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在朝鮮如何巧妙用兵:放長線釣大魚,把美韓軍誘進包圍圈
彭德懷在朝鮮如何巧妙用兵:放長線釣大魚,把美韓軍誘進包圍圈
原創 八千里路雲和月 2016-04-02 22:22
(電影《英雄兒女》,志願軍指揮員)
在志願軍第一次黨委會議上,彭德懷當眾批評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口氣極為嚴厲。之後過了好一會,他才把氣消了下去。
除了首批入朝的四個主力軍,隨後入朝的六十六軍也在會上遭到批評,因為這個軍同樣沒有抓住戰機,未能及時把主力投到戰場上去,以致放跑了敵人。說到這裡,彭德懷長長地嘆了口氣:「你們兩個軍呀……當然,這次戰役打得很不理想,我彭德懷也有責任,不能把責任完全推到你們身上。」
儘管有六十六軍「陪綁」,彭德懷自己也承擔了責任,梁興初還是沒能回過神來,直到散會後,仍一個人坐在會場上發獃。志司作戰處處長丁甘如叫他去吃飯,梁興初一聽,站起來便往外走,一邊走一邊氣哼哼地說:「彭總要殺我的頭,還吃什麼飯?」
丁甘如見狀急忙勸道:「那是彭總說的氣話,還真殺你的頭呀?剛才彭總見到我,知道我來找你,便對我說,『你告訴他,會上我可能批評重了些,我彭德懷就是這個脾氣,不要因為挨了批就泄了氣,下一仗要打好!』」
丁甘如所傳的關於彭德懷的話也不知到底是真是假,但梁興初聽後卻更不服氣了:「泄氣?我梁興初是鐵匠出身,三十八軍也不是紙糊的,下一仗要是不打出三十八軍的威風來,我就不是梁興初!」
梁興初吃完飯便匆匆趕回三十八軍,為下一仗作準備去了。
(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炮兵先後有14個師57個團入朝作戰,但他們所擁有的火炮尚不及美軍一個零頭)
第一次戰役一結束,彭德懷便作出分析,認為第一次戰役並沒有把麥克阿瑟給打痛,美軍主力未受損失,同時麥克阿瑟對志願軍的兵力狀況也還弄不清楚。因此,美韓軍肯定還要再次大舉北攻。
從第一次戰役的實戰情況來看,志願軍雖然在兵力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但裝備太差,若與敵軍死打硬拼,往往都要吃虧。例如向寧邊方向穿插的四十軍之所以無法衝破阻撓,除了部隊較為疲憊外,火力拚不過人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彭德懷這次就決定「清川江畔釣大魚」:在美韓軍進攻時,先故意示弱,後撤三十至五十公里,把敵軍引進包圍圈,然後再採用自己最為拿手的運動戰戰術,在運動中尋機殲敵。
打仗要想取勝,不僅要依靠自己的實力,還要善於製造敵人的錯誤。第一次戰役能初步取勝,便是利用了美韓軍瘋狂冒進錯誤,彭德懷此番「釣大魚」,則是要有意擴大對方的錯誤,以製造更為有利的戰機。
這一作戰方案在會前就得到了毛澤東的批准,所以大榆洞會議既是前期戰役的總結批評會,也是對新的戰役的動員部署會。
與會的金日成得知後,卻對彭德懷的部署表示十分不解,並詢問彭德懷為什麼不僅不乘勝向清川江以南追擊,反而還要後退幾十公里。
(美軍在押送一隊朝軍戰俘)
彭德懷沒有因為金日成的質疑而改變決策或發生動搖。他認為金日成「忽視了在武器裝備上敵優我劣的具體條件」,如果以志願軍的現有裝備去向敵軍進行陣地戰,是極為不利的,甚至可能打敗仗。
按照彭德懷的指令,各軍在會後即從清川江以北撤出。撤退時,還有意識地沿路丟棄了一些槍彈衣物,裝出潰不成軍的樣子。之後志願軍主力便悄悄地轉移至山林,他們對自己的行蹤進行了嚴密偽裝,做到晝不冒煙,夜不露光。
儘管美軍用盡了各種偵察手段,但始終不知志願軍的去向,「中國軍隊經過第一次血戰已脫離接觸,而且似乎重新鑽到地下銷聲匿跡了。(沿途)看不到營火,雪地上沒有足跡,公路上也沒有補給品在運送……」
※他也曾是蔣介石的智囊,可蔣介石卻對他恨之入骨,原因竟然是這樣
※麥克阿瑟嘲笑中國軍人是洗衣工,可是他卻中了彭德懷的誘兵之計
※如果蔣介石的兵團由他來指揮,淮海戰役的結局也許就會大不一樣
※劉伯承在解放戰爭中如有神助,淮海戰役打響時,同樣的事又發生了
※國軍在解放戰爭中為什麼會由盛轉衰,劉伯承一語道破天機
TAG:史海浮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