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間最倔劉禹錫,撞盡南牆不回頭

世間最倔劉禹錫,撞盡南牆不回頭

1

公元772年,洛陽。

這天老劉家喜氣洋洋,原是家中添了一個男娃。

但凡風流人物出生,總會有點異相。老劉家雖沒有霞光滿天,滿室生香,但也挺獨特。

孩子母親在生子之前,做了一個夢,夢見大禹來給她送兒子。

這可了不得,大禹可是傳說中的人物。

所以孩子一出生,家裡人就給他取名叫「禹錫」,指望著他有大出息。

這一年對於大唐是幸福的,有一個叫白居易的,亦在同年出生。

劉禹錫是獨子,小時候就表現出學霸屬性。

《劉氏集略說》云:視長者所行止,必操觚從之。"

他從小喜歡與擅長詩詞的讀書人在一起。

拿著寫字板尾隨大人身後,隨時準備請教。

老劉家本是洛陽人,因為劉禹錫父親外放做官,便遷居嘉興。

所以,劉禹錫是在風景秀麗的江南長大的。

當時,吳興的僧人皎然是很有名氣的詩人。

蘇軾有詩稱讚:"沽酒獨教陶令醉,題詩誰似皎公清?

劉禹錫從小便跟著這樣的高人學詩,詩風也清麗皎潔,字裡行間蠻是杏花春雨江南的韻味。

轉眼間劉禹錫長大成人,到了科考的年齡。

唐代科舉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比現在的公務員考試難多了。

那時,考上進士便值得誇耀,誰若是年紀輕輕便高中進士那就是文壇佳話。

白居易貞元十六年(800年)28歲時進士及第,在同時考中的十七人中最為年輕,得意之餘便揮毫寫道:「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然則,比起同年出生的劉禹錫實在是差了一截。

下面是劉禹錫的show time。

劉禹錫19歲遊學長安,便以才學成了一名大V,並認識了一生的好基友柳宗元。

公元793年,兩人一個21歲,一個22歲,正是少年風華,同年科考更是雙雙中舉。

整個長安都知道,未來屬於這兩個年輕人了!

憶昔盛唐風華,國富民強,自安史之亂後,藩鎮和宦官一度阻礙朝政,巍巍大唐,日漸衰落!成為所有愛國讀書人的痛!

中舉之後的劉禹錫,沒有像孟郊一樣想著撩妹「一日看盡長安花」,而是想濟世安民,再現盛唐氣象。

公元794年,在中舉後第二年,劉禹錫寫下《華山歌》

天資帝王宅,以我為關鑰。

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

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岳。

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

此後進入開掛模式,二十三歲時便授太子校書,最後任屯田郎併兼管財政。

有些人混了一輩子也沒這麼好,而此時他僅僅33歲。

長安十年,劉禹錫銳意進取,如今位高權重終於可以大有作為!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發起永貞革新僅僅半年,變法失敗。

變法主要骨幹,史稱「二王八司馬」紛紛被貶。

2

這次被貶,對他們打擊很大,大部分人都悶悶不樂,只能寄情于山水。

這很容易理解,從收快遞、叫外賣都很方便的大城市長安,一下子貶謫到手機信號都沒有的偏遠地區,這落差誰能習慣。

更重要的是本是引領潮流的改革中堅,現在鹹魚一樣被曬在一邊,喪得不行。

好基友柳宗元一直鬱鬱寡歡。即使為世人呈現了精美如畫的「永州八記」,但他卻是一顆玻璃心,往往「暫得一笑,已復不樂」: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劉禹錫收拾行囊,向朗州行去,只留給長安城一個孤絕的背影。

旁人都在猜測,這個年輕人也會就此消沉下去?

他的滿腔熱血快被消磨殆盡了吧?

直到一首詩從遙遠的德州傳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

這個年輕人終究沒有令人失望,以昂然樂觀之姿,感染著支持他的人,柳宗元看到好朋友還是這麼陽光,也輕鬆不少。

再看朗州當時是什麼情況?

《新唐書·劉禹錫傳》記載:州接夜郎諸夷,風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聲傖儜。」

意思是說,朗州這個地方太落後了,當地人語言不通,祭祀的時候還老喜歡唱些聽不懂的調子!

換成旁人會覺得民風鄙俗,但劉禹錫不一樣,他是帶著詩意來的。

「謂屈原居沅湘間,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

他不但沒有排斥,反而效仿屈原做《九歌》之事,深入民間,創作了許多喜聞樂見、為當地百姓爭相傳唱的民謠。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

什麼是詩意地生活?這就是!

劉禹錫將人世間最純樸的情感融入詩詞的旋律,雖身處窮山惡水,卻能以一顆詩意之心,創作出不一樣的style,真人傑也!

3

就這樣過了十年,長安終於想起了他們這群被遺忘的人。

公元815年,被貶十年後,劉禹錫奉召回京。

他很高興。雖說朗州十年,他把日子過成了詩,但長安早已不是一座城市那麼簡單,而是化成了心中的信仰。

長安啊!長相思,長相憶的長安!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是長安的春;

「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是長安的秋;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是長安的少年;

長安,我回來了!

現在我們習慣在朋友圈吐槽工作,但都會注意屏蔽領導。

劉禹錫呢,卻在剛回到心心念念的長安,就發了一條有毒的「朋友圈」。

公元815年二月他心情大好,便出門遊玩,去了玄都觀,桃花盛開欲燃,蜂蝶追逐春色,他興緻高昂,便揮毫潑墨,寫了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游玄都觀

這條朋友圈真的有毒哇!

「玄都觀里的桃樹,都是我劉禹錫離開長安之後栽種的吧,這滿朝高官,也是我被貶後才上台的吧」

嘲諷也就罷了,還開了地圖炮!這首詩深深地刺痛了劉禹錫的政敵。

貶!再貶!劉禹錫,既然十年時間,你都沒學會「老實」,那就去個更遠的地方呆著去吧。

剛回長安不久劉禹錫便又被貶為播洲(遵義)刺史。

不只如此,這件事還連累了一眾好基友。

可憐柳宗元愁苦十年,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回到長安,屁股還沒坐熱,就又被貶柳州。

這事放到別人身上,非得絕交不可,但柳宗元的反應卻光輝千古,像個能暖千年的大功率中央空調。

他以劉母高齡不能長途奔波,請求與劉禹錫換一換。

這深刻的友誼感動了當時很多人,後經裴度周旋,復改為連州刺史。

貶謫的路上,兩人有一段路程可以同行。

從江陵下長江、入洞庭、過湘江,至衡陽,柳宗元去柳州,劉禹錫則繼續南下連州。

分別之時,兩人依依不捨,幾度唱和。

柳宗元作《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歲晚當為鄰舍翁。

二人19歲便相識相知,前十年兩人一起為了大唐盛世奮鬥,又十年兩人同貶外地,相互勉勵。

此時兩人都不再年輕,回想過去種種,柳宗說,將來如果能夠得到皇恩回家,晚年我們倆就當鄰居啦,老劉啊,你說好不。

對此,劉禹錫以《重答柳柳州》相酬:

弱冠同懷長者憂,臨岐回想盡悠悠。

耦耕若便遺身老,黃髮相看萬事休。

行啊!老柳!聽你的,我們也折騰了大半輩子了,這次還連累你!

將來,我們同回長安,就做個田舍翁,閑時飲酒看花,也是自在啊!

此去山高水長,你身體一向不好要多珍重啊!

二人一再送別,依依不捨,離愁不斷,迢如春水。

4

很多人會覺得劉禹錫書生氣太重,不適合做官,但事實並非如此,王叔文曾說,劉禹錫有宰相之才。

公元815-819年,劉禹錫做連州刺史,以貶謫之身開連州千年文脈可見一斑。

連州在唐朝時很荒涼,文化落後,劉禹錫便重教興學。

據統計,在唐代廣東共有48名進士,連州就有12名,到了北宋時期,廣東共有進士127名,連州就有43名。

連州科第甲通省的稱號實至名歸,而這都是源於劉禹錫在當地的治理。

公元819年劉禹錫又被召回京城,但不幸的是他母親去世了。

劉禹錫一路扶母親靈柩入京。就在路過衡陽時,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

他「驚號大叫,如得狂病」,悲痛萬分,傷心欲絕。

他立即停下來為柳宗元料理後事。

據說,柳宗元死前連連呼喚「夢得……夢得……」寫下書信將自己的文稿託付給劉禹錫。

後來,劉禹錫撫養了柳宗元的大兒子周六,將他視如己出。

他對柳宗元念念不忘,三次寫《祭柳員外文》,發誓一定要將柳宗元的兒子好好撫養成人。

「鳴呼子厚!卿真死矣!終我此生,無相見矣。何人不達?使君終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后土,胡寧忍此!知悲無益,奈恨無已。子之不聞,余心不理。含酸執筆,輒復中止。誓使周六,同於己子。魂兮來思,知我深旨。」

情真意切,字字帶淚,催人心肝,痛哉悲哉。

若干年後,周六進士及第,也踏上了仕途。

劉禹錫花了餘生二十多年的時間,為柳宗元整理遺稿,編纂成集,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柳河東全集》。

5

公元824年,劉禹錫又被調往和州(安徽和縣)做通判。

二十年來,他在長安、朗州、連州、夔州之間輾轉,數次經過洞庭湖。

每一次相遇,洞庭湖就像一位老友,溫聲相問,旅途辛苦了!身體可康健否?洞庭湖以秀麗美景,撫慰著風塵僕僕的劉禹錫。

這一次再路過此地,劉禹錫打算和這位老友好好聊聊。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望洞庭》

老友哇!你看,這些年我來回奔波,可是我精神依然很好,我未消磨鬥志,我未喪失對生活的詩意,老友你別擔心哇,我很好!

生活有時候很糟心,就在於總有一些小人來坑你!

當劉禹錫來到和州任上時,和州知縣就是這樣的坑貨,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百般刁難,讓他住在一間破屋裡。

劉禹錫是什麼人?三十歲便雄視朝野,這怎麼能忍?

他揮筆而書, 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反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奇文飄香,曠達清麗,立意博大,千載傳唱。

6

公元826年十月劉禹錫離任和州,此時柳宗元已走了七年。

劉禹錫突然感到滿目蕭索,當年一起共事的朋友死的死病的病,如今自己一個人天地間漂泊,真是孤單啊。

夢得,別急,在揚州有一個知己在等你!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

白居易和劉禹錫兩人同年出生。但因為際遇不同,始終沒有見面。

永貞革新時,白居易便很欽佩這個同齡人,他雖沒有直接參与革新,但內心很支持他。

永貞革新失敗後,白居易還曾寄詩百首給劉禹錫,後者也寫詩讚白居易的詩世上少見。

這一次,白居易因病罷蘇州刺史,二人在揚州相遇,正是應了白居易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

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但卻一見如故,悲喜交加。

宴會上白居易親自把箸擊盤,慷慨悲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二十多年來,白居易一直在關注劉禹錫,他為劉禹錫的遭遇深感不平。

遙想當年少年,白衣翩翩,滿腹才華,公有大才,用之可濟世安民,卻始終貶謫。

雖說文章憎命達,有才之人遭天妒乃是常事,但是君謫居二十三年,也折的太多了啊!

我不忍心,我不忍心哇!夢得!當年翩翩少年,如今怎麼就是個白髮老翁了呢?

劉禹錫暢懷而飲,醉中大笑,笑的是二十三年茫茫歲月,

笑的是命途多舛,造化弄人,笑的是韶華易逝,歲月如刀!

看著滿座的年輕人,劉禹錫心中五味參雜,當年自己何曾不是這樣一個年輕?

那麼要哭嗎?要抱怨嗎?不能哇,我可是劉禹錫!!!

念及此,劉禹錫下筆如神,一氣呵成: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這生活給我的挫折,我以微笑報之。

哈哈哈哈!痛哉快哉!再滿此杯,再飲此杯!

7

公元828年再到京城,白居易想與劉禹錫好好論詩飲酒,痛快說話,

但劉禹錫卻一擺手,且慢,待老夫先去一個地方。

劉禹錫二話不說,又去了玄都觀,當年桃花不再,遊客稀稀,令人感慨。

想起少年時候的英姿勃發,想起柳宗元久病之軀困居柳州,想起在連州興學講課,想起半生蹉跎歲月,劉禹錫揮毫潑墨: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依舊以桃花暗喻,依舊以劉郎自稱。知命之年,傲骨嶙峋,豪情滿懷。

劉禹錫絕對是故意的。

「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游。」

貶吧!再貶吧!縱然再貶,我還是會再回來的,只因我是劉禹錫!

這個倔強的老頭23年了還是這麼倔強!

這不是賭氣!保初節易,保終節難!

那時候,士大夫對民眾的影響很大。

讀書人的一言一行,都會放大。

劉禹錫與權貴對立半生,早已不是自己的事,這場拉扯,他不能妥協!

因為他身後是千千萬萬讀書人,是千千萬萬後來人,劉禹錫要用一生堅持來告訴他們,

匹夫不可奪其志也!

錚錚傲骨,傳承千年,早已經化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沉澱!

老劉,敬你!

8

此後,劉禹錫沒能留在長安。

大和五年(831年)十月,劉禹錫由禮部郎中、集賢學士轉任蘇州刺史,時值蘇州水患,59歲的劉禹錫為民請命,救濟百姓,恢復生產,繼續心中信念!

待到開成元年(836年)劉禹錫才終於回到洛陽,交友賦詩,唱和對吟。

和他一起的有白居易,裴度,韋莊,都是詩歌大神。

據五代後蜀何光遠《鑒誡錄》所云。

有一天,元稹、劉禹錫、韋楚客、白居易談論「南朝興廢之事」。

白居易提議:「今群公畢集,不可徒然,請各賦《金陵懷古》一篇。」劉禹錫滿斟一巨杯,請為首唱,不勞思忖,一筆而成。

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江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白居易看了劉詩後說:「四人探驪,吾子先獲其珠,所余鱗甲何用?」其他三人,「於是罷唱」。

詩才之卓絕,由此可見。

又一日白居易起身梳妝,看到滿頭白髮,不禁哀傷,便寫了一首《詠老贈夢得》給劉禹錫。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

眼澀夜先卧,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

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

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餘。」

劉禹錫讀了白居易的詩後,寫了《酬樂天詠老見示》回贈: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就出自於此,劉禹錫終其一生,不改曠達豪氣本色!

每每讀到此處,總為劉禹錫白居易感到開心,

兩位都是風華絕代,同樣為了心中信念顛簸一生,

還好晚年之時,兩人能夠相依相伴,共度一段溫馨時光。

公元842年,劉禹錫病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

白居易悲傷不已,寫詩哀悼!

9

德州、連州、夔州、和州、蘇州,劉禹錫半生漂泊;

又經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歷經朝局輪替。

年輕時讀書,能承擔道義,兼濟天下,後來雖歷遭貶謫,始終能以民為本,造福一方。

劉禹錫活到了七十歲才過世,終此一生,不減豪邁。

白居易在後來所編的《劉白唱和詩集解》序言中說:「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

這是白居易對劉禹錫的評價,也是對劉禹錫最好的肯定。

讀罷劉禹錫,掩卷長思。

古代讀書人自從讀書起,便把濟世安民當做自己的責任。

這擔子沒有人強加給他們,卻都自發擔起,併當做一生的信念去踐行,雖九死尤未悔!

嗚呼!千年風沙洗禮,潮打空城去又回,無數風流人物前赴後繼,於一輪皎潔明月,依稀看到千年前,一個孤傲豪氣身影,一腳踹開長安城門,大喊,

我劉禹錫又回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火 的精彩文章:

TAG:熱火 |