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大唐帝國選材標準 看看你能進面試嗎?

大唐帝國選材標準 看看你能進面試嗎?

據《唐摭言》卷一載:「(太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李世民這句名言,換成今天的大白話來說,就是:「天下英雄才俊,都已進入了我的圈套了!」作為中國歷史上極負盛名的賢君,唐太宗文治武功皆被後世奉為楷模。其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一個很重要甚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得到了天下英雄的幫助。再進一步而言,大唐帝國能夠享祚近三百年,更與得到人才幫助息息相關。那麼,李世民乃至大唐帝國如何擇人用才呢?

在《新唐書·選舉志》中,記載了唐帝國四條擇人之法,我們不妨比照一下,看自己是否能夠入太宗的彀中。

一曰身,體貌豐偉

都說當今是看臉的時代,觀此一條,足見大唐帝國同樣也是以貌取人。不過所不同的時,今日多看臉,唐代是看整個身形。都說唐代以肥為美,大概所謂體貌豐偉者,胖子會不少吧。比如深受楊貴妃十分喜愛的乾兒子安祿山,據《舊唐書》所說,「晚年益肥壯,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擡挽其身,方能移步」。不過安祿山雖胖,卻是一個極為靈活的舞者:「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

言歸正傳,唐代擇人強調體貌豐偉,可能與尚武及魏晉以來的人物品評有關。高大魁梧者,多勇猛有力,一上戰場自然是一員虎將。據陳寅恪先生所說,唐室本有胡族血統,尚武之風自然濃厚。另一方面,儀態豐偉之文臣,無論是對內臨民而治,還是對外出使,儀錶堂堂,自然也更加令人敬畏,有助於樹立朝廷權威。

二曰言,言辭辯正

《論語·先進》中孔子評價弟子時說:「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其中將言語排在第二。《新唐書》所說「言辭」即是「言語」,而所謂「辨正」,即辨別理正,就是說話要有邏輯條例,善於辯論。此一要求其實很好理解,為官對上要有奏疏以通下情,對下要有教化以喻聖意。講話沒有條例,顯然不能完成這些基本任務。

三曰書,楷法遒美

唐代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所謂「書至初唐而極盛」是也。史傳唐太宗本人極其喜歡王羲之書法,死後將《蘭亭集序》等名帖作為陪葬品。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有唐一代,書法大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歐陽通、李邕、張旭、懷素、孫過庭、賀知章,李隆基、顏真卿、柳公權等等,無一不是中國書法大家。

李唐擇人標準中強調書法,特別是楷體書法,從大的歷史背景來說,是受到魏晉以來,尤其是六朝風流的影響。功利一點來說,是具體政治的需要。為官需要處理大量公文,能夠寫一手好字,自然有助於仕途。

四曰判,文理優長

孔子說:「言之不文,行之不遠。」說的是在說話時如果沒有文采,就不能久遠流傳。進一步而言,寫文章如果沒有文采,同樣也不能長久流傳。但孔子又強調要文質彬彬,也就是說文章除了有文采之外,還要有「質」,就是要有「理」。文理優長,即所寫文章既有文采,又有道理。可見作為政府官員,筆上功夫不可缺少。

縱觀前代史書,三代擇人以德為先,自魏武帝用才不限德,擇人標準遂每況愈下。至李唐一朝,明確指出以貌取人、以藝取人等,與三代相比不啻千里。然《選舉志》也說:「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得者為留,不得者為放。」知上舉四條標準,乃基本要求。滿足了基本要求,還是要看德行和功勞。故李唐擇人之標準,雖不如三代,然亦有其獨到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為人處世:大賢不露 足者不誇 吉人辭寡
四大名著里的60條金句,直指人心
《易經》智慧:自律 是最高的修身
知我者鮑子: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
每周詩語丨《詩經·淇奧》:中國的男神丨語音播報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