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娃娃皇帝們:從小玩到大的收藏品,盤點娃娃皇帝們小時候的童趣
清朝皇帝們:從小玩到大的收藏品
姜國芳 油畫《童心未脫》局部
康熙8歲登基,同治6歲登基,光緒4歲登基
末代皇帝宣統登基時只有3歲
在沒有電視、沒有變形金剛
沒有平板,更沒有電子遊戲的年代裡
這些位高權重的「娃娃皇帝」
小時候都玩些什麼呢?
難道真的只是跟電視劇里演得那樣
成天和一群宮女太監們
在御花園裡玩捉迷藏
或是和護衛們玩摔跤遊戲嗎?
玩是孩子的天性
這些乳臭未乾的清皇帝
雖從小就被打上了「天子"的標籤
可他們也和平常孩童一樣貪玩
為了哄「史上最尊貴的孩子」開心
皇宮上到太后太妃下到太監宮女
都對玩具操碎了心
新奇的玩具
姜國芳 油畫《上朝》
不過和民間子弟不同的是
宮廷里供小皇帝玩具數量眾多
那都是集中、外、民間、宮造
於一身的新奇玩意兒
產自瑞士的八音盒
購自德國的雜技玩偶
從布老虎到洋積木
這些都是尋常百姓消受不起的!
按照清宮舊俗
皇帝兒時的玩具
一般不會傳給下一代
用過了就會燒掉
但晚清皇帝多為年幼登基
所以宮廷里的玩具一度數量劇增
且大多留在了宮中
至今人們還可以去故宮
觀摩到這些「皇家玩具」的真顏
姜國芳 油畫《 紫禁城內的時光》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
清宮玩具大錦集
看看這些小皇帝打娘胎出來後
都玩了些什麼「精貴」的玩具吧!
姜國芳 油畫《皇子》
發聲類:八音盒
「聲音」向來是吸引兒童注意力的重要元素。清朝皇宮收藏的可以發出聲音的玩具不僅有可以自已演奏的木質口風琴,還有通過上弦發出動聽聲音的玩具,如八音盒和鳥音籠,這些可說當時皇宮裡最時尚的玩具。
八音盒,19世紀,瑞士製造
八音盒製作技藝精湛
其清澈透亮的天籟之聲
給人們帶來美妙的享受
瑞士八音盒
一段時間名領風騷,稱霸全球
因為價格昂貴
一般老百姓難以承受
八音盒歷來都被稱為
音樂工藝品中的貴族
是平民階層難以企及的夢想
八音盒內部細節圖
故宮藏的這個木製八音盒
可以演奏八首中國樂曲
估計是瑞士人為清皇帝量身定製的
上弦後,隨著清脆的音樂響起
蝴蝶錘敲擊鐘碗合奏
兩側的舞蹈人偶也隨著樂曲舞動
發音類:賞心樂事「撲撲噔」
在清代宮廷畫家繪製的《昇平樂事圖》冊頁中,可以看到一種形似葫蘆的玩具,這就是老北京所說的「撲撲噔」,也叫「倒掖氣」。
「撲撲噔」是用琉璃做的聲響玩具,最早出現在宋人繪畫中。宋代蘇漢臣《嬰戲圖》中,就有三個男孩坐在木榻上吹「撲撲噔」的畫面。明代,北京琉璃廠精於做「撲撲噔」,清代廣為流傳。
「撲撲噔」上部有直嘴,底部極薄,稍有凹進,吹氣時底部隨氣壓改變而里外抖動,發出「嘭嘭」的響聲,連續吹聲響連成一串。「撲撲噔」的造型除葫蘆形之外還有蘋果形、半球形等,色彩十分豐富,有白色、淡綠和淡紫等等。大的直徑近30厘米,小的約10厘米左右。它最大的弱點是易碎,舊時人們常在吹口上罩一塊紗布,以防碎片吸進口中。
發音類:長方嵌石鍍金鳥音籠
長方嵌石鍍金鳥音籠 19世紀末 法國製造
此鳥音籠是一件機械玩具。傳統的鳥籠本為竹條編製,但這件鳥籠卻改為鍍金銅絲編製,且造型具有西洋風格。底座內裝有控制鳥活動和鳴叫的機械裝置。上弦開動後,隨著音樂響起,籠中所有的靜態景象頃刻發生了變化,兩隻棲息的鳥開始轉頭並同時開喙鳴叫,翅膀和尾部不時抖動,樹上的蝴蝶振翅欲飛,山石間溪水潺潺流動。鳥音籠是故宮所藏機械玩具中的一個主要品種,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這件鳥音籠設計精巧,活動機械裝置複雜,是同類藏品中的精品。
發音類:木口風琴
木口風琴,清,長49cm,寬9cm,高6cm
口風琴是一種鍵盤式吹奏樂器
嘴對吹口吹時,手指按動鍵盤
鍵盤的簧片在氣流的振動下
發出響聲 奏出樂曲
作為玩具,由於口風琴易掌握
容易吹出簡單的旋律
使得它成為宮中
十分受小皇帝歡迎的
神奇發音玩具
發音類:霸王鞭
霸王鞭,清,長83cm,直徑1.5cm
霸王鞭就是俗稱的「金錢棍」
在竹棍中間鑲入銅錢
孩子們持鞭對打
銅錢箏箏做響
帶響兒的霸王鞭
給皇子們帶了不少歡樂
民俗節氣類:敲太平鼓
中國自古是農業大國,掌握節氣至關重要。不同時節做什麼事,舉行哪些活動漸成習俗,各項娛樂活動應運而生,應節應景的玩具也相繼問世。
正月十五來敲太平鼓、點花燈:
清人繪 《大公主大阿哥庭院遊戲圖軸》
平鼓又名年鼓
每遇臘月時節至來年正月
數十天年節慶典里太平鼓聲不斷
鼓柄下掛數串金屬環
舞動時可發出清響
玩時且擊且舞
亦可唱「太平歌詞」
《庭院遊戲圖》中
穿藍色便服的大阿哥正要點炮竹
一邊紅袍綠褂的小公主
左手所持正是太平鼓
清人繪 《弘曆歲朝行樂圖軸》(局部)
民俗節氣類:點花燈
清人繪嬰戲圖冊
《嬰戲圖冊》里
最右小童手持的是
「鹿踩靈芝」形燈
童子抱魚吊燈
清,長21.5 cm,寬11.7cm,高 19.5cm。清宮舊藏。
吊燈以鐵絲做骨架,以彩繪紗質為燈面,紗上雙面畫童子抱魚,兩側繪有蝙蝠,有「年年有餘」和「多福」的吉祥寓意。畫面絢麗多姿,充滿了喜慶色彩。此花燈是應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賞燈習俗而製作的。舊時元宵節前後,商賈於市集以花燈、百貨、珠寶、羅綺等進行貿易,稱為燈市。市井百姓和內臣宮眷,摩肩接踵流連忘返。每近夜晚,店鋪廟宇多懸花燈,上繪古人故事和山水花卉等圖案,寓意吉祥太平。宮中也要應節製作「童子抱魚」紗制燈籠、紙制小紅燈籠等。
擺兔兒爺
中秋節擺兔兒爺
泥制兔爺兒
兔兒爺最初是人們
將月宮中的玉兔
人格化形象化為泥塑
並在祭月時一起祭拜
到了清代便成了
典型的節令兒童玩具
不但風靡,而且種類繁多
「瞥眼忽驚佳節近,
滿城爭擺兔兒山」
小蓮蓬、小粽子
端午節粽子當然少不了
除了吃粽子
清宮后妃還會親手縫製
小蓮蓬、小粽子
供小皇帝佩戴 把玩
放紙鳶、抖空竹
清明時節放紙鳶、抖空竹:
紙鯰魚風箏
清明時節春風習習
正是放風箏的好時機
宮女太監們忙活著放紙鳶
小皇帝則在一旁觀賞 趣味橫生
清宮特製風箏
質地以紙、絹或綾子為主
造型有龍、蝴蝶、鯰魚
但與民間不同的是
風箏圖案上多裝飾
海水江崖、龍紋、宮殿等
皇家獨有的圖案
彰顯貴族氣質
紙龍式風箏 故宮博物院藏
空竹,清
空竹是中國民間常見的玩具
有關空竹的最早記載見於明代
它以竹木為材料製成
中空,因而得名
清代曾與空鐘混稱,俗稱響葫蘆
空竹得玩法有許多種
清末京師兒童有抖空竹之戲
因此宮廷里的空竹均從民間購得
供宮中小皇帝和皇親中的阿哥們玩耍
隨著空竹轉動,嗡嗡聲便傳出
好不熱鬧!
斗蛐蛐兒
蛐蛐、蟋蟀罐,清代
斗蛐蛐兒
作為一種極具東方色彩的民俗文化
歷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在舊京城
上至王公貴戚,下至平民百姓
男女老少似乎都對養蛐蛐、鬥蟋蟀
有濃厚的興趣
小皇帝們也十分喜歡
宮女太監們被派去抓小蟲是常事兒
斗蛐蛐兒的最好時節是
重陽節過後的一個月之內
被稱為「樂哉九秋」
玩偶類:布老虎
清宮小皇帝的各路「小夥伴兒」
布老虎,清,清宮舊藏
布老虎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藝玩具
可以驅邪避災,帶來平安吉祥
當孩子出生時贈送布老虎
希望孩子健康成長
虎食五毒 端午送布老虎
能驅邪祛病和祈福
故宮館藏的這隻布老虎
白天小皇子們拿來當玩具
晚上則可作枕頭用
不倒翁,銅錢編獅子
「賽璐璐」不倒翁,清
不倒翁又名「扳不倒」
無論怎樣傾壓,始終立而不倒
中國傳統形象的不倒翁
憨態可掬
故宮還藏有特別的「賽璐璐」材質不倒翁
銅錢編獅子 清 清宮舊藏
獅子用清銅錢幣編造而成
雄獅頭戴紅絨球 威風凜凜
雌獅憨態可鞠
編造手法獨特
構思巧妙
翻頂機械人
翻頂機械人
法國製造的翻頂機械人
一身武丑打扮
上弦後,音樂響起
在樂聲中,玩偶騰空翻動
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
西洋某國曾進貢18個機械人玩偶
竟能演出整部《西廂記》
翻頂機械人是19世紀由法國製造的。機械人玩偶一身武丑 打扮,站立在檯子上,左右手各支撐在一把椅子上。武丑身下的長方形檯子內放置著伴奏音樂的機械裝置和控制武丑表演動作的機械裝置。上弦後,音樂響起,在樂 聲中,武丑先反覆舉幾次右手,然後雙手扶著椅子,兩腿併攏向後擺動,身體逐漸上移騰空,直到和地面平行後,身體暫停不動。這時,武丑重複表演右手撒開、再 扶的動作。最後,武丑雙手扶椅,身體下移,漸漸恢復原位,同時樂聲停止。
機械人玩偶是從西洋傳入的一種玩具,它是利用和鐘錶相同的機械 原理,操縱、控制人偶的活動,使其在音樂的伴奏下模模擬人的動作。清宮中收藏了一定數量的機械人玩偶,其中有的是宮中供職的西洋傳教士為皇帝製作,有的是 粵海關通過貿易購買,還有外國進貢的。據史料記載,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西洋某國曾進貢18個機械人玩偶,能演整部《西廂記》,張生、鶯鶯、紅娘、 惠明等人偶能「自行開箱加衣,揖讓進退,儼然如生」。演完一出,人物「自脫衣卧箱中」,臨出場時還可自動起立。
木偶
動物木偶
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率先生產出帶有關節的雜技玩偶,它最大的特點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利用關節趨步行走。清宮收藏的這類小玩具除了圖中所示還有木製的象、豹、狗等。
小木馬,清
彈簧小人,清,高8.5cm,直徑5.2cm。
「劉海戲蟾」泥人,清晚期
銅鍍金染牙箱童子風扇
銅鍍金染牙箱童子風扇 清 內務府造辦處製作
1.銅鍍金染牙箱童子風扇,清中期,內務府造辦處製作,高63cm,寬42cm×38cm。一童子笑容可掬地跪坐在基座上。基座內放置著由發條帶動童子動作的機械裝置,上弦孔開在基座一側,基座外層用染色的象牙片粘貼裝飾。童子一手持扇,一手握方巾,一副時時聽候召喚的姿態,時刻準備著為主人驅暑、擦汗。這件玩具以暑日生活中揮扇納涼的動作為原型,將複雜的機械傳動藉助一稚嫩清秀的童子造型來完成,既符合常理又別具巧思。上弦後,童子會手持扇子上下揮動。這是一件兼具實用功能的玩具。宮裡沒有風扇怎麼辦?
沒事兒
工匠們自會給小皇子想法子
比如這個「童子風扇」
就是消暑利器
童子一手持扇,一手握方巾
一副聽候召喚的姿態
時刻準備著為主人驅暑、擦汗
既實用又美觀
傀儡人,滑稽小丑
傀儡人 清
傀儡人是傳統的中式玩具
結構簡單,多以泥塑頭部
傀儡人以表演動作為主
在宮中通常是由專人
操作表演給小皇帝看
滑稽小丑,清
義大利製作的駝背小丑
進入清宮後
給小皇子們帶了歡笑
滑稽小丑的尖鼻
大嘴形象和怪異的服裝
與宮中皇子司空見慣傳統木偶
形成強烈反差
家家酒類:家家酒器具
在清宮的玩具中,模擬現實的「家家酒」物件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有的玩具甚至還具有實用功能。
家家酒器具
成套的迷你小瓷茶具、
銀酒具、錫制火鍋、碗
是小皇帝扮「家家酒」時的最愛
清宮中扮「家家酒」的各式玩具
全都是模仿現實生活中
生活中實用的
傢具、工具、炊飲用具的「迷你版」
工藝十分精湛
遊戲動物紙牌
遊戲動物紙牌,清,長10cm,寬8cm,高4cm
紙牌分兩種,一種圖文並茂,牌中繪有黃魚、鴿、蜜蜂、喜鵲、鸚鵡、馬、牛、虎、金錢豹等圖案,畫面配有所繪動物特點的文字說明:如鴿能傳信、麻雀棲於檐瓦之間、蟻能列隊戰鬥、鸕鶿嘴曲如鉤,善於沒水取魚、海參背皮凸起如拉狀等。另一種則是有圖而無文字的。遊戲時如以無字之牌熟練一一應對有字之牌,就算取勝。操作過程雖近簡單,但約近50種圖像,也頗能鍛煉小皇帝的記憶力,增長知識。
益智類:七巧板與益智圖
益智類玩具在現代社會頗受歡迎,而在清朝的皇宮中,這類開發智力、寓教於樂的玩具也並不少見。蒙古象棋和益智穿線板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七巧板與益智圖 故宮博物院藏
七巧圖是清宮傳統玩具
源自宋代的「燕几圖」和
明代的「蝶幾圖」
清代童葉庚更根據七巧板
創造了益智圖
使其排列組合更加豐富
成為了小皇子常玩的益智玩具
《七巧圖》,清 ,高2.8cm,長15cm,寬8.3cm
《七巧圖》是清宮中的傳統玩具,根據清人陸以湉《冷廬雜識》記載,《七巧圖》與宋代的燕几圖、明代的蝶幾圖有淵源關係。
燕几是類似桌子的傢具,燕几圖是通過2隻長桌、2隻中桌、3隻短桌的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形式多樣、廣狹不一的拼桌圖譜。
碟幾圖也是類似的圖譜,通過三角形和梯形的6種13隻「碟幾」任意組合,聚合為蝴蝶展翅形狀,拆分可組合更多圖形。這些拼桌遊戲,既有實用性又有趣味性。清代一些文人雅士熱衷於此,根據幾何圖形可以任意組合的原理,將挪移不便的桌子縮小改為方寸間可移動的板,《七巧圖》由此產生。
《益智圖》則是在此基礎上由清同治元年(1862年)童葉庚設計,由15塊不同的木板組成。採用了八卦的原理排列組合,可拼製圖形更加豐富。
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 清
蒙古象棋與國際象棋相似
造型精緻 形態各異
兩將為騎馬武士、兩炮為獅子
四車為馬拉車、四馬為立馬
四象為駱駝、十六兵卒為端坐小人
蒙古象棋曾一度在清宮盛行
西洋積木
西洋積木 清
清代西洋積木
作為啟蒙益智之佳品
在宮廷中十分受歡迎
清宮廷先後購進數種
英國法國製造的洋積木
有簡單的幾何形積木
還有組合型積木
有建築、汽車、輪船等造型
西洋積木 清
益智穿線板
益智穿線板,清代晚期
益智穿線板
是在不同形狀木板上設圓孔
用兩頭穿有鐵針的彩色線在孔上穿插
隨心所欲地組合成多種幾何圖形
用來鍛煉兒童的形象思維能力
手動轉花板
手動轉花板,清
皇宮裡的玩具真是
古代玩具集大成者
看完這麼多小皇子的「寶貝」
各位「大朋友」們
是不是也蠢蠢欲動了呢?
※儒風詩意:我願用一個暖爐,溫暖你整個冬天
※古典詩詞中藝術手法之時空的交錯手法
※絕句的創作方法:今昔法
※古典詩詞中「反常合道」藝術手法
※清波脈脈繞城流,瓊花簇小樓
TAG:草根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