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腸癌術後直腸複發5厘米腫物,內鏡下電剪刀完整切除

腸癌術後直腸複發5厘米腫物,內鏡下電剪刀完整切除

南方農村報訊63歲的蔡先生結腸癌術後檢查發現直腸4.5x5.0厘米大的腫物,內鏡下切除困難。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的醫生利用Clutch Cutter電剪刀(又名「一次性使用剪刀鉗」),順利為其完成了內鏡直腸腫物黏膜下剝離術。據了解,該設備在廣東省為首例使用。

電剪刀解決棘手腸瘤

去年初,蔡先生開始出現下腹隱痛、腹瀉,後來在當地醫院做腸鏡檢查診斷為乙狀結腸腺癌。去年8月,蔡先生慕名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接受了「腹腔鏡下乙狀結腸癌根治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後病理提示「吻合口近端、遠端組織未見癌,清掃19枚淋巴結未見癌轉移」。

然而,今年9月,蔡先生檢查發現直腸腫物伴低級別腸上皮內瘤變,位置距肛門5cm處,約4.5x5.0厘米大小。因已經做過一次腹部手術,蔡先生要求盡量做內鏡下病灶切除。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專家接診後,經與胃腸外科討論,考慮到直腸腫物雖局限於黏膜及黏膜下層,但基底較寬,內鏡下切除困難。而患者此前已做過結腸部分切除及淋巴結清掃術,再次手術創傷大。

怎麼辦?此時,該院消化內科林王瑩副主任醫師想起了在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內鏡中心進修時使用的電剪刀。該器械集切割、剝離、止血等功能於一體,能降低手術風險、縮短手術所需時間,非常適合該類手術使用。

於是,專家們緊急聯繫醫院設備科,臨時購買了Clutch Cutter電剪刀。9月26日晚,專家們利用該設備,為蔡先生做了腸鏡下直腸腫物黏膜下剝離術,手術歷時2個多小時,術中出血少於5ml,過程順利。

由於採用靜脈麻醉,手術結束後蔡先生馬上蘇醒,安全返回病房。1天後,蔡先生恢復了流質飲食,沒有腹痛、便血等情況,手術後第3天就出院了。

內鏡手術適應症拓寬

林王瑩介紹,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的出現,極大地拓展了消化內鏡的應用範圍,真正實現了消化內鏡由診斷工具向微創治療型工具的發展,某些消化道腫瘤(包括早癌、癌前病變、胃腸道黏膜下腫瘤等)在內鏡下就能獲得徹底切除。

EMR和ESD術治療消化道腫瘤的主要優勢有:

第一,微創治療,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消化道解剖結構,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住院時間明顯縮短,降低手術費用;

第二,可以把較大面積、形態不規則的腫瘤一次完整切除,明顯減少腫瘤的殘留和複發;

第三,EMR和ESD術治療可以在不開腹的情況下切除病變,獲取完整的切片進行病理學檢查,明確腫瘤的性質和分期;

第四,同一病人可以多次接受ESD治療,一次手術也可以同時處理多個病變;

第五,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記者江玲 通訊員劉文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村醫 的精彩文章:

中藥碗底沉澱要喝嗎?
微創單髁膝關節置換,93歲老伯術後4小時走起
二齡童腦癱下肢痙攣不能站立,「肉毒素 康復訓練」走起免開刀
八旬翁腸癌腸梗阻,留置支架手術保肛
開展無痛服務讓就醫更輕鬆

TAG:南方村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