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什麼是櫝?什麼又是珠?
GIF/1K
上海平和雙語學校是寄宿制學校,除了國際部之外,小學、初中、高中部的學生絕大部分都住宿。這些年,生活部在寄宿學生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尤其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生活成長系列課程,分為8大模塊,針對小學生成長過程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教育設計,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顯著,受到家長的高度讚賞。
在常人的眼裡,我們的工作已經很出色,然而,我們還是清醒地看到了很多不足:關於學校的核心價值和育人目標有很多的表述,但是具體的實施與落實途徑並不十分清晰;在學生的品格培養方面,高年級學生的行為規範還有所欠缺;學校管理有時會受到外界的干擾,部分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不配合學校的教育---。
對這些問題,生活部的主管徐老師也有很多困惑。儘管她帶領的生活老師團隊工作十分敬業,已經在她們的能力範圍之內努力做到最好,但是,從更高的層面來看,生活部依然不可避免地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塊短板,學生在教學區被掩蓋的問題在生活區真實地呈現出來,讓生活老師心有餘而力不足。有些問題涉及個別老師個人的教育能力,更多的問題,按照徐老師的觀點,則涉及到學校制度層面的設計。
在討論中,有老師說,學生在教學區不自由,可能被壓抑了,到了生活區就要釋放。還有老師說,學生可能把宿舍當成他們的家了,因此,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GIF/1K
討論源於徐老師提供的一個個案:晚上,宿舍各樓層會給學生提供點心和水果。有學生會到別的樓層去串門,看到點心和水果也不考慮是不是他的那一份,拿起來就吃。甚至還有極個別孩子趁老師不備,偷水果回宿舍與同伴分享。
說起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平和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在家裡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所以可能並沒有太多這方面的意識,並非品性惡劣。一位小學老師甚至描述過她班級的家長是如何帶著兒子去超市購物的:兒子走在前面,父親推著購物車跟在後面,孩子看中什麼就直接拿了往購物車裡扔,根本不需要看價錢。最後裝了一車的商品,孩子直接走出超市,父親排隊埋單。這位父親很可能覺得自己平時跟孩子接觸不多,於是用這種方式來補償。殊不知反而讓孩子養成做事無須承擔責任的意識---反正有人替他埋單。
孩子是無辜的,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必要的經歷,如何讓他們形成我們希望看到的品質?這些年,老師感受最深刻的一點是,每次組織學生外出遊學,無論如何提醒,總是有學生丟三落四。第一天張三把衣服落在遊樂場,第二天李四說錢包忘在了便利店,最後一天上飛機前王五驚奇地發現護照找不到了---這些孩子並非故意,的確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態。丟一件衣服或者一個錢包,對他們來說後果相當不嚴重。要是窮人家的孩子,稍微值錢的東西定會攥得緊緊的,怎麼會輕易丟失?
GIF/1K
「富二代」的教育是一個難題,學校能為此做點什麼?之前我和徐老師就這次的學習長談過2個小時。我問她:「你記得小學或中學的校訓嗎?」
她想了想說:「那時候的學校好像沒有校訓。」我只好問:「那你覺得以前學校的教育有沒有對你的品格塑造起到作用呢?」
徐老師說:「我是運動員出身,我以前讀的是體育運動學校。我覺得那幾年的學校生活磨練了我的意志。今天回想起來,我比較有韌勁,百折不饒,同事稱我是『打不死的小強』,這都跟那段經歷有很大關係。」
徐老師所言非虛。生活部承受著太多的壓力,徐老師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能把工作做到這樣的程度,實屬不易。當然,由於學校的要求比較高,她也經常受到一些批評,但她總是默默承受,可以說是忍辱負重。
我點點頭說:「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不亞於任何一門學科。你不妨問問大家剛剛那個問題:有誰還記得,那麼,緊接著問下一個問題:那些校訓落實到你的身上了嗎?」
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把握的。中國99%以上的學校的校訓都很空泛,能夠被畢業多年的學生記住已經很不容易,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實效。而且,在以軍事化管理的超級中學大行其道的年代裡,很少有學校會去真正地琢磨校訓,落實校訓。
GIF/2K
學校教育的核心是什麼?這是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開學前的一天,已經畢業的倪同學來學校看我。他在美國一所理工學院讀大二。見到我,他開門見山地說出他的目的。
作為一所寄宿制學校,從建校之初,我們就設置了家校聯繫冊,教師將學生在校的表現記錄下來,周末讓學生帶回家給家長簽字。家長有些什麼想法,也可以在家校聯繫冊上留言。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興盛,這樣一本紙質的家校聯繫冊發揮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在一些班級,微信群里的交流十分激烈,家校聯繫每天都在進行。
倪同學的專業是計算機,善於編程。他對我說,他打算編一個程序,把家校聯繫冊網路化,讓家長在電腦乃至手機上都可以看到學校對學生的評價。
不管他的計劃是否可行,我都在心裡暗自讚賞,這孩子真是頭腦靈活。想想我自己在讀大學時,根本就沒有想過利用自己所學專業去找自己的母校做生意。
我們之後又共同回憶了他在平和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在交談中,倪同學說出了一番不凡的見解。
他說:「學校其實不必太過專註於學習的內容,那些東西,並不是最重要的。」
「喔?」我問,「那什麼才重要?」
GIF/1K
「學習的習慣和興趣,」他說,「學生在學校里考試得高分,並不能說明什麼。很多同學中學時成績很好,讀了大學之後成績都很一般。但是學習的習慣和興趣反而會讓他終身受益。」
「你以前讀書成績怎麼樣?」我問。
「我算好的,」他回答,「跟我們班那『五朵金花』比可能有點兒小差距,在男生里絕對屬於前列。」
我想起來了,他那個班當時有五個女生都是超級學霸,被老師贊為「五朵金花」。
「我當年學的很多知識都已經淡忘了,」他接著說,「不過,喜歡思考的習慣卻一直伴隨著我。」
我被他的話打動,靈魂出竅,想起來很多年前學過的教科書上的那個著名的故事---買櫝還珠。
在教育的過程中,什麼是櫝?什麼又是珠?
一名學生回母校看老師,見到某某老師,很慚愧地說:「老師,真對不起,您當年教我的那些知識,我都還給您了。」學生之所以慚愧,是因為覺得自己這樣是不對的。學生在學校里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知識,而那些知識,最終卻從哪裡來,回哪兒去。
那麼,學生在學校里有沒有學到了就還不回去的東西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倪同學所說,學習的習慣和興趣,一旦養成,就不會失去。學生在學校里,一定會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雜書,學到一些學習之外的技能,交到知心的朋友,也逐漸學會如何與各色人等交往,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等。這些,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傳統的觀點認為,知識和學科成績是珠,其它都是櫝。這是幾乎所有人的看法,也是當今大多數學校的做法。
但倪同學卻一陣見血地指出:學習的習慣和興趣才是珠,其它的都是櫝。因此,那些學科知識還給老師又何妨?反正無價的珠寶我已經拿走了。
我對徐老師說:「學校教育的結果讓人不滿意,是因為很多問題我們還是沒有想清楚。只有把問題真正想清楚了,目標才會明確。」
「我覺得,未來幾年,生活部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否亦如此?)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個方面是學生的行為規範。我們要給學生一個自由的成長環境,但是自由是有邊界的,我們要找到這個邊界,把它畫出來,作為行為規範的底線。在這個邊界內,學生可以自由活動。
第二個方面是學生支持與服務系統。學生在校園裡成長,我們要提供各種各樣必需的平台支持。除了每個學生都離不開的教學、住宿、食堂、交通、校服、圖書館、醫務室等之外,還要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前不久,一名學生家長出現重大變故,導致這學期學費一直未交。財務室打算下發通知,給出截止日期,否則拒絕該生來校上學。學校里如果有足夠強大的支持系統,就會設立相應的基金,類似這樣的學生,便可以申請基金付學費,至少保證他讀完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而不至於中途離校,無處讀書。
實際上,國外的那些頂尖大學,學生的支持與服務系統是非常完備的。學生如果一切正常,不會感覺到這個系統的存在,但是一旦出了問題,這個系統就會浮現出了,幫助學生攻克一切難關。
第三個方面是價值觀教育。或者說是品格教育、品德教育,也就是校訓主要表達的意思與想要起到的作用。這一部分是教育(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光指望學校教育是不可能的)的核心,前面2個部分是為這部分服務的。當然,很多學校前面兩方面根本就沒有做好,更遑論第三方面。大多數學校的思路還是控制,是基於學校角度的管控,而不是基於學生角度的發展。」我說。
學校教育的核心作為家長你可能已經了解了,那麼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否異曲同工呢?
比心理學家懂一點兒童、比兒童學家懂一點教育、比教育學家懂一點中西差異、比中西學家懂一點人生、比人生學家懂一點哲學、比哲學家懂一點心靈。
TAG:焦慮解決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