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虛幻的空權革命:從米格走廊到「猛禽」霸權(上)

虛幻的空權革命:從米格走廊到「猛禽」霸權(上)

1950年11月8日,朝鮮上空,來自美國空軍第51戰鬥機聯隊的F-80C遭遇米格-15——人類空戰史從此正式進入噴氣時代。

當天,6架從丹東起飛的蘇制米格-15飛過鴨綠江後很快發現了「獵物」,米格-15佔據高度優勢並迅速俯衝攻擊。5架米格在一次俯衝攻擊不成後返航,但第6架戰機卻再次拉高後俯衝。此時美軍第16戰鬥機中隊的拉塞·布朗中尉發現,平直翼的F-80還能夠咬緊能量已經耗盡的米格-15。在意識到對手的戰鬥決心後,米格飛行員立刻結束俯衝動作,並開始爬升,但布朗沒有給他發揮爬升優勢的機會。在猛烈的機槍彈雨下,米格-15爆炸並墜向地面。這就是世界上能夠確認的第一場噴氣機之間空戰的戰果(據《中國空軍百科全書》資料,志願軍空軍首次參戰為1951年1月21日,故文中所述空戰中的米格-15很可能為蘇聯空軍派出)。

1950年11月8日的這次空戰必將載入史冊——除了其開啟新紀元的里程碑意義外,整個空戰過程及雙方所採用的戰術都將在未來被無數次複製。直到今天,我們在號稱最接近實戰的「紅旗軍演」中仍然能夠看到「猛禽」們的類似表演。

新紀元

事實證明,只有噴氣式戰鬥機才能夠有效反制當時的米格-15。不過,儘管美軍最初的確獲得了一些勝利,但美國空軍的F-80和海軍的F9F戰機在飛行速度和垂直機動性方面的確處於劣勢。米格-15的最大速度比F-80「流星」快了約160千米/小時。按照美軍統計,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流星」對米格-15隻取得了區區6次空戰勝利,自己卻被對手擊落14架。

後掠翼的米格-15戰鬥機對F-80無疑佔有性能優勢,但這種優勢並未持續太久。1950年12月,美國空軍第4戰鬥截擊機聯隊的F-86「佩刀」從日本轉場韓國。在之後的大約兩年時間裡,米格-15和同樣採用後掠翼的F-86勢均力敵的膠著局面促成了聞名後世的「米格走廊」的形成。美蘇兩國空軍均在這塊狹窄的戰場上檢驗了自己最早的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員和空戰戰術。

根據當時美軍飛行員的描述,F-86的優點在於水平盤旋性能較佳,飛行穩定性高,利於射擊,機槍射速較快,且人機功效好,飛行員不易疲憊。F-86後期型還配有助力操縱桿和踏板、雷達測距瞄準儀。其缺點是飛行高度及爬升速度不如米格-15,機槍子彈威力不足。

米格-15與F-86。兩者之間的空中對決既是冷戰初期東西方激烈對立的縮影,也是人類空戰進入噴氣時代後首次大規模交鋒的代表機型。它們在戰爭中錘鍊出的技戰術準則承前啟後,深刻影響了後世戰鬥機的發展路徑。

最初交手的時候,蘇聯方面還沒有發現F-86的弱點,戰鬥中相當吃虧。1951年7月11日,蘇聯王牌飛行員、同時也是整個朝鮮戰爭中的2號「空中殺手」佩佩里亞耶夫(戰績19架;朝鮮戰爭空戰的頭號王牌是蘇聯的尼古拉·蘇佳金,個人戰績22架,且全部為噴氣式戰鬥機,其中僅F-86就有15架——他也是人類噴氣時代的頭號王牌)駕駛米格-15在近距離擊落一架F-86,飛行員被俘虜。

通過對美國飛行員的審問,蘇聯很快掌握了F-86的弱點,特別是F-86在1萬米以上高空時發動機推力和操縱性能會明顯降低的特點。蘇聯方面據此開始改變戰術:米格機以最大升限編隊飛行,然後找機會向下俯衝攻擊,再快速爬升回原高度。不過,在高空的米格機通常都會拖著遠處可見的凝結尾跡,因此F-86飛行員很容易就能及時發現高空來襲的米格-15,並迅速側向水平散開編隊躲避米格的攻擊。此時,如果米格-15為了咬住目標也跟著做水平機動,就正好被「佩刀」拖入自己並不擅長的水平格鬥;除了水平散開外,F-86也可以憑藉俯衝速度快的特點急降到中低空高度,如果米格-15跟進,F-86在中低空的優勢自然就體現出來了。

朝戰經驗

朝鮮空戰足以證明,儘管戰鬥機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活塞時代一些基本的空戰原則並沒有被顛覆:首先,高度與速度優勢仍然是取得勝利的最重要法則;其次,空戰戰術的制定要麼是圍繞如何發揮本方的高度速度優勢(米格-15),要麼是通過機動規避對方的高度速度優勢,從而贏得反擊的機會(F-86)。但無論如何,採用俯衝掠襲戰術的米格-15將有更多的機會佔據攻擊或脫離的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狗斗」對於米格-15飛行員來說並不必要,卻是F-86飛行員所希望的。

「飛虎隊」的經典裝備——P-40戰鬥機。在澎湃新聞此前發布的「碧血長空」系列文章中,不難看出無論是抗戰中期肆虐天空的日本「零式」戰機、還是重新奪回制空權的「飛虎隊」P-40,它們在空戰中的經典戰術都是充分發揮己方高速高空優勢的俯衝掠襲,一擊脫離。在佔據主動的情況下不與敵機做過多糾纏,本身就意味著對手連交手的機會都難以找到,只能被動挨打。

在雙方的下一次大規模交手中,我們也將看到朝戰經驗的價值;在此後技術層面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空戰原則仍呈現出「令人髮指的惰性」。

繼亞聲速後掠翼噴氣戰鬥機米格-15和F-86後,美蘇兩國很自然的將進一步提高速度作為下一階段戰鬥機性能提升的重點。很快,F-100和米格-19就突破了音障;而當1965年越南戰爭全面爆發時,速度更快的2馬赫戰鬥機已經成為天空的主角——它們將呈現的很可能是人類最後的空戰史詩,而一場充斥著矛盾、謊言和分裂世界觀的「空權革命」也將在後越戰時代上演。

「魚窩」的勝利法則

如今,大部分對越南空戰的評論都指出:中低空、高亞聲速的視距內格鬥才是戰鬥機應有的研製方向,第二代戰鬥機的高空高速性能不切實際。

越南空戰中的大量戰例似乎證明了該觀點:美軍參戰的戰鬥機幾乎全是最高速度達到2馬赫的二代機(中國標準,下同),但實際作戰中只有極少數機會進行超聲速飛行,空戰也基本都發生往5000米以下的中低空。另外,以F-16和F/A-18為代表的部分三代機放棄了2馬赫性能,可見追求過高速度是不必要的。更有人指出,英國「鷂」式戰鬥機根本沒有超聲速能力,在馬島戰爭中仍能擊落阿根廷空軍的超聲速戰鬥機。

然而,這種論點顯然忽略了米格-21超聲速掠襲戰術的可怕。1966年1月,米格-21「魚窩」開始進入北越空軍服役,其擁有出色的爬升性能和2馬赫極速。駕駛米格-21的北越飛行員經常從雷達偵測不到的低空突入美軍護航戰鬥機的後方,然後利用優秀的爬升能力迅速飛至8000米高空,再悠哉地對前下方「緩慢」前行的美軍機群進行掠襲。此時,米格-21會加速到1.4馬赫,並對著充滿目標的空域發射完2枚AA-2「環礁」紅外空空導彈。美軍護航機群面對如此犀利的攻擊根本來不及反應,被導彈鎖定的戰鬥轟炸機就算不被擊落,也往往被嚇得拋棄炸彈躲避,米格-21則瀟洒地繼續俯衝加速到2馬赫,無視龐大的護航機群揚長而去。

作為二代機的經典,F-4「鬼怪」戰機不可謂不出色。但在米格-21「打了就跑」的戰術面前,「鬼怪」幾乎只有被捉弄的份。

從1966年下半年開始,米格-21的出現讓越南上空的高空高速優勢完全逆轉,美國沒有一種戰鬥機能在這個領域擊敗「魚窩」。在空戰中,F-4「鬼怪」和F-105「雷公」慣常對付米格-17的加速俯衝或爬升戰術對米格-21基本無效,因為後者一樣有足夠的能量優勢繼續咬住對手。

而在低速格鬥中,米格-21也比對手更靈活。當放下襟翼和加力全開時,米格-21可以170公里/小時的低速飛行,此時任何尾追的美軍戰鬥機都被迫超越「魚窩」,將尾部暴露給對手。米格-21在5000米高度0.9馬赫時與F-4的瞬時轉彎率都是每秒13.5度,但當速度降到0.5馬赫時,米格-21每秒11.1度的轉彎率就遠勝F-4的7.8度了。因此,當米格-21察覺空對空導彈來襲時,一樣可以快速轉向使導彈脫鎖。在美國空軍1966年出台的一份評估報告中,預測米格-21對F-4及F-105將分別有高達3比1及4比1的交換比優勢,但F-4對米格-17卻有18比1的優勢,F-105則至少可以與米格-17維持均勢。

1968年2月,美軍兩架F-102替加油機護航時,僚機忽然覺得飛行姿態不穩,長機接近一看,發現一枚未爆炸的AA-2導彈插在僚機尾部!僚機連忙轉向返回泰國,但在途中再次遭到米格-21截殺墜毀。這個例子看似離奇,但在越戰中卻很典型,許多美機就這樣被米格-21在不知不覺間「刺殺」,而後者2馬赫的脫離速度讓美機連復仇的機會都沒有。一位美國空軍飛行員如此形容道:「全世界最爽的飛行員就是河內的米格-21飛行員」。

2馬赫的價值

米格-21的上述戰術在越南戰場屢試不爽,其高空高速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從1967年8月到年底,在美軍「滾雷行動」最高潮期間,米格戰機共擊落了13架美機,本身損失12架;其中,米格-21包辦了13架美機中的12架,而自己只損失一架。F-4對米格-21的實戰交換比竟然比美軍預測的還懸殊,達到恥辱性的1比5。

但令人遺憾的是,越戰後的很多空戰研究在復盤具體案例時,米格-21的高空俯衝掠襲卻被「機動制勝論者」忽略了。「打了就跑」的「空中游擊」在他們眼裡不算空戰,原因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當米格-21以超聲速攻擊時,美國戰鬥機完全沒有還手的餘地,只能逃命,「空戰」也就無從談起。

F-4擊落米格-21的戰例大多發生在中低空,即米格-21完成爬升之前。數據顯示,60%的米格-21被擊落的高度低於2500米。在這樣的空戰中一般都會經歷「狗斗」過程,它更符合人們對一場「空戰」的理解和想像。相比之下,不具備高空高速性能的米格-17卻在戰後被神話了,雖然它曾多次在中低空「狗斗」中擊落那些具備超聲速能力,卻因各種原因不處於超聲速狀態的美國戰機。但事實卻是,當對手將米格-17的特點研究透後,其在越戰中後期已很難生存。

米格-21對F-4的戰場優勢告訴我們,速度絕非罪惡、罪惡的是加力燃燒室——其高油耗使戰鬥機難以長期超聲速飛行。從泰國或北部灣遠道而來的美軍F-4無法維持速度,它既需要考慮自身載油量,還必須伴隨在重載後無法超聲速飛行的F-105「雷公」旁邊。當它發現米格-21以超聲速襲來時,對手已經高速脫離了,作為護航戰鬥機的F-4根本來不及打開加力。米格-21的主場優勢證明,執行淺縱深本土防空任務的戰鬥機無需長時間滯空,以在整個攻擊過程(俯衝-脫離)中保持超聲速——這樣的高速攻擊不但比中低速「狗斗」直接有效,至少還能高速脫離保住小命。

當時北越空軍米格機群的戰術示意圖。作為一款優缺點都很明顯的戰機,米格-21的歷史經驗值得重視與總結,畢竟以它為藍本的殲-7在中國空軍的發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假設米格-21的超聲速滯空能力再延長几倍,北越飛行員就可以在高空待命,直到看見美機才俯衝,這將使美機沒有任何機會迫使米格-21在中低空爬升段進入高亞聲速格鬥。反之,如果F-4和F-105能夠超聲速穿透北越領空,則所有執行攔截任務的戰鬥機若不能在對頭攻擊中擊落美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更何況美國戰鬥機的雷達系統與「麻雀」超視距導彈使其對頭優勢遠優於米格機。

戰後的統計數據最為直接有效地證明了速度的重要性。在雙方全部擊墜記錄中,75%的勝利者擁有速度優勢。因此,「速度才是生命」這句格言才在下一代戰鬥上繼續煥發生機。除了兼顧對地攻擊的F-16及F/A-18外,那些專門負責空優的下一代戰鬥機——F-14、F-15、「幻影」2000、「旋風」ADV、蘇-27、米格-23/25/29——全都沒有放棄越戰前追求的2馬赫能力。

由此可見,亞聲速機動性並不是各國軍方在越戰中收穫的唯一教訓。只有當被迫進行近距格鬥時,機動性才顯得足夠重要;但在無限制的截擊任務中,高速仍給了飛行員佔據攻擊主動權的自由。如果速度優勢足夠大,武器系統足夠有效,則攻擊方根本就不會陷入中低速格鬥。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希拉里批特朗普威脅退出伊朗核協定是小人行為
專訪阿里原初引力波項目首席科學家:在世界屋脊聆聽宇宙初啼
到烏鎮看拜倫與王爾德的手稿,拜倫告誡一位女子愛情的危險
美國造最貴最強核潛艇 保持海基核力量優勢
世界各大天文台聯合預警,明晚上要宣布希么大事件?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