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代及西漢初、中期政論哲理散文

秦代及西漢初、中期政論哲理散文

李斯(?一公元前208年),楚上蔡(今屬河南)人。從荀卿學。秦初為呂不韋舍人,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官至丞相,為趙高誣殺。他在秦統一之前寫的《諫逐客書》是一篇名作,作於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時李斯為客卿,適值韓人鄭國入秦為間諜被發覺,於是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乃上此書,歷敘客之有功於秦,力陳逐客之失。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諫逐客書》議論馳騁,氣勢奔放,排比鋪陳,富於文采,是一篇趨向駢偶化的政論文。清李兆洛把它作為「駢體初祖」收入《駢體文抄》一書中,對漢代以後散文的發展有一定影響。此外,秦石刻文字亦多出其手,如《焚書奏議》、《督責書》等,也議論縱橫,只是或為摧殘文化或為苟合取容,內容無甚可取而已。西漢初、中期是漢高祖元年到漢宣帝黃龍元年(公元前206年前49年),共一百五十七年。

這時的政論哲理散文多繼承先秦諸子散文的傳統,內容多聯繫亡秦的歷史教訓,研究現實的政治狀況,提出長治久安之術。文風上多縱橫馳騁,有戰國游士說詞之風。即使不是縱橫之士,也受此風氣影響,如賈誼傳儒學,晁錯習申商,而文章皆「疏直激切」,無所顧忌仍有先秦遺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朝的思想文化政策發生了變化,但是儒學的獨尊地位剛剛確立,一時風氣難以盡變,加上漢武帝又「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史記·汲黯列傳》),漢宣帝更聲稱「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漢書·元帝紀》),故這個時期即使宮廷侍從之臣仍多縱橫家一流人物,如《漢書·嚴助傳》中所列入的「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主父偃、徐樂、嚴安、東方朔、枚皋、膠倉、終軍、嚴蔥奇等」,其中便有縱橫家。因此,這時的文章仍然注意總結亡秦的教訓,對現實政治進行尖銳批評,而不怕觸犯時諱。如主父偃、徐樂、嚴安的文風就仍帶有戰國縱橫之氣。與西漢初期相較文風尚無根本的改變。這個時期比較傑出的散文作家有賈誼、晁錯、主父偃、劉安、桓寬等。

賈誼,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其著名政論文有《過秦論》、《陳政事疏》(一題作《治安策》)、《論積貯疏》等,《漢志》著錄「賈誼五十八篇」,隋唐志皆作《新書》十卷。今存《新書》十卷,已非原書之舊,《四庫提要》雲:「原本散佚,好事者因取本傳所有諸篇,離析其文,各為標目,以足五十八篇之數,故飯釘至此。其書不全真,亦不全偽。」賈誼的政論文兼有戰國縱橫家文風的特點,善於在歷史事實的強烈對比中分析利害衝突,在描寫的鋪張渲染中釀造充沛氣勢,議論說理毫無顧忌,行文暢達,語言犀利,富於文采。如《過秦論》為了渲染秦國的聲威,就極力誇張六國合縱抗秦的盛況:「常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而其結果則是秦人「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鹵」,「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但這個「威震四海」的王朝,卻被「率罷散之眾數百」的陳涉「奮臂大呼」,即土崩瓦解。在這種渲染對比之中總結出亡秦的教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就極為有力。

又如《陳政事疏》一開始就指出:「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經這一番怵目驚心的陳述,然後逐一分析現實政治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出言大膽,激切坦誠,既反映了這時國家強盛統治者尚能容許切直之言,也表現了作者熱心國事、直率敢言的精神o。,上魯迅在《漢文學史綱》中,說賈誼、晁錯「其文皆疏直激切,盡所欲言」,「皆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不為過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他既是清官又是能臣,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
美翻了!漢服古風配飾,玉搔頭!
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朝代,快滅亡時還打得周邊外族不能自理
漢朝的萬里疆域,竟然來自於一個吃貨的好奇心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