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嘲笑中國軍人是洗衣工,可是他卻中了彭德懷的誘兵之計
(晨霧中的鴨綠江大橋)
接到前線關於志願軍動向的偵察報告,麥克阿瑟果然樂觀起來。他開始相信,中國仍然只是象徵性出兵,其目的不過是為了保衛邊防以及鴨綠江水電站而已。
在麥克阿瑟下決心發動新的大規模進攻之前,聯合國軍就已開始試探性進攻。接受第一次戰役中被圍殲的教訓,其前線部隊表現得非常謹慎,進攻速度也十分緩慢。從一九五年十一月七日至十五日,一個星期內,聯合國軍每天平均只走兩三公里,遲遲未進入志願軍的預定殲敵地域。
發現這個情況後,彭德懷電令各軍在北撤時乾脆連小規模的阻擊和反擊也予以放棄,以誘敵大膽前進。與此同時,又集中釋放了一百名受傷和有病的美軍戰俘。彭德懷的用意是一箭雙鵰,一方面通過戰俘之口告訴美軍,志願軍沒有彈藥和糧食,運輸線也被切斷,確實是準備收拾收拾回國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志願軍的優待俘虜政策廣為人知,以便在接下來的第二次戰役中,能夠爭取被圍的美軍主動繳械投降。
麥克阿瑟不出所料地出現了新的判斷錯誤。他的情報機構曾提供數據說,中國擁有平均每月將二十萬軍隊送過鴨綠江的能力,於是麥克阿瑟便下令空軍轟炸所有鴨綠江上連接中朝的橋樑。
(鴨綠江一座橋的上空,美軍俯衝轟炸機在投下2000磅炸彈後拉起)
杜魯門擔心因此出現意外轟炸中國領土的情況,想撤銷相關命令。麥克阿瑟卻恐嚇杜魯門和參聯會,說如果不炸橋,任由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美軍就有「被最終消滅的危險」。
杜魯門聽後頗感躊躇,轟炸行動一如既往。麥克阿瑟認為,正是這些轟炸行動產生了效果,從而迫使志願軍後續支援部隊不能進入戰場,按照他的估計,志願軍現有在朝兵力「最多不超過六七萬人」。
志願軍為什麼會繼續撤退?那些釋放回來的美軍戰俘都說了嘛,無非是「兵力不足,裝備低劣」,這種情況下,不「怯戰敗退」,還能有什麼其它更好的選擇呢?
於是麥克阿瑟下令東西兩路聯合國軍解除顧慮,全力猛攻。
真實的情況是,美軍轟炸機並無能力炸掉鴨綠江上的全部橋樑,而且從十一月中旬起,鴨綠江面就已經封凍,軍隊和後勤物資可以從厚厚的冰面上運輸,根本用不著橋樑。至十一月十九日,志願軍的後續部隊,即第九兵團全部渡過鴨綠江,到達東線戰場。加上原有的第十三兵團,志願軍第一線作戰部隊已達到九個軍三十多個師約四十萬人,為聯合國軍一線部隊的一點七倍,東西兩線志願軍的地面兵力均超過了敵軍。
(志願軍工兵部隊在江上架設列柱橋)
聯合國軍對這一切完全蒙在鼓裡,他們長驅直入,不斷加快北進速度。二十一日,西線部隊已進至「攻擊開始線」,有一兩名美軍前線指揮官曾對這種盲目推進的做法表示懷疑,但上級和同事很快就向他們投來了不屑的目光:「值得為幾個中國洗衣工(麥克阿瑟曾嘲笑中國軍人是洗衣工)驚慌嗎?」
二十三日是美國的感恩節,美國人用飛機和火車將火雞運至朝鮮。一名美軍士兵在日記中寫道:「這是我們在朝鮮吃到的最好的一頓飯。」當天,除了享用傳統的火雞大餐外,一些士兵甚至還得到了洗熱水澡和換一身衣服的優厚待遇。
第二天,即二十四日,美國陸軍步兵第七師(步七師)的一支小部隊到達了鴨綠江邊的惠山鎮。惠山與中國吉林省的白山僅一江之隔,從那裡清楚地看到位於邊境的中國村莊。
※如果蔣介石的兵團由他來指揮,淮海戰役的結局也許就會大不一樣
※劉伯承在解放戰爭中如有神助,淮海戰役打響時,同樣的事又發生了
※國軍在解放戰爭中為什麼會由盛轉衰,劉伯承一語道破天機
※劉伯承抓住了國軍哪一個弱點,才可以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TAG:史海浮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