,而那一頭就是近40年前,黃允與電視劇的結緣之初。

1979年,黃允懷著一腔熱血寫出了《永不凋謝的紅花》,這是她的第一部電視劇劇本,從此,黃允與電視劇結緣。

黃允的作品一部一部問世,部部既獲國家獎項,又獲觀眾口碑,因為都扣准了時代的脈搏:《你是共產黨員嗎?》提出了問題——真正的共產黨員應該是怎樣的?《家事》是破碎家庭重組的故事,當時迫切地需要真善美的展現與呼籲;《親屬》拍攝及播出,恰是我國的電視劇需要走出去、實現交流的時期;《結婚一年間》在文學性與藝術性方面上了新台階;《離婚前後》起點高,立意新,在對人性的挖掘上更進一步。同時這個時期,黃允思考架構了多年的一部大戲漸露雛形,就是她後來的代表作——《上海一家人》。這部劇播出時,可謂萬人空巷,各家電視台多次重播,各類大獎一一攬入,甚至劇本的手稿被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成為記錄時代的文獻。

黃允是撐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劇盛世的關鍵人物。她每年都有一部電視劇問世,並且七次獲得飛天獎、金鷹獎及國際電視節獎。在建國60周年時,還被授予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突出貢獻編劇獎。獲獎之多不勝枚舉。

曾經有幾位名家在座談會和文章中這樣提及黃允和電視劇的緣分——黃宗江說:電視劇以黃允為幸;仲呈祥說:電視劇與黃允是天作之合。而黃允卻說:「我這一生能和自己熱愛的電視劇結緣很幸運;但也有遺憾,因為結緣時我已年近五旬,所剩時間有限,做得太少了。」

確實,黃允的創作期其實只有十幾年,不過這短短的十幾年密度之高,像其他人的一生。

《結婚一年間》劇照

塑造女性形象是內心呼喚

去年熱播劇《歡樂頌》中的「五美」,今年創收視高峰的《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周瑩,最近幾年,熒幕上的女性形象越來越奪目,而黃允正是最早成功塑造女性形象的劇作家,《上海一家人》中的李若男,至今仍讓觀眾記憶猶新,甚至常會作為創業女性的典型而被提及。

     問到這個話題,黃允說:「寫女性對於我來說,只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一種心靈的呼喚。就像美國女詩人阿德里安娜·里奇所說的,是一種『自古以來,就在婦女群中天然形成的認同感』吧。」

黃允的劇作大部分是以女性為主體的,角度也大多是從家庭來輻射社會。究其原因,可能因為她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傳統家庭里,從小默默發誓:長大了一定不會比男孩差,所以她十幾歲就獨自離家,開始了一個人的奮鬥人生。可能因為較強的潛在女性意識,她對女性的命運、心靈、價值觀和幸福觀都特別敏感和關注。

「我非常欣賞女性的人性美,總感覺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堅韌,更具有獻身精神。女人可以為家庭、為孩子、為愛情全身心地付出;女人的心靈更為細膩、豐富、敏感、善良,這個世界因為有了女人才更加美麗、溫馨。」黃允說,「當然,女性的人性中也有弱點和醜陋,比如依附性、嫉妒心、虛榮心、小心眼、感情脆弱等等。有些女人的一生就是攪在是是非非之中,結果弄得自己很不快樂,心境差了,奮鬥的意願肯定也不足了,最終便一事無成。」

黃允每部作品裡的女性形象都是隨著社會的進程,隨著她當時內心的審美理想、價值追求,甚至困惑等而形成的,所以格外具有時代特徵與獨特魅力。

黃允代表作《上海一家人》劇照

寫作需要空間與思考

作為一個作家,最難的就是突破自己,實現超越。但是文學生涯中,黃允卻是高峰迭起,她創作的電視劇可謂是「只只響」,對其中的原因,我們非常有興趣。黃允只總結了一個詞——空間。她說:「雜技演員走鋼絲,不是抱頭縮頸,而是要儘力伸展手臂。道理很簡單,有空間才會有自我調節的餘地,才會達到平衡。創作是這樣,其實,做人也是這樣。」

     原來黃允有三個層次的生活空間。內層是心靈,是自我,它比較孤獨、靜思。第二層是家庭,它給予黃允寧靜、寬容,是溫暖的避風港;同時,小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空間,應該彼此相互尊重,更應付出真愛和關心。第三層是朋友,通過他們,黃允一次次地拓寬了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使心靈不斷保持成長的年輕的狀態。

     「我還有一條人生的主幹道,那就是用實力、用作品來證明自己,不捲入無謂的人事紛爭中去。有些人為此虛擲一生,太可惜了。」黃允說,「說到作品的超越,我想說,最最根本的原因是思考,這種思考既是跟隨時代變化的,更是站在時代前沿的。只有這樣的思考,才會使作品有思想的價值,有思想的力度,這是文學作品真正有生命力的地方。」

黃允在上海文化廣場留影

天上那顆星閃耀著

去年秋天,與黃允相濡以沫,攜手走過大半生風雨人生的丈夫何允離開了她。何允是上海廣播電視事業的元老和創建者,新中國廣播電視技術的奠基功臣。他們相識在南通新華廣播電台。當時,年輕的黃允在台里勤奮好學,積極肯干,為人謙和大氣,思想進步通達,有不少追求者。不善言辭的何允也是其中的一個。而那時的黃允還很年輕,對戀愛的事也沒有放在心上,可何允對黃允卻很執著。南通電台有一個收音值班室,有一次,黃允看到了前一晚何允值班時的「傑作」,他在桌上刻了一幀女子頭像,正是黃允的側面肖像!黃允被感動了。兩人的關係逐漸明朗,1954年,他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何允的離開,用黃允的話說「世界上那個最愛我的人走了」,整個世界都變了,她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今年夏天,她隨女兒在法國巴黎小住,遊歷歐洲多國,心境逐漸開朗。現在的黃允每天上午下午都去公園散步,每頓飯都要求自己多吃一點,因為身體是生活質量的本錢。

     「我雖然很少寫作了,但是我今生最大的愛好——讀書,依舊陪伴著我,每天會抽出一些時間看書。最近想重看《紅樓夢》,還有我的精神之父魯迅的《野草集》,重溫一下那些文字帶給我最初的震撼。」黃允說,「另外,有一些會議我還是會去參加,有時要發言,在準備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思維的鍛煉。」

     人註定是孤獨的,作為劇作家,黃允早就參透了這一點。幸好她擁有成就斐然的豐盈人生,還有琴瑟相和的幸福家庭。雖然丈夫現在離她而去,但幸運的是,何允逝世前半個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何允星」。

     此刻,黃允常常仰望星空,她知道那顆星閃耀著,也在注視著她……

採訪手記  不老的心

     2009年夏天,我們採訪撰寫了黃允的傳記,因此與這位劇作家結識。八年來,與她時常歡樂相聚,交心相談,成了最好的忘年交。了解得越深,就越為她的人格、性情所感染,也更願意親近她:因為她的恬淡包容,她的與時俱進。海闊天空暢聊時,完全感受不到她已經是個「八零後」老人,依舊是一雙慧眼,一副熱腸,看得透世事,體察得了冷暖,所以才能有那麼多深入人心的劇本,才能有如此豁達的人生。如果可以許一個心愿,只願黃允老師永遠健康、如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馬達加斯加暴發鼠疫 已有50多人身亡 鄰國發現疑似病例
丹青妙筆,上海新的社會階層藝術工作者點贊中國頌揚時代
奧地利政壇「小鮮肉」衝擊總理職位
颱風倒槽+冷空氣「聯手」呼風喚雨
大選遇上美軍機失事 自民黨在沖繩或將顆粒無收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